写出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

一、何时写读书笔记效果最好

到底是边读边写好,还是读后一起写?说说我自己的习惯。何时写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拉长看一本书的时间。大家有没有觉得,如果一本书拉开太长时间看,比如一周以上,就没有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了,而且过长时间将大脑之前书籍结构的认知割裂开,无法很好的链接起之前的意识。所以应当学会尽快读,尽快写。

如果是经典书或者大部头,比如《营销管理》或者《经济学原理》那样的书籍,就要给自己规划一个读书周期了,比如两个月读完《营销管理》,每周的学习内容是多少,每天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这样,我们应该每隔一个时间段或者每读完一个章节就写出一篇读书笔记,以此巩固记忆。

二、书籍中的细节过多怎么办?

对细节的把握会影响对书籍全局的了解。我们把一本书看成一棵树,作者的核心思想就是书的主干,枝杈就是分支论点,树叶以及树叶的脉络则是文中细节。我们不能说细节不重要,但是过于纠结在细节,会严重影响我们读书的进度和效率。

对于大部分书籍,我们第一次阅读的时候只要掌握了主干就完全可以了,如果需要掌握细节,可以通过第二次、第三次的阅读逐层延伸。

对于某些专业书籍(或者考试教材),我们需要了解大部分细节知识点,我建议第一次阅读时,就用思维导图、PPT、逻辑图等的形式将知识结构的网络展现出来,这样更利于我们去记忆每个知识点。

图片

三、问题阅读法:早早把读书笔记的提纲列好!

我介绍一个我自己写读书笔记的方法,供大家参考。比如我读《马未都说收藏之瓷器》这本书,我就在阅读目录内容之后,给自己提出了几个问题?

1)中国瓷器是什么时候生产出来的?鼎盛时期是什么朝代?

2)陶器和瓷器的不同?哪个更好?为什么?

3)宋代五大名窑各有什么特点?

4)明清瓷器有哪些发展,品类都有什么?

……

基于这些问题,我再带着问题去阅读,当然这些问题最好是一本书的主干脉络,而不是细枝末节。这样我一旦找到这些答案,立刻就能补充到读书笔记中。自问自答的读书模式会更加高效。

四、为每一类型的书籍找到适合的方法,慢慢摸索

最后,我们对不同类别书籍的读书笔记应当摸索出最好的输出模式。如果我们把一个作者在一本书里的思维精华看做一群星罗棋布的繁星,我们可以拿出来一个观点无限展开,也可以拿出若干个不同作者对同一个问题的对比,同样,也可以用书里的观点联系自己生活,亦可以去驳斥书中的观点……

不过,写好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有点难,但先写出一篇合格的读书笔记却还算是简单的。慢慢摸索,不懈坚持,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笔记写作策略。

文/nannan小喵(简书作者),公众号:我是女孩纸(woshinvhaizhi)

写出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