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大多数
春节期间,探亲、旅游、吃喝玩乐,有些感想,随便写写。
筷子在哪里?
在宾馆吃自助早餐,发现一个现象:有些宾馆的餐桌上,只放刀叉,没有筷子。
很多客人,取了一盘子食物坐下来,发现没筷子,又要起身去找筷子。而刀叉,并没有几个人用。
我不想讨论中餐、西餐哪个更好。
我的疑问是:住宿和用早餐的客人,中国人占了绝大多数。早餐的品种,虽然中西式都有,但明显中式菜肴更受欢迎。大部分人都是选择用筷子吃中餐,那么问题来了:
商家是认为摆上刀叉显得更高档呢,还是觉得摆上筷子有什么不妥呢?
大部分人的便利性,在这个服务场景中被忽视了。
没洗干净
有个段子,可能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女人用沐浴露,洗完以后发现:“呀,我的皮肤变得好嫩滑啊!”
男人用沐浴露,洗完以后发现:“泡沫都冲掉了啊,怎么还这么滑,没洗干净?”
虽然是个段子,但是的确反映了男女的差异。和女性热衷于保湿、润肤不同,男性皮肤多是油性,洗澡的时候“去油”是刚需。
度假、旅游的人群比例,可能男女人数差异不大。但是商务出差的人数里,男性占比更大。统计数字说,商务出差的人群男性占58%。
作为一个每年出差超过200天的男人,我住过的每个宾馆里提供的洗发液、沐浴露,都是用完之后感觉“根本没洗干净”的。适合去油的,只有那块小小的香皂。
看字幕真的不舒服
春节期间最火爆的电影,莫过于《流浪地球》了。这部电影,堪称中国第一部重工业硬核科幻片。上映之后,票房已经在2月17日突破38亿,超越《红海行动》暂居华语电影票房总榜第二。与此同时,在北美的票房突破了382万美元,成为近五年中国电影在北美票房的最高纪录。
海外媒体中,《纽约时报》、《好莱坞报道者》和美国网站Science Fiction等都对影片有较多赞誉。然而,外国观众却吐槽说:影片只有中文配音,要看英文字幕,太痛苦了!
我们当然知道看字幕很痛苦了。
这些年我们看了那么多美国大片,追了那么多美剧、英剧。
这个苦,已经忍了很久了啊!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这么缺少中文的优质影视作品呢?
抗日神剧面向的是60岁、70岁以上的群体?
脑残偶像剧面向的是五线城市的洗剪吹群体?
拜托!已经2019年了,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90后,都已经快要30岁了!
中国早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农村人口只有不到40%了。为什么影视剧仍然那么乡土、那么怀旧,那么……缺点智商?
年迈的导演们,还在伤痕文学和逆向民族主义里无法自拔,老谋子2016年的电影《长城》里面,还要弄个白人来帮忙打怪兽。白男配亚女,好莱坞标准套路,也套住了70岁的中国导演。《红高粱》是1988年拍的,30多年过去了,该拍点现代中国了吧?
旧文推荐:
被精神阉割的亚洲
年轻的导演们,忙于用流量明星收割粉丝。
制作水平、剧本、表演都不重要,只要有情怀能卖给粉丝,三个月拼拼凑凑拍一部电影就能赚几个亿,再烂又怎样?
大部分人都喜欢脑残剧吗?我们看看至今的内地电影票房排行榜:
票房是观众用真金白银买出来的。从榜单可以看出来,观众最买账的是什么。
大部分人,又被那些拍脑残剧的导演忽视了吧?
《被忽视的大多数》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1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