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的反常规投资理念

  1. 关注所有人都熟视无睹的领域 绝大多数的金融投资家只看重强势市场。到1998年为止,我的研究表明,一个商品市场时代即将来临。当时,极少有人注意到,商品市场的长期低迷已经严重地限制了供应。某个记者曾问我,私人投资者的最佳投资选择是什么。我将桌子上的糖向这位记者推了推,笑着说:“这是最佳投资。拿回家去吧。”当时,食糖价格每磅五点五美分。这位记者怀疑地看着我,我再次微笑回应。有的时候,某个投资项目听上去越是荒谬可笑,就越有可能是产生利润的较好机会。假如你正在寻求成功,就要当机立断,从某些新事物开始,也就是从来没有人尝试过的事物。如果你想投资,在熊市找机会。许多人正是通过投资任何人都看不到有潜力的领域而频繁获利。比如,1998年将资金投入到商品市场。只要你有勇气购买在当时传统智慧眼里根本就不起眼的东西,你就能够致富。顺便说一句,食糖的价格最终上涨了三倍。当然,我敢打赌,那位记者肯定失去了赚一笔大钱的机会。越肯定的事情,获利的可能性越小 许多听过我讲座的人问我,某个或另一个投资项目是否“肯定”赢利,或者告诉他们准确地买进和卖出的时间。每当人们问我某个项目是否属于不赔押注时,我都会诚实地告诉他们,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是百分之百确定,除了我对你们的爱:我的女儿们。如果许多人都对某件事绝对有把握时,你们就应该有所怀疑。

  2. 绝大多数人感知到的智慧都是一种错觉 我曾写过,你们需要相信自己的智慧,要自己思考。你们正在经历着一次被称为“生活”的旅程,你们将会遇到并学习传统智慧——那些公认的“真理”,包括如何举止得体、学习什么、应该吃什么抑或如何投资。你们要记住,永远不要盲目地接受你们听到的和看到的,不论有多少人都相信,或者他们如何强烈拥护和提倡。永远考虑是否有其他可选项。许多广为社会所接受的流行信念常常是错误的。我想在这里说明,如何才能理解“常识”的真正意义。这里有一个关于传统智慧谬之千里的经典案例。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政府削减国防支出,致使国防工业证券市场价格大幅跌落。有些承包商濒临破产边缘(其中就有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无人有胆量投资于国防工业,特别是传统观点认为,国防工业的市场份额将会继续下跌。但是,如果你自己分析一下国防工业最近大幅下跌的原因,即使不是什么圣贤,你也能够预见到一个光明的未来。其中之一就是,这场荒诞无稽、旷日持久的越南战争,终于在1975年停止了,但战争大大削弱了美国的军事实力。因而,美国需要一次大刀阔斧、彻底的革新。同一时期还在进行的“阿以战争”,使这一令人担忧的问题彻底明确了。地球另一边爆发的这场争端,令美国政府清楚地看到了,自己没有做到未雨绸缪,难以兼顾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同盟。我们的政府开始对国防工业再一次倾注大量资金,强烈刺激那些国防工业的证券市场。有些股票价值在之后的十年或更长的时间里,最高成百倍地增长——与诸多分析家们自以为是的预测完全相反。另一个范例,1970年的原油价格每桶低于3美元。绝大多数专家相信,原油价格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会一直保持在这个低水平。许多人对此确信无疑,因为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新技术,诸如钻石钻头、深井钻探、近海平台,加之在阿拉斯加、墨西哥和北海地区都发现了大油田,几乎所有这一切都保证石油持续低价。然而,细致深入的研究显示,我们的石油供应不可能满足世界不断增长的需求。经济学基础课程告诉你,原油价格注定要大幅攀升。于是,我在1971年前后投资石油。十年后,石油价格上升至每桶35美元。到那时,人人都投资石油(包括曾经低估石油价格的人们)。很显然,石油市场已经过热。我们的石油开发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发现的新油田开始产油并进入市场。同时,石油需求增长减缓,许多人开始自觉地形成能源意识,购买节省能源的汽车,在家里也将汽车的恒温器进行调整。1978年,石油产量在这些年中第一次实际超过消费。我卖掉了我的石油股票,直到1998年才再次购买。任何后来投入大量资金的人,都非常清楚从那以后发生了什么。媒体常常鼓吹传统智慧 你们应该每天阅读报纸,但是,就传统智慧而言,要带有一种明智的怀疑主义去读报以及使用其他媒体。我年轻的时候,报纸被尊崇为公正、客观的新闻来源,远比今天的报纸更公正客观,很多报纸都是如此。当然,正如传统智慧的所有传播方式一样,报纸有时也会落入陷阱,报道自私自利者散布的信息,或者未能深入挖掘的事实。我发现,自己曾不止一次地依据饱受质疑的信息或虚假报道做出投资判断。从此,我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依据媒体报道进行自我判断,时而将媒体不准确的报道转变为我的优势。每当我要做出投资决策时(或决定投票给谁,等等),我都会将媒体报道与其他来源的信息进行核对,这些可能获得信息的来源,包括政府报告、国际组织机构报告、公司报告、竞争者观点等所有我能够找到的资源。我仔细浏览文件,密切关注最接近公司新闻稿所使用的语言的内容。然后,我认真分析这些数据和论证,试图发现这些论证的得出,是否基于可靠的统计逻辑。20世纪80年代,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期间,我的学生们似乎经常惊讶于我在决策过程中对大量细节的掌握,然而,这是任何想要超越传统智慧的人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我会阅读能够获得的任何文件。如果我对某件事情有质疑,我就看电视或读报,之后就会到世界上任何我需要去的地方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在同一个问题上找出诸多相关联的观点,总能够帮助你分析出问题的真相。当然,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都已被泛滥成灾的信息所淹没,绝大部分信息来源都不可靠,半真半假(也有带偏见性)。令我惊诧不已的是,似乎极少有人费心去证实信息的真实性,而这些信息正是他们将要进行重要决策的依据。正如法国作家伏尔泰在他的《哲学词典》所说的:“常识,并非真正的常识。”美国巴顿将军曾经这样说过,“如果人人都想到一处去了,那么有些人就没有动脑子。”

  3. 依靠你们自己的才能智慧 生活中总会有许多时刻,你们必须做出至关重要的决定。你们会发现,只要你们提出寻求建议的请求(甚至你们不提出),都有很多人随时准备给你建议。但是,永远记住,你选择的生活是你自己的生活,不是其他任何人的。因此,关键是,你自己要先想明白什么对你最重要,什么是你所希望的,然后再向其他人征询意见。因为,尽管别人的建议时常是博学智慧的,但无论如何,别人的建议在更多情况下被证明完全没有意义。评估分析其他朋友建议的唯一方法,就是尽一切可能努力学习,了解你所面临的任何挑战。只要你做到了这一点,绝大多数情况下,你都能够独立自主地做出明智合理的决定。你们具有判断什么对你们有利,什么对你们无利并做出决定的能力。大多数情况下,你们的决定是正确的,并能够采取恰如其分的行动。你们这样做,远比没有依据自己的判断而做出决定要更加成功。相信我,我深知此理。在我投资生涯的早期,我曾根据同事们的意见,制定了几项重要的商业决策,而不是自己进行必要的研究分析后再做出明智的决策。这并不是因为我个人懒散,还没有人曾指责过我懒散。但是,当时作为华尔街的新人,我会想当然地认为,那些资格更老的同事们肯定比我知道得更多,所以,我过于倚重他们的意见。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在那些投资中,每一项最终都失败了。之后,我强制自己不再受其他人意见的影响,开始依靠自己的能力,根据自己的分析做出决定。我直到三十岁时才认识到这一点,同时我也明白,对于我们来说,改变生活方式与商业行为任何时候都不晚。我记得曾读过一本采访美国女游泳运动员唐娜·瓦罗纳(Donna de Varona)的杂志,她是1964年东京夏季奥运会两枚金牌得主。记者在文章中指出,在唐娜·瓦罗纳的早期运动生涯中,她曾经是一名优秀的游泳运动员,但不是一名伟大的运动员。当时,那位十七岁的游泳运动员在两项四百米的游泳赛事中获得冠军,到底发生了什么?她回答:“我经常观看其他人比赛,然而,我学会忽视他们的存在,我只坚持游出自己的水平。” 如果所有人都嘲笑你的想法,就将它视为成功的潜在征兆 如果周围的人试图劝阻你不要采取某些行动,或者奚落嘲笑你的想法,你们应该将此行为当作积极的迹象。的确,不随波逐流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事实的真相却是,大多数成功的故事正是由那些不合群、不随波逐流的人写就的。我来给你们一个案例:在我三十二岁那年,华尔街的一名同事邀请我参加由一群精明能干、事业有成的金融家们组织的活动,他们经常不定期地聚餐交换意见。当时,我和一名合伙人刚刚开始做名为“量子基金”的对冲基金。被邀请参加这类晚宴,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必须承认,当时我确实有些紧张。毕竟,这些人是我们这个领域里的大鳄,而且他们中许多人都比我经验丰富。我们聚集在曼哈顿中心一家富丽堂皇的餐馆私人包间,主持人挨个询问在座的每一位客人,请他们分别推荐一个投资项目。绝大多数人都吹嘘那些所谓正在增长的股票。轮到我时,我推荐洛克希德,就是那个航天航空公司。该公司曾有过辉煌业绩,但到20世纪70年代,遭遇灾难致使股票大跌。坐在我对面的家伙露出不自然的笑,耳语道,但音量足以让我听到,“谁会买这样的股票?干嘛买一家破产公司?” 大约六年以后,我偶遇这位校园霸凌似的家伙。我竭力忍住想要提醒他当年显示傲慢态度的迫切感,但这确实很难。因为,洛克希德股票大涨,股值成倍成倍增长,个中原因,我在当时聚餐过程中已经解释得非常清楚。这家公司剥离了一个巨额亏损的部门,集中资金投入到关键的电子对抗系统这一新领域。与此同时,正如所预测的,国防开支被削减一段时期后,再次迅速增长。我在中国的投资也经历了类似的情况。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也很少有西方金融家在中国投资。然而,确实有人发了大财。我所知道的事情,其他人不知道?是的,回到20世纪80年代,我就感觉到了中国的潜力,决定尽可能地学习和了解这个国家,然后开始在中国进行投资。许多人说我疯了,但是,我相信我的直觉,我尽最大努力学习并了解中国,研究能够找到的一切相关文件。然而最有价值的研究和学习,是我亲自驾车数次穿越这个国家——这是一个真正巨大的国家。下面是我亲眼看见所了解的中国:中国拥有超过十亿的劳动力,他们将三分之一的年收入存入银行。这是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巨大数字。相比之下,美国的存款比例仅为百分之四(今天,这一比例又减半,降到百分之二)。在中国旅行中的所到之处,我看到经济体制,感受到进取精神和企业精神,这些曾经代表了中国几个世纪的特征,仍然存在,而且,再也没有走回头路。中国人从黎明到傍晚努力工作,实在令我震惊。在一座小镇,我遇到一位农民,当地人称他为“苹果大王”,因为他拥有一个很大的果园。在另一座小镇,我与一位经营有方的餐馆酒店老板聊天,他非常自豪地告诉我自己是如何起家的,他是靠每天卖早点给那些早起走路上班的劳动者。在中国的城市里,到处都是大学毕业的孩子们,立志奋斗、编织他们的未来,享受着比他们父母这一代人更大的繁荣。人们学习英语和日语,而不是俄语;他们看得到谁有钱。西方媒体对中国所发生的变化视而不见。如果我没有亲自到中国,使自己置身于中国的社会生活,我也会视而不见。我带着思考离开中国,“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不发展?”从那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但远远地超越了美国,而且超越了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

罗杰斯的反常规投资理念》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1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