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总结肉鸡饲养管理:六分靠养、三分靠治,还有一分没得治!
现在已经过了腊月二十三了,所以现在感觉到年味越来越浓了。浓的是冲破重重障碍也要回家过年的人们,可是愁的是还在养殖场里守着跨年鸡的人们。今年有些场的鸡病着实令人头疼,尤其是对现在养跨年鸡的,更要注意对支气管栓塞、气囊炎等肉鸡严重呼吸道病的防控,否则牺牲了过节的时间,再养殖生产效益不好的话,那可不是就赔大发了吗?
肉鸡养殖对各种疫病的防控,不能只靠药物和更好的药物(尽管它很重要)。鸡病有七分都是往出来的、三分才是无力回天的,所以今天我们就聊聊养殖细节与疾病防控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帮助到看到此文的养殖朋友们。
首先,我们看肉鸡腹水与养殖的关系。肉鸡腹水除了病原性的,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饲养管理细节没有做到位,比如说鸡舍氧气浓度较低。可是实际呢?实际上,雏鸡对氧气的需求量为280立方厘米/小时,若一个鸡舍饲养24000万只鸡,每小时只需要34立方米的新鲜空气。一个36英寸或1米的小风机的排风量为17000立方米/小时。因此基于以上研究,育雏期间,无需关注鸡舍氧气含量。

从上图可以看出,即使到7周龄,鸡群对氧气的需求量,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所以,鸡舍通风,一般不需要关注环境氧气,而是要关注肉鸡肺部氧气。
同样,若是肉鸡出现腹水的症状,鸡前期呼吸道和细菌感染严重,鸡群肺脏和心脏因疾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则小鸡一时半刻又死不了,久而久之,腹水就会发生。所以当我们谈到氧气时最大的挑战不是将其供应到鸡舍内,而是确保鸡只的血液中能够摄入足够充分的氧气。我们其实可以简单地通过维持正确的育雏和保持鸡舍内的灰尘和氨气含量降至最低来保证鸡群有足够的氧气摄入。
其次,对于鸡舍二氧化碳的含量和肉鸡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0-4周龄,使用不同二氧化碳水平;4-7周龄,使用同一二氧化碳水平;那么结果是3000ppm、6000ppm,肉鸡最终体重和料肉比无差异。当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12000ppm时,4周龄体重差异8%,7周龄体重差异为16% 。
而随着二氧化碳水平增加,肉鸡死亡率和腹水的发生率会增加。当二氧化碳从3000ppm提高到6000ppm后,肉鸡腹水发生率略有增加;当二氧化碳从6000ppm提高到9000ppm后,肉鸡腹水发生率会明显增加很多。最后4周龄前高二氧化碳浓度的鸡舍,肉鸡体重要好于“低二氧化碳浓度”的鸡舍。
再次,对于鸡舍的负压问题。其实,鸡不需要负压,不要让负压成为负担。负压是用来管理从外界进入到鸡舍的风的走向的工具。如果你能让进入鸡舍的冷风在落到鸡身上之前,预热良好,那么鸡舍的负压越低越好。鸡舍负压越大,风机效率就会越低。
说完负压的问题,我们在来看鸡舍预温。听到夏季鸡舍预温两天,冬季鸡舍预温三天。其根本目的是要把鸡舍垫料或笼具垫网预温到合适温度(一般要求进鸡前垫料温度32℃,地面温度28摄氏度,笼具垫网温度28℃以上)。如果只是预热空气温度,那么6-8小时就足够了。
第五讲关于执行最小通风量的标准?执行最小通风量的参考标准有很多,如果是以二氧化碳的含量为参考、以鸡舍相对湿度水平为参考、以鸡舍氨气含量为参考、以鸡舍排除水分为参考、还有以外界温度水平和肉鸡公斤体重为参考,所有这些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鸡舍空气质量合适,其次对于地面养殖的鸡舍,适宜以鸡舍排除水分和相对湿度水平为参考标准。
对于笼养鸡舍,适宜以鸡舍二氧化碳含量和外界温度水平加肉鸡公斤体重为参考标准。一整批鸡下来,找到适合你鸡舍的参考标准很重要,为了维持鸡舍环境稳定,最好在养殖期间,不要随意更改你的标准。前提是你的标准是科学合理的。
再看令人头疼的鸡群发病问题。
养殖期间,鸡群发病,表面是鸡得病了,往往其根本原因是按照当时的要求“鸡舍出问题了”。鸡舍需要查漏补缺或者养殖者需要转变思路。比如说夏季鸡舍降温对湿帘的使用,首先是夏季使用湿帘,不是为了降温,其根本目的是要把鸡舍温度维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控制鸡舍温度的上限。其次是把握湿帘使用的时机很关键,否则适得其反,有百害而无一利。
最后,我们看看鸡舍的密封问题。首先在任何时候的鸡舍密封良好,这都是不为过的。其次肉鸡对寒冷的认知是这样的:当时条件下,它需要34℃,而外界是28℃,则外界尽管是28℃的高温,则其对鸡来说就是寒冷的。这就是为什么夏季鸡也得感冒的原因。不是说它需要18℃,而外界温度是-5℃,则那样外界也是寒冷的。所以说养鸡要站在肉鸡的角度思考问题,鸡的健康需要什么,就给它什么“就对了”。遇到问题,不要和鸡斗气,它什么时候都是对的。
《高手总结肉鸡饲养管理:六分靠养、三分靠治,还有一分没得治!》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1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