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e-in-a-generation Opportunity
周末给自己放半天假闲谈点东西,从计算也从金融来看,都是这样的机会
任何产品都会有应对于上一代缺陷的创新,成功的原则就是尽量的延缓缺陷发生的时间,当你把这一代创新的架构用了一代人以后,有缺陷被发现也没人在意了,正如冯诺依曼架构那样。Once-In-a-generation Opportunity正如此,不要因为一些潜在的缺陷而畏手畏脚,明白自己每一步的取舍才是王道。
历史赋予了这代人更多的危,债务膨胀、地缘政治、各种技术的发展走到极限。但也赋予了更多的机会,至少对新技术的包容会好很多。二十年前你跳出来讲冯诺依曼架构有问题,估计所有人会认为你脑子有问题,而现在几乎成为共识了。昨天朋友圈有人发了一段Amin Vahdat去年SIGCOMM的视频:
其中很有意思的观点在下面这两张图,技术的演进给了我们Once-in-generation的机会。Epoch4遇到了第一堵墙,单核的性能无法提升了,多核心处理器逐渐诞生,而现在我们又遇到了第二堵墙,一个socket的多核处理器也发展到了尽头。
多核处理器的代表作应该属于Sun Sparc T1,而同期Cisco也做了一个QuantumFlow Proccessor.发展了十五年以后,思科把这个处理器做到了224核896线程,而AMD也出现了64核128线程的处理器。另一个瓶颈又到来了,芯片功耗和I/O带宽的问题,片上多核心处理器自然需要更大的片上网络带宽,而应对访问的需求又需要更大的Cache,同时又要塞进去更多的核,而核心又面临更复杂的Branch Prediction,所以您看Intel最新的sunny cove架构中,有多少面积是在真正的做计算的?
并行计算的路上还需要更多的探索,最近在读的一本书可以分享给大家,虽然Intel Xeon Phi的尝试失败了,但是这些失败的经历才是最宝贵的,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尝试,失败的原因在哪,认真的去读读至少会在自己下一次尝试的时候堵掉一些弯路
Amin的演讲中,有一页胶片非常有意义,1Mbps of IO for every 1Mhz of computation。
而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未来的架构中,1Tbps的流量中有效的调度。正如前文所说的,芯片内部构建的片上网络和外部网络需要更好的融合,这是网络的视角,而计算的视角是你需要将计算更容易地发生在靠近存储的地方。无奈整个工业界一直是割裂的三块,某些硬件的优化可以让软件恶心到写微码,自然会被软件抛弃。而软件总喜欢根据自己的喜好构建一系列算法,又很难让硬件为其适配。软硬件一体化这条路不是那么的容易。
最近我一直在想,宏观上如果把一整个数据中心构建为一台有上万个核的单体计算机,然后微观上再来拆分细化设计。从这样Top-to-down的方式来看,网络是否还会用CLOS?说不定我会从基建上考虑构建一个4~8层楼的数据中心,然后每个Rack对应的在纵向增加穿越楼层的光纤构建Torus-Ring的结构。另一方面在流量调度上,简单的一致性hash是否有效?在几大云做网络的都应该清楚自己东西向流量拥塞的问题。这也是我说CLOS发展了十多年到头的原因。
Intel做OmniPath的原因自然就很清楚了,老黄家收购卖螺丝搞IB也是这个原因,计算需要和网络更好的融合,而网络需要参与到计算任务的调度中,这也是Amin讲的tight coupling的原因。只是很多人还是拿着老黄历说事,计算和网络需要很好的分离和各自抽象。而现阶段的分布式计算最终就成了这样各自割裂的架构。
紧耦合的关键在同构,留此一句就好。
另外再来说说金融这块,这也是一个Once-In-a-generation的机会,资本主义市场的金融危机频发和社会的两极化是否走到了制度的尽头这很难说,FinTech、RegTech、InsTech,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开始冲击着原有的大量统计模型,因为原有的因为算力问题产生的很多统计算法走到了尽头,算力就能出奇迹。无奈写代码的不懂金融,懂金融的不会写代码,做数学的代码和金融都不太清楚。而另一方面精妙的计算却躲不过人性的贪婪,信息的流动性会更加频繁,最近GME、比特币这一系列散户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证据。ETF本身的虹吸效应使得过去十年几乎所有的量化基金跑不赢指数。当大家开始投降无脑买ETF的时候,
一个Once-in-a-decade的危机就此到来。从28行情到年后的82行情,而日本央行更惨,无脑买ETF也把自己买死了。。。
ETF所带来的流动性问题和崩盘不知道又会把多少百年老店拖入坟墓,而这一次的危机救助对于央行或许更加艰难。但是危机过后,新的金融产品的创新依旧会出来,正如同ETF出来的时候。
任何产品都会有应对于上一代缺陷的创新,成功的原则就是尽量的延缓缺陷发生的时间,当你把这一代创新的架构用了一代人以后,有缺陷被发现也没人在意了,正如冯诺依曼架构那样。Once-In-a-generation Opportunity正如此,不要因为一些潜在的缺陷而畏手畏脚,明白自己每一步的取舍才是王道。
《Once-in-a-generation Opportunity》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1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