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与国家的边界:谈谈上周的下跌
西方投资者的误解
上周下跌的原因很简单,伴随着中国政府对滴滴
和教育行业
的政策,使得西方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了误解,甚至是恐慌。但是本质的原因还是
国家
和市场
的边界在哪?国家干预的边界在哪?
西方社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对于国家干预的政策边界过度解读,甚至以国家资本主义
曲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来讲是我国政治经济学
的研究没有跟上国家的发展速度,大量的照搬西方的理论,自然无法解释这些东西了,当然内在的原因还有缺乏制度自信等因素。
西方市场经济
自由市场
在西方经济学中, 市场与国家存在着一种区分,自由市场
定义是一个不受到政府干预
和调控
的市场,政府对其只行使最低限度的职能,如维护法律制度和保护财产权。在自由市场中,财产权在一个买卖双方都满意的价格进行自由交换,基本的观点如下:
- 主张保护个人利益、强调
私有化
的重要性 - 反对国家干预,主张
自由竞争
、自由放任; - 主张经济自由化,包括
贸易自由化
和金融自由化
。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认为: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因此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来应对萧条。他积极主张国家干预
经济活动,使财政税收成为刺激有效需求,即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他的这些理论和政策主张后来又被新剑桥学派和新古典综合学派加以补充和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曾被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所采纳,并收到一定效果。
20世纪後期开始诸多国家爆发的经济危机显示:凯恩斯的理论有过於简化和低估的因素,形成理论的漏洞:
劳工薪水降低或是停滞,多馀的钱落入资本家口袋中後并没有创造更多就业,因为更多「投资」不代表更多「就业」,投资可能是投机性的金融游戏或是房地产的炒作,也有可能是害怕亏损而静态放置在低利率标的上的资金,这些都不会产生工作机会。
就算投资实业的资本家也可能创不出太多就业,因为很多新兴行业不需要劳动大军。最後导致总就业率并无上升,大量中产人口落入无工作的赤贫同时带动了少量中产人口上升至富豪,社会财富结构开始逐渐扭曲。
中国市场的边界: 为人民服务
中国是不是凯恩斯主义?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边界在哪?这个话题在两周前的一篇文章就谈到过<金融科技: 躺平还是内卷>[1]
人民就是江山,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西方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区别。但是好几个互联网巨头都忘记了这句话,资本运作下的逐利和大而不倒的猖狂,总觉得自己给国家解决了多少就业问题,大而不倒,老百姓又有刚需的行业你国家不敢把我怎么样,就像以前发罚款就完事了。当违法成本如此低廉的时候,想不犯罪都难。可惜这次让你明白了利益和汉奸好像还是有那么点联系的,毕竟国安都进驻的某事件,刑期应该不会短。
而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些所谓的新经济
忘了一个最低的门槛
,什么叫人民就是江山
,你至少要给人民交社保才能让江山永续吧?最基础的社会保障通过一系列灵活用工手段绕过监管,另几个企业迟早也要进入到被调查的境地.
正如Ray Dalio所说:
你需要了解中国是一个国家资本主义制度,这意味着国家经营资本主义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决策者不会让资本市场和富有资本家的敏感性阻碍他们做他们认为对中国人民最有益的事情。相反,资本市场中的人和资本家必须了解他们在金融体系中的从属地位,否则他们将承受自己错误的后果。
而在我国的语境中,就是为人民服务
,就是这句朴素的话定义了市场
和国家
的边界。凡是有益于人民的,国家不会去干涉。凡是侵害了人民利益的,国家会义无反顾的去干预和纠正。
资本的空间
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自然会给资本足够的空间。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
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本质上还是以市场机制为主,刘鹤在7月27日的讲话中特别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目的是保护公平竞争,促进资本健康有序发展,保护消费者利益,更好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这客观上也为广大中小企业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不会改变,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不会改变,希望广大企业家们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冷静分析形势,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坚持专业深化,战胜各种挑战,努力开拓创新,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强化反垄断
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的本质不是反资本
.当然这也宣告了利用简单的粗暴的补贴手段获取垄断地位的互联网模式
的终结.
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薅人民的羊毛,割人民的韭菜,这就是资本生存的空间.
市场经济 vs 计划经济
2015年9月,马云对台湾“中央日报”表示,“2030年计划经济将成为更优越的系统。” 2016年11月19日,马云在公开演讲中再次提出“未来三十年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计划经济将会越来越大。阿里至今还有很多人还在谈论是否可以利用云计算回归到计划经济模式。
谈到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得不提哈耶克的通向奴役之路
,该书论证到,国家计划经济制度建设的福利国家并不是为了实现个人自由,而是向专制、奴役人民的方向迈进。他坚持古典自由主义的立场,认为市场和其他主观设计的制度具有“自发秩序”的功能,自由市场能够促进竞争、优化资源配置;而计划经济、国家干预则可能导致人治的问题。
哈耶克认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代价是极其昂贵的。这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效率方面的损失,在科学技术远没有发达到使中央计划部门可以估计各种产品或劳务对于不同社会成员在各个时刻和场合下的“效用”之前,中央计划部门是不可能替所有的人作出“生产什么”和“怎样消费”的正确决策的;这样的决策过程会造成很大浪费,也就是说,有相当多的产品将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官员得不到足够的“激励”去获取每一个公民对各种消费品的“评价”。而在生产受到中央计划控制的体制中,如哈耶克在书中指出的,即便消费者有权选择买什么和不买什么,消费品的价格也将是严重扭曲的。
”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固然能在微观层面和政府管理的某些层面“让计划和预判成为了可能”,从而提升“经济计划”的水平。但近年来,随着贸易增长的停滞,旧的全球失衡体系变得不可持续。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10多年后,欧洲和北美的发达经济体仍在努力恢复其旧有的消费模式。近年来出现的非常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量化宽松和低利率,但这两种措施很快就会失灵。随着全球需求的放缓,中国将无法再指望这个外部的增长引擎。此外,随着中国面临劳动力供应减少和土地耗竭等资源约束,要素价格的大幅上涨也将终结出口驱动型增长。
这些新的难题该如何处理?
这些并不是算力能够解决的问题。
Reference
[1]
金融科技: 躺平还是内卷: https://mp.weixin.qq.com/s/2Y_2QztdAsMD8HllxwmJ3A
《市场与国家的边界:谈谈上周的下跌》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