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改进十大问题
在过程改进这个行业里已有20余年,形形色色的组织基本都见过,好的坏的,看的下去看不下去的都领教了。这里想和大家聊一聊我眼中过程改进的十大问题,这些问题带有广普性——偏离了过程改进的初心,混淆了一些基本常识性的理念。这类几大的话题都带个人片面性,我也不例外。
1:评估驱动而非痛点驱动的改进
这是目前中国企业在引入CMMI时的一个最常见的问题,相信也存在于基于ISO及其它标准的改进。评估驱动造成了组织在做CMMI,而不是做真正的过程改进。这也是许多人一谈CMMI脑补画面就是一堆文档。改进成了评估项目的装修过程,写文档像刷漆一般成了面子工程。评估结束后,没人理会那些一脸脂粉的文档。
评估驱动的改进的结局往往是没有解决任何痛点,没有形成质量文化,没有形成内部知识积累传递机制。
2:没有过程执行者参与的改进
谁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最清楚?显而易见:过程的执行者。就像脚上的鞋是否合脚,谁穿谁知道。而现今许多组织的改进,没有过程执行者的充分参与。于是呢,一帮从来不做测试的同学吭哧吭哧的制定测试改进方案,一帮从来不做项目的同学用意念搞出一套项目管理要求。这种模式想想都不靠谱,能适用也真是见了鬼。偏偏很多过程的执行者认为改进那是质量部、EPG和QA的事,和他们扯不上关系。
真正的过程改进应该是专业化的改进。何为专业?开发和测试的改进应该是由开发和测试人员来主导, 架构设计的改进应该由设计人员主导,也就是谁做这件事,谁应该主导它的改进。
许多CMMI五级的组织不一定能回答这样一个简单问题:针对某个组织过程(如评审过程,需求分析过程等),到底谁负责改进?谁负责执行?谁负责稽核?如果答案都是EPG,那么谁才是过程的主人?!
3:替代指标模糊了真正的指标的改进
有些即使是真正希望改进的组织,常见的改进目标也往往是一些替代指标,而非真正和组织商业目标息息相关的指标。后果呢就是改进过后,客户和老板还是没有看到有意义的效果。
这个问题在CMMI高成熟度组织尤为严重,哪里有数据就在哪里建指标,我不禁想问,价值去哪儿了?
您度量的重要吗?
4:对外部咨询不切实际的期望的改进
在客户的初期接触时,有时会碰到“难倒专家比赛”。一个个拿出一串问题单,来吧!过招!希望PK之后,选出一个无敌全能专家,帮助解决所有的开发难题。我只想说,如果我能很容易的解决各位的所有问题,我也不做这咨询了,烦请各位把我供上。
美国企业在这一点就明白多了。他们对外部过程咨询的期望指比较合理。咨询师带来的是新理念,他们可以帮助规划,指导一些大的方向,分享一些有用的经验。真正的改进动力,具体的解决方案及实施还是要靠自己。
5:一步到位的改进
不少组织在从无到有的改进中,希望一步到位,在很短的时间快速建立起一套全面的体系。而不是整体规划,增量实施。这无疑给项目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想象下,项目完成项目开发任务的同时,还要学习20个新的做法,使用30个新的模板,这种改进能让团队积极参与,并给出反馈吗?
不如秉承一个精益理念:同时引入10个创新,不如分10次,而每次引入一个创新。这样做,任务变小了,难度变小了,后面的创新可以参考前面的经验,也就是说,有反馈了!
6:将来时的改进
有些评估中,我看到了许多高大上的过程元素,却没有任何项目在用。很明显,过程的编写者没有考虑自身组织的能力,写入了一些期望的做法,我称之为将来时的过程。
我的理念是说到做到,做不到不要说!过程应该是现在时,而不是将来时。这对形成过程文化至关重要,达到将来时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保证过程真正落地实施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它是可用并有价值的。
7:不考虑自身约束条件的改进
许多改进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约束条件。项目需求文档都有一个和需求没有关系的重要章节——约束条件。这些约束条件限制了项目组后续实现需求的方案。
那么在一个改进方案中,也必须充分描述约束条件,也就是给出改进的鸟笼子。常见的约束条件有:组织架构的约束,资源的约束,人员能力的约束,项目进度的约束等。
只有充分考虑这些约束的改进,才有成功的可能。
8:没有共识的改进
如果管理层,EPG,部门或团队领导,工程人员,质量人员对改进的目的、要求的理解都不一样时,那么以我的经验这个改进成功的可能性基本是没有了。
理念一致,才能行动一致!各自有算盘,各自有动作,改进之船是无法到达预定的目的地。
9:为不稳定过程引入工具的改进
工具在改进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引入工具的时机十分重要。所谓工具就是将一些活动自动化,那么这些活动必须明确稳定,才是引入工具的前提。
有些组织,在尚未形成自己稳定过程时,过早引入过程管理平台,结果为了用它,拿过程生生去凑,再好的工具也用坏了。
10:基于不完美标准、模型的改进
不可否认我们用来指导改进的模型、标准也会有不完美的地方。就像CMMI培训时讲的:所有模型都是错的,但有些是有用的。
这话如何解读呢?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有创意,有选择的本地化的实施,才是成功改进的重要前提。这个问题在引入CMMI高成熟度时尤其重要,我在前面高成熟度的硬伤的文章里也提到了一些问题。没有真正理解的东西,是无法有效用来改进解决自身问题的。
十大问题到这里基本聊完了,但中国企业对软件工程的愈发重视,对质量的愈发关注在中国软件的崛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看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会让我们做的更好!
《过程改进十大问题》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1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