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 — 观印度版《调音师》
1. 引言
周末看了4月3日即将上映的印度版《调音师》,十分精彩。
-
友情提示:电影即将上映,本文包含大量剧透,请观看过电影后阅读本文
2. 开篇
印度版《调音师》没有原版的短小精悍意味深长,但紧张刺激的悬疑剧情与印度歌舞元素这两个看似难以放到一起的元素却碰撞出了十分精彩的火花,足见宝莱坞的大片功底。
故事开篇,漆黑的荧幕上,闪现出一行字:“什么是生命,这取决于肝脏”,随之一个男子的声音传出“说来话长,咖啡”,画面出现与前两句毫无关系,令人不解。
3. 电影的前二分之一
前1/4段剧情和原版短篇电影的剧情与节奏非常接近,随后故事补充了情夫是警察局长以及葬礼、共同消除作案痕迹等情节,以及主人公内心的一系列挣扎,直到最后,女演员怀疑并最终拆穿主人公的假盲真相,故事达到了一个高潮。
整个前1/2的剧情与情绪渲染都十分恰到好处,作为一部改编电影,能够做到在还原原作剧情与叙事节奏的基础上,让增添的部分剧情将故事渲染的更加丰满与可信,凸显出人物性格与内心的情感变化,这是十分难得的,从这几方面看,前1/2情节以足以让这部电影堪称优秀了。
4. 电影的后半段
随着电影突然的几秒中止,画面再起,整个剧情进入后半段,向着毫无边际的荒诞故事发展,主角失明、警察局长找主角灭口、私人诊所黑市器官交易、绑架与勒索,直到最后一个个参与事件的人非死即伤,这一连串的闹剧安排让人摸不着头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什么是生命,这取决于肝脏
一行字闪过,故事来到两年后,曾经的女友在欧洲的酒吧里与主角阿喀什意外相遇。
“然后呢?”随着一个问句,将我们的视线拉到户外咖啡厅,主角在给再次相遇的曾经的女友讲述着故事,结合开篇:
说来话长,咖啡
终于恍然大悟,与《看不见的客人》等电影一样,整个故事不过是从主角阿喀什口中讲述出来的,明显分割为两段的情节正好是分手前与分手后,后面剧情的如此荒诞正是主角驾着想象的快车信马由缰吧。
主角阿喀什早在女演员来找他前就已经计划很快去往伦敦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原本的故事中后面荒诞的剧情其实都没有发生呢。
5. 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博主媳妇说:“很有道理,但他编造这么多故事为了什么呢?那些人没有死吗?还是说原本就是他杀掉了所有的人”。
媳妇的脸上突然绽放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哦,他才是女演员的情夫,所有前女友看到的都是真实的,没看到的都是编造的,是为了自己的出轨和连环杀人脱罪”。
我心生好奇:“这怎么讲?”。
媳妇解释道“因为女友目击了他和女演员在小出租屋里貌似是偷情之后的场景,而其他故事都是由阿喀什叙述出来,从更为可信的角度考虑,阿喀什本就是女演员的情夫,他们误杀女演员的丈夫,然后抛下邻居老人,被警察局长怀疑后,杀掉警察局长,开车去往机场的公路上因为争执阿喀什下车,女演员意外撞死,这样的剧情才是明显合理的”。
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这的确说得通,也很符合人物性格,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最后阿喀什并没有瞎,但是这与开篇和最后两处提到的’生命是什么,这取决于你的肝脏’又有什么关系呢?”。
媳妇想了一下,说“真实的故事里女演员意外身亡了,也是有可能被取下肝脏,从而让穷小子阿喀什有钱来到欧洲开启他的音乐生涯吧”。
6. 另一种解释
在网上查了一下评论,更多人原意相信最后的一句“然后呢?”之前的是真实的故事,阿喀什与医生一起摘取邪恶女演员的肝脏,瓜分非法所得,阿喀什来到欧洲,治好眼疾,开启音乐生涯,而“然后呢?”之后,阿喀什出于对自身的负罪感,用身边的素材 —
拐杖上的兔子头,编造出了一个女演员因兔子撞击而翻车的结局,这一手法与著名电影《非常嫌疑犯》中的情节简直如出一辙,也如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样,拥有了表故事与里故事,你究竟愿意相信哪个呢?
一部优秀的作品往往有着多种解读,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会获得不同的感悟,整个故事都是由阿喀什一人之口娓娓道来,究竟有多少是真的呢?
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以技术为主,涉及历史、人文等多领域的学习与感悟,每周三到七篇推文,全部原创,只有干货没有鸡汤
阅读原文
《盲 — 观印度版《调音师》》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