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功能点规模评估的三个要点
软件功能点规模评估过程一般分为5个步骤:
-
收集必须的需求文档;
-
确定功能点计数的范围和边界,识别用户的功能需求;
-
测量数据功能和业事务能;
-
计算软件功能规模;
-
编写文档,报告度量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实施要点:
-
功能点规模评估应建立在已经确认的用户需求之上
功能点规模评估使用的用户需求不能还是不完整、不清楚的用户需求,那样估计出来的规模也必然是不准确的,不可用的。不管评估软件规模是用于衡量开发工作量以向用户进行报价,还是用于开发的策划,只有用户需求已经在用户和开发人员间达成一致理解,满足一致性和完整性等需求验收标准,再开展功能点评估才是有意义的。
-
功能规模度量针对的是功能需求的度量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功能点规模评估方法评估的对象是功能需求,而不是非功能需求。
用户需求分为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其中非功能需求又包括环境约束、设计约束、质量约束(安全性、可靠性、保密性等)。进行功能点规模评估是针对功能需求(分为数据功能和事务功能)进行的,要把环境约束、质量约束等非功能需求排除在外。
-
正确地确定功能点的计数范围和边界
不同的项目类型,功能点的计数范围不同。对于新开发项目,功能点的计数范围包括项目的所有功能;对于升级项目而言,功能点的计数范围只包括增加、修改和删除的所有功能,但不包括那些不做任何修改的功能。
功能点计数边界则要从业务需求的角度出发来确定,而不是从技术或者物理实现的角度来考虑。站在用户使用软件的角度,那些用户认为应当在软件内部进行的数据处理就是ILF(内部逻辑文件),那些通过软件的外部接口要处理的数据文件,就是EIF(外部接口文件)。
这正是:
用户需求先确认,否则是做无用功
规模评估看功能,范围边界要分清
参考书目:软件项目功能点度量方法与应用,作者:曹济 温丽,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王小双,长期从事GJB5000推广、实施、评价、改进的工作,创建《软件工程之思》微信公众号,一直在《软件工程之思》分享GJB5000、CMMI、软件工程的知识和感悟。现致力于GJB5000咨询以及软件过程改进、软件工程能力提升的研究工作。
《进行功能点规模评估的三个要点》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1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