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忠玉:全面启动学生心理自信系统

安丘四中却是一所农村高中,为何捧得了潍坊市唯一一家“育人突出贡献奖”韩忠玉校长一语道破天机:“自信是成功之母,自卑是失败之父。”安丘四中神话的核心便是全面启动了学生的心理自信系统。

使学生潜力无穷的经典话语与心理暗示

韩校长说,四中学生基础差,并不等于他们的智力差,更不等于他们的潜力小。璞玉不琢,良玉难就。为了充分挖掘学生蕴藏的巨大潜力,他要求老师必须做到的“三个一”:每天送给学生一个微笑,每天说一句鼓励学生的话,每天找一名学生谈话。师生从“三个一”活动中受益匪浅:“一个微笑”温暖了学生困乏疲惫的心灵,“一句鼓励”激发了学生的自信,“一次谈话”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韩校长说,教师之言异常重要,向学生注入一种什么信息,就会结出一种什么样的果实。持久的师言,就会定格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对学生产生持久的影响。所以他要求全校教师对学生不能说“不”,更不能说“你不行”;要说“你行”“你一定行”等鼓励之语。在这种长期“你能行”的话语氛围里,学生一个个都感到自己真的行,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好的成绩又给学生带来好的心情与新的动力,一种心理与学习的双向良性循环也就形成了。“你能行”的暗示不仅开启了潜力的大门,也树立了信心的航标。

韩校长说,四中教师不但深信学生潜力无穷,而且高度评价“说你行你就行”的价值。因为教师肯定和激励性话语背后的东西是评价,长久的社会暗示,就会凝固成一种评价定势。学生也就是在这“能行”的评价定势中,一步步产生质的飞跃。

学校非常注重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善待每一个学生”成了领导和教师共同的话语与追求。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心理安全的环境,韩校长要求教师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他经常强调宽容的价值,要求教师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短期时间内学习成绩徘徊不前甚至明显后退。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学生并非不通情理者,他们在被宽容中受到感动,也在被宽容中奋发努力。于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如孔子弟子颜回般“不贰过”的学生已非稀有之人,学习成绩由差到优者也越来越多。

韩校长认为,信心只有与努力结成孪生姐妹,才能硕果累累。学校在加强学生信心塑的同时,也让学生在努力学习上苦心经营。韩校长就亲自为学生写过《假期劝学》假期之日勿贪玩,温故知新是关键。钢刀不磨难锋利,人不苦学成才难。求学路上多坎坷,披荆斩棘勇往前。贪图享乐不前进,贫穷愚昧伴残年。勤学者金榜题名,懒惰者名落孙山。

墙壁文化的个性色彩与自信启迪

在安丘四中校门外墙上写有一行引注目的大字:“我们要善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做到一个也不放弃。”初入此校的学生,多是被挡在城里重点高中门外的中考生。他们大多受人歧视,心理受伤。观此亲切话语,未入校门,一种受重视、被信任的感觉便已油然而生。

校门西侧墙上所写就更加精彩:教师坚信:四中学生潜力无穷。儒士箴言:坚持不懈,必定成功;送进一个学生,还你一个栋梁。对于新生,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其从自卑的泥潭里拯救出来,让自信的彩旗在其心里飘展。墙上话语,就是一种提升学生自信力的精神源。

教室文化各具特色,但自信与努力的主题却非常一致。学生的墙上作品:“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自信创造奇迹,拼搏续写神话。”“脚踏实地山让路,持之以恒海可移。”“把信心留给自己,把孝心献给父母。”“不经风雨,怎见彩虹?”“知识改变命运,现在决定未来。”“心志决定命运,态度决定高度。”学生创造了这些教室文化,也守持着这种教室文化。课前课后,举目所见,都是这些促人自信、激人奋进的话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式:自信通过努力,定能摘食成功的硕果。群体良好的心理状态与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共同营造了一个书香四溢的教室文化。

激情宣誓张扬自信的风帆

通过宣誓提升学生的自信力,是安丘四中的一个创造,也是安丘四中教育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由韩忠玉校长亲自拟定的50字学生誓词,分别张贴在各个教室左前方的醒目位置。每逢周日晚上班会之前,各班全体学生,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在值日班长的带领下庄严宣誓:“我非常聪明,我潜力无穷。我要在老师的教导下,告别三闲,‘静专思主’,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加强锻炼,全面发展,为40岁做准备!”铿锵有力的誓言,叩击着每一位同学的心弦,涤荡去心底的消沉,激越起昂扬的斗志,张扬起自信的风帆。

不但有誓词,还有誓词诠释18岁是美丽的,而人生旅途最绚丽的一页却在生命的40岁时翻开。不要说40岁多么遥远,20年其实是弹指一挥间。信心和毅力能把你推向任何追求的目标。缺乏恒心和毅力,虚度今日,等待你的将是无穷的悔恨和遗憾。追求先贤成才路,浩瀚人间,我们将发现,40岁的辉煌来自18岁的志向和20年的血汗。珍惜你拥有的青春年华,好好地把握现在,才能赢得未来,才能将你如日中天的40岁描绘得绚丽灿烂。许多成大事、立大业的人,成功的根源就在于求学时所拥有的信心和毅力。信心和毅力是人一生中最不能丢的东西。”四中学生对这一“誓词诠释”情有独钟,每次朗诵都是激情澎湃,都会形成这样一个意念:花季年华的潜力开发与信心张扬,定能迎来40岁的绚丽辉煌。

不仅有学习誓词,还有跑操誓词。每天早晨,操场上国旗迎风飘扬,学生跑操步伐整齐,口号洪亮有力:“脚踏实地,奋力拼搏。敢立壮志,誓夺第一。四中学生,潜力无穷。自强不息,我要成功。”跑操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宣誓则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有时遇到困难或者苦恼时,喊一喊,忧愁顿时烟消云散,心里变得一片明丽。每天上午第一节课打过预备铃后,同学们在班里还要高声喊诵:“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但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三天。”这种宣誓如战斗前的号角,令你立即进入学习状态。学习的紧迫感,以及精力的高度投入,就在这宣誓中拉开了帷幕。

学生有学生的宣誓,教师也有教师的宣誓。开学典礼时,全体教师则要向学生庄严宣誓:“我们用我们的智慧去启迪学生,我们用我们的情感去感化学生,我们用我们的人格去陶冶学生,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神圣的承诺,和着神圣的师德,同庄严的声音一起,驶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别开生面的国旗下讲话

升国旗不但有誓词,还有讲话。而讲话的主体内容,也是激人奋进,给人自信。韩校长就做过这样一个讲话——

在《圣经》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来到一片旷野,三天三夜都没有找到水喝。好不容易到了玛拉,却发现那里的水是苦的。人们不由得大发怨言。岂不知,只要再走一段路程,就到了依琳。那里有的是泉水和棕榈树,大家完全可以在那里安安稳稳、舒舒服服地安营扎寨,尽情休息。

常言“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一段路往往是最为艰苦难行的。这是因为开始的时候,人多雄心万丈,心怀希望。然而,经过长途跋涉,精疲力竭,信心渐失。于是便感到前途渺茫,难以坚持,以致前功尽弃。

著名航海家哥伦布在他每天的航海日记的最后总要写上这样一句话:“我们继续前进!”这种看似重复的平淡之语,却包含了巨大的毅力和无穷的信心。就是凭着这样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哥伦布向着茫然无知的有方挺进。跨越惊涛骇浪,历经蛮荒野地,克服艰难险阻,终于发现的新大陆,演绎了世界历史上一段惊人的壮举。

时至今日,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到了异常关键的时候。但无论前进的道路多么崎岖难行,无论如何困乏疲惫,只要我们勇敢地走下去,我们坚信,不是过了“玛拉”,就到了“依琳”;就是穿越惊涛骇浪,发现了“新大陆”!

在一般人的心里,认为国旗下的讲话肯定要慷慨陈词,富有极浓的政治色彩。但韩校长认为,学生厌倦了空洞的说教,对空中楼阁式的“政治教育”心怀抵触。而形象生动的故事,恰到好处的点拨,往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正是洞悉了学生的这一心理走向,才能了国旗下庄严宣誓之后的这番别开生面的讲话。

边缘生成了“研究生”

这里所说的“研究生”另有所指,一个班成绩前20名的学生并不能得此殊荣,从21名到44名者方能榜上有名。这些学生,努力则上,懈怠则退。一个“导师”要带四个这样的“研究生”,对“研究生”不但要进行学法指导,更重要的是做好思想心理工作。因为现在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有时遇到一点挫折就会一蹶不振甚至出走等。要想让他们长期一种良好的心态,“导师”非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不可。他们更多的是感到了肩上责任的重大。他们的一个共同的话语是:“家长将孩子交给了我们,学校领导同时也将期盼交给了我们;我们不能有负重托啊!”

“导师”和“研究生”制是安丘四中的一个创造,有承包之嫌,也有竞争之意。而深层内涵,则是为人师者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心理安全的港湾与增强自信的内在氛围。这是制胜之术,也是成功之道。

习惯养成的要义之一就是专注做好每一件事

“如入无人之境”这一古时兵战常用之语,在这校园里有了另一层的内涵。未进教室,便为门上所贴警句式的话语所吸引,如“入门即静,怕苦莫入”“不敢高声语,恐惊苦读人”“走进教室,满怀信心;走出教室,意气风发”“此门是你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推门而进,但见案头书如山,室内静无声。墙上所贴“忘时,忘物,忘我”的条幅,已经物化为一种雷打不动的教室文化。几十个学生全都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地,无一抬头,无一出声。就是坐在讲台上的“小教师”,也是目无他顾,俯首专注于书本。

不但自习课如此,起床、上操、上课、午睡、晚睡、洗刷、就餐等,都要求学生真正进入状态。譬如上操,各班必须列队跑步入场,步伐整齐,口号响亮。午睡、晚睡的铃声一响,必须立即上床,不到点不准起床。学习环境要求“静专思主”,“静”即场所幽静,气氛浓厚;“专”即忘我,忘物,忘时;“思”即善于思索,积极钻研;“主”即主动不习,强烈求知。就是学生的走姿也有着明确的规定——“挺胸,抬头,阔步。”这些要求近于苛刻,但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受益终生。新生大多在初始阶段难以适应,有的甚至哭着要求回家。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就习惯成自然了。再后来,又从中获益,对此赞不绝口。

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既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更需要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安丘四中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做出一系列规定的同时,还成立了学校领导、团委和学生会组成的纪律检查小组,从周一到周日,从三课到两睡,从宿舍到校园,从正课到自习,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与督促。学校严格把关,将每天存在的问题详细地登记在上面,督促整改。

孔子的高足子夏就特别注意对其初学的弟子进行“洒扫、应对、进退”的养成教育,并说:“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韩校长认为子夏的这种教育方式非常值得学习。因为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为学生的一生计,就必须在学生习惯养成上下工夫。所以,四中特别强调学生一定要专注做好每一件事,大事做不来,先从小事做起。而韩校长常向学生讲的一句话就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韩忠玉:全面启动学生心理自信系统》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1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