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培训如大师开光

马上就要校本培训我一直感到这意义重大,关系着我们学校的前途与命运,关系到我们教师的素质和出路。

在我们这个专家爆炸式地增长的社会,能请到这几位静静地做学问的学者,太难了!

我也算读过多遍《诗经》《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的,但读过徐健顺老师的文章,才知道,过去都白读了。

我平时整天傻傻地忙着教,忙着考,忙着会,近乎麻木。假期即将结束,培训开始。

我感到,请大师培训,就是给我们开光!

以下是专家简介,蔡育新老师网上找的。

肖培东男,1972年1月出生,无党派,大学学历,浙江省特级教师,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会委员,现任永嘉十一中校长、教授级高级教师(正高)。永嘉县现在唯一在职特级教师,也是目前全省最年轻特级教师,1994年、1996年、2000年连续三届被评为县教坛新秀。2005年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温州市首届名师模范班主任, 永嘉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永嘉县语文教学能手,温州市知名青年语文教师,市高中骨干教师研修班班长。时间:18号上午8:30-11:30

李志刚男,1965年生,中共党员,高级教师,教育学研究生学历,现任即墨市第28中校长。曾获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十佳校长、2009高效课堂建设领先校长等国家级荣誉,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十佳校长、山东省教育创新人物提名奖、山东省教育十大新闻人物、山东省优秀教师、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省、市级荣誉30余项。先后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60余篇。兼任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山东省教育学会理事等职。

为什么即墨二十八中能产生如此奇迹?为什么如此简单的教学策略能使课堂如此神奇?这奇迹和神奇背后有怎样的秘密?“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这种看似简单的教学策略,短短几年时间,却让即墨二十八中的课堂焕发出神奇的魅力,在山东乃至全国掀起了一场课堂大风暴。即墨二十八中的奇迹和神奇尽在李志刚校长的《课堂风暴——解读即墨二十八中“和谐互助”高效教学策略》书稿里。细细品读此书,可以发现:即墨二十八中的奇迹源于李志刚校长的伟大创新。这种伟大创新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为“自下而上”的课改创举,二为让简洁高效完美呈现,三为推行中国化学校课改。

时间:19号上午7:30-11:00,下午1:00-3:30

肖川(原名:肖贵祥),1963年1月3日出生,湖南望城人,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英国教育哲学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校课程中心“优秀教师与教育专家合作论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席专家;《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特邀作者。出版《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等20多部著作,在全国各地讲学1000余场,受到广泛的好评,是我国生命教育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时间:20号上午8:30-11:30

徐健顺满族,1969年出生于青岛。著名吟诵专家,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调至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1991年入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师从裴斐先生治唐宋文学。2003年在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师从李岩教授治朝鲜文学。2006年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师从赵敏俐教授治中国古代诗歌。徐健顺,其主攻方向为音乐文学、比较文学、朝鲜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讲授文学理论、中国文学史、通俗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古诗文吟诵等课程,并长期在中央民族大学和首师大每周举办“徐张国学讲座”,邀请杰出国学学者主讲。著作有《名家状元八股文》《命名——中国姓名文化的奥妙》《声音的意义》《徐健顺吟诵文集》《吟诵教程》《我爱吟诵》(合著)等。论文数十篇,发表于《东疆学刊》《延边大学学报》《文学前沿》等刊物。录有《徐健顺吟诵专辑》《学唱传统吟诵》《吟诵之美讲座》《吟诵理论与方法》等吟诵录音与录像。

徐健顺教授倾心投身到中华吟诵的采录、整理、研究与推广当中。对吟诵理论的研究很有造诣。于2010年发起成立中华吟诵学会,并于2010年10月在北京举办“中华吟诵周”大型学术文化活动,邀请海内外著名吟诵专家四百余人齐聚北京,共襄盛举,为中华吟诵之复兴与传承做出巨大贡献。在全国做过千场讲座、多期培训,在诸多电视媒体(如:央视《我们的节日》系列节目)进行吟诵表演,将吟诵变得广为人知,深入人心。同时,徐老师每周在首都师范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都有吟诵教学课,为大学生和社会人士讲授吟诵学,并教会学生吟诵古诗文。

徐健顺先生在吟诵的研究上,走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广泛地采录各地吟诵调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总结出了吟诵的规则,概括为一本六法——声韵涵义为本,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平长仄短、模进对称、文读语音、腔音唱法为六法。他孜孜以求地挖掘吟诵的深层意义,认为吟诵是中国传统唯一的诵读方式,同时也是创作方法、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修身方法、文化传承的载体、中国思维和精神的重要承载方式等。徐教授梳理了吟诵的概念、意义、研究状况、历史与现状等,组织人员搜集吟诵古今文献资料,寻找吟诵在学理上的证据,为吟诵学的建立付出了巨大努力。在此基础上,徐教授促成了一系列吟诵课题的申报,如教育部重大项目——“中华吟诵的抢救与研究”(2011年立项,为“中华吟诵的抢救”子课题负责人)、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汉诗文吟诵资料库”(2011年立项)、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话/普通话吟诵数据库”(2012年立项)、“诗性中国的语言艺术”(“吟诵诗艺”子课题负责人)、“吴语吟诵资料库”(已结项)等,同时也促进了中华吟诵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程。徐教授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吟诵学体系,日渐受到学术界、教育界、文化界、音乐界、国学界的关注,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徐健顺老师还在吟诵教学法上进行研究与探讨,形成了一整套吟诵教学体系。深为广大学员推崇,为吟诵之研究与传承带来极大便利。尤其为人所称道的是,徐教授对古典诗词的解读,打破百年来西学解释的藩篱,回归到中国文字固有的特征——声韵涵义上,正确解读古人创作意图。当今语言学界奉行索绪尔符号任意性原则,认为语音不具有表意性。徐教授则力主语音的理据性,认为汉语的声音具有意义,每个字的声韵调都有相对固定的涵义,古之作者利用这些特征来表达涵义,所以吟诵之时就能体会古人用心。从声音来体会古人情感,情通古人,往往发人深省,如论证《静夜思》主题不是思乡、《登鹳雀楼》主旨不在表达奋发图强等,听讲之后,无不瞠目结舌,而后拍手称快。徐教授视野广阔,治学严谨,打通中西与古今,开辟出一条古典文学研究的新路径。徐教授在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河北、河南、湖南、江苏、浙江、贵州、新疆等多个省市培训出数千名中小学语文教师,他们在教学中都运用吟诵的方法教学,对作品进行声韵分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这其中涌现出林美娟、朱畅思、杨杰、黄雄等一批批青年吟诵教学名师。

徐老师每周在学校里和社会上讲课超过30小时,从无间断,数次带病上课,把生命投入到吟诵事业当中,他对吟诵推广的执着与坚定鼓舞着每一个学员。随着吟诵广为人知,越来越多的地方邀请徐老师去做讲座或者培训,他都尽量安排,竭尽全力使更多人了解并学会吟诵。他不辞辛劳,不计名利,很多学员都说徐老师是在“拼命”,他是“用生命去挽救与弘扬中华吟诵”。徐老师以其君子风范和个人魅力,吸引了众多国学爱好者投身于吟诵事业,开辟出一片国学新天地,也使得很多人拿着吟诵的钥匙进入了传统文化的大门。因此,众多诗词爱好者和一线教师成为了徐老师的铁杆粉丝。

时间:24号上午8:30-11:30,下午2:30-5:30

好的培训如大师开光》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1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