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校长何以成就好学校
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好校长一定能管理出一所好学校,只是时间的长短问题。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是教育界的一句名言,究竟是谁说的,不得而知。但我敢断定是校长讲的,可能也深信之。我还敢断定,包括副校长都不认可这句话,更别谈老师了。
应当承认一个校长对于办好一所学校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个说法未免绝对化。虽然这句话肯定了校长在办学中的独特地位,肯定了校长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的特殊价值,但是这句话只是强调了校长的重要性,而没有看到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更没有看到全体教师的关键作用。如果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政府重视、民众支持、资金投入、师资水平、学生来源还起不起作用?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一所学校没办好,完全是校长的责任。或者说一所学校办的不好,校长要负完全责任。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在给校长开会时,往往引用这句话来强调校长的责任,如同校长给班主任开会说“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其用意是一样的,就在于给班主任施加压力,强化班主任的责任感。
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容易膨胀人治萎缩法治。我们看到,有些校长在他的任期内很好,但他走了以后学校就要衰败下去。假如一所好学校都是校长说了算、听校长的话,那学校就可能没有明天了。一个学校的命运寄托在一个人身上是非常危险的。
当然,“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作为一句名言,流传那么广,有那么多人认可,说明它是有一定道理的。正在校长岗位上的人,要用这句话勉励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把学校办好。校长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上,要通过服务,让教师感受幸福,从而使教师对教育教学理念的领会和实施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发展;通过服务来合理配置学校的各种资源,帮助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教师不仅有物质需要,更有情感需要、事业发展需求,进而是精神层面更高层次的追求。这就要求校长真正把教师确立在人的位置上,并以人为中心实现领导和管理。
常言说得好,“没有永远的校长,只有永远的教师”。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我们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应看作是在同一工作环境下的同事关系;也不能看作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校长要意识到服务不仅要体现在学生身上,更要体现在教师身上,甚至服务教师比服务学生更重要,因为服务学生最终要靠教师去实现。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我当清华大学校长很容易,只不过是给教授们泡泡茶、端端凳子罢了。”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一个学校的领导,只有领导自己的心理位置摆正了,才不会自以为是,才不会凌驾于教师之上。只有做到这点,校长才会虚心待人,尊重他人,与教师们有共同的语言,与教师们有广泛的沟通,从而赢得教师们的信任,真正做到集思广益。
我们今天教育的症结千头万绪,但其中一个基本的着眼点确实就是校长,通过校长来带动教师、带动学校,通过校长来成就一所学校的现在与未来。好校长不仅为学校发展搭建良好的蓝图,更重要的是奠定学校发展的精神起点。好校长为教师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引领相互探究、敏于学习思考的学校氛围,为他们的发展尽可能提供有意味的和谐空间。
好校长不仅是教师成长所依,也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在我们的教育体制没有足够完善的背景下,一位好校长可能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的校长能够在体制允许的范围内,找到学校个性发展的路径,并且把个人对教育、对学校生活的理解融入其中,使一所普通的学校得以超越体制化时代千人一面的学校模式,而显现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气质。
好校长要是个实践家,因为中小学校长是实际工作者,而不是理论工作者。校长要客观和理性地分析学校存在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形成理念,从而带动学校的发展。校长在办学中形成的理念和理论,并不是为了理论创新,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是为了行动。
好校长要是个思想家,因为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要当学校的精神领袖;要善于布道,但又不能坐而论道;既要有教育理想,又要面对社会需求;既要把本单位管理好,对上要多争取,对下要多支持,中间要多默契,又要争取社会的支持,对外要多联系;要按教育规律办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学校办成最具人文精神的场所。
好校长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主见,不能人云亦云,要始终如一地坚持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积极开发学校各种资源,为振兴中华不被名家学说所吓倒,不拜倒在权威的脚下,不把前人的学说奉为教条,而是自由地去运用各种学说,辨别其真伪,不断提出创造性的新观点、新理论。
好校长必须要有强烈的自主意识。自主意识是校长职业成熟的重要标志。成功校长的自主意识可以表现在自主分析校情,科学确定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目标;自主确立办学价值观,发展具有本校特点的学校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创建协调进取的组织气氛;自主开展办学实践,辩证地认识和运用科学管理理论,形成适合本校情况的管理模式。好校长办学既要遵守教育的法律法规,遵循教育自身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有自己的办学个性,没有办学个性的校长不能算是一个好校长。
当一名好校长,必须有人格魅力。校长的人格魅力对于学校师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整个学校的积极氛围的营造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校长当得好不好,除了思想水平高低,工作能力大小以外,校长本人有没有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校长,我们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当好一名好校长,必须加强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一名好校长,只有将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结合起来,能团结和带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事业上才能无往而不胜。
校长的人格首先来自对教育、对学校的宗教般的情怀,把教育看作目的,不把教育当作纯然谋生的手段,着力营造师生共同生活与生长的精神家园。这对于引领学校的精神风向是至关重要的。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善人心,使人追求真善美,只重视学业,忽视了做人,学校就成了制造考试机器的工厂,教育脱离了其本真的意义。而这一切,最关键还是在于校长、教师必须先有健全的人格,对教育坚贞的信仰。
校长的人格魅力来自于对教育的独特理解。你讲的道理是先进的,你的发展思路是科学的,你的工作决策是正确的,你的具体措施是到位的。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事实胜于雄辩,真理的力量将使大家信服地跟着你前进。
校长的人格魅力概括起来四句话:一是无欲则刚。职位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校长只有无私欲,无邪念,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责在人先,利在人后,才能立世有威信,改革有底气,才能团结人,有感召力,这也就是古人说的“公则四通八达,私则偏向一隅”。二是有容乃大。厚德载物,宽容得众。校长器量须大,心胸须宽,要记人之功,容人之过,这样才能团结各种性格的人才,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所有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带着爱心工作。校长要把所有的教职员工作为自己的兄弟姐妹,要爱群、乐群、利群。爱群就是要热爱你的集体,热爱你的同事;乐群就是要把与同志们共事当作一种缘分,当作一种至高的乐趣;利群就是要敢于并善于为职工排忧解难,为职工谋福利求实惠。四是带着激情工作。一个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校长,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校长。开明的教育意识,宽厚的学养,塌实的精神,民主的作风,对学校教育与发展问题的敏感性,这是校长人格魅力的核心。
教育是以人格为基础的事业,人格是学校教育工作得以鲜活展开的内在力量。校长人格魅力无疑是凝聚人心、引领学校方向、焕发教师教育热情的重要因素。校长要有干事的冲动,要有成功的渴望,要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校长的激情可以感染教师,教师的激情可感染学生,校长、教师、学生的激情融会在一起,校园才能充满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学校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对时代教育问题的敏感性与透彻的认识与把握,这是校长人格魅力的基础。校长的人格,是无法用具体的价值来衡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会日益清晰地化作永远让人值得记忆的人格丰碑,也是滋润一所学校的精神营养。陶行知的伟大,不仅表现在他高扬德性对于校长的不可或缺性,更在于他言行一致,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真正地践履道德主张。他是一位品行高尚的教育领导者,他的人格所散发出来的光芒为后世所景仰。
表面上轻快的校长实际上更累,是心累。原因在于校长面临的是两难问题,而教师面临的不是两难问题。中层干部有时也会遇到两难问题,但他们会直接交给校长去处理。而校长是无法回避两难问题。当校长要推动工作,就要严格管理,而严格管理就要得罪人,得罪人可不是好玩的。有时不得罪人就不能推动工作,不能有效的开展工作,势必导致办学水平的下降,最后学校垮台了,校长就垮台了。一边是严格管理,一边是办学绩效,究竟倒向那一边,校长陷入了两难境地。
校长要管理好一所学校,必须集中学校所有人员的智慧。一是坚持集体领导。领导班子的步调一致、精诚团结是第一位的。二是坚持发挥中层干部的作用。中层干部是学校管理具体的执行者,决定着学校管理的实施质量。三是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校长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学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总结教育经验。要管理好学校,不能随心所欲,还必须依靠制度管人,即通过制定健全完善的科学的规章制度管理学校。通过制度管理最终达到自觉执行制度、形成习惯的目的。
一名校长,有了人格的魅力,有了务实的作风,有了创新的精神,有了学习的习惯,原则上能建设和发展好一所学校。校长应该是个领跑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领着全校的教师工不停地奔跑,领着一茬又一茬的孩子不停地奔跑。领跑人的办学理念在奔跑中反映,领跑人的心智、情感在奔跑中展现,领跑人的人生价值在奔跑中实现。
好校长成就好学校,好学校让学生感到在这里求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也让教师在这里找到生命的安顿与精神的依恋,每每驻足回望,都会充满感激与一分来自心灵深处的感动。
《好校长何以成就好学校》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1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