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因效应

今天还是回归《墨菲定律》的各种效应和定律。首因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他做了一个实验:把一个人的通过故事(故事1)描述成人情并外向的人,同时通过另外一个故事(故事2)描述成冷淡和内向的人,然后把故事分别讲给两组同学听,A组先听股市1后听故事2,B组先听故事2后听故事1。结果A组有78%的人认为这个人是比较热情而外向的人,B组有82%的人认为这个人是冷淡而内向的人。这个研究证实了第一印象对认知的影响,所以才称之为“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

以貌取人就是典型的首因效应的表现,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往往来自视觉上的感觉,绝大多数人会在见到陌生人的头几秒内捕捉一系列图像和快照,将一些信息转化为对那个人的潜意识判断。所以我们的外貌,衣着还有精神面貌,都会被别人率先感知,形成第一印象。所以我们面试的时候总被告诫不要穿的太随便,有些人谈生意时候一身正装名牌和名车也是出于这个原因。现在很多年轻人择偶往往第一就是看脸和身高,职场也一样,不可否认的是,长的好看的女孩子在入职和成长方面的确有一定优势。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往往并非总是正确的,但是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人际交往的进程。所以这告诫我们“
要注意你给别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外在的面貌我们改变不了,一个得体的着装和精神饱满的精神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等于告诉大家:我很 自重,也在重视对方。

往往因为首因效应我们会对某些人做出的错误判断,要知道这本身就是一种纯感性的判断,难免会形成偏见。在职场上这种现象层出不穷。比如我一直认为HR招聘就是一个很难的工作,往往要通过短暂的接触和谈话,来判断一个人合不合适岗位着实困难,更多的是靠着感性和第一印象来判断,为了防止首因效应的干扰所以才有试用期一说。还比如新入职场,我们接触的同事往往通过第一次的接触,都能在你心里形成基本的画像,好不好说话,人品怎么样基本会在第一次接触时候初步形成。如果你不注意你可能无形中给新员工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然而一旦有这样的事,就要花很大力气,通过长时间的接触来去掉第一印象的烙印。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挺像之前说的锚定效应,都是受第一认知的影响。这里就不得不说说投资上的首因效应。如果你做投资刚开始接触的都是韭菜,听到的都是割肉,炒股倾家荡产悲惨的故事,那你肯定会对股票敬而远之,我身边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想法,“股票不能玩,是坑人的东西”。相反你刚开始接触的都是基金经理,投资家,那么你终会觉得自己要比别人幸运的多,因为投资早接触早受益。其实投资(这里主要说股票)为什么这么多人不敢尝试,就是因为你接触的大部分都是失败者(因为股市符合二八定律,亏钱的永远是大多数,甚至长期来看只有5%的人才能赚到真正的钱),因为首因效应,你形成了的第一印象就是炒股不能赚钱,然而这个观念想要转变过来并不容易,直到你尝试了赚到钱了,你才会相信(这里不是鼓励投资,当然很多还是亏钱)。这也是我很少在陌生人面前说我“炒股票”的原因,尽多说“投资”,因为在大多数人思维形成的第一印象就是:炒股票就是不务正业。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房子,很多人对房子第一印象就是,房子可以升值,其实这种思维模式也是一种偏见。房子本质应该属于消费品,如果把房子看成是一种金融品(现在很多人炒房就是这样看),那它就跟股票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房地产的周期相对长而已,其实它并不会一直涨。总之在
投资上,首因效应告诫我们要提高认知,才能杜绝偏见。

首因效应》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1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