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利安人”的信仰与征服【轴心时代】No.1
点击蓝字“Sean的读书笔记”关注我~
轴心
时代
人类在哲学宗教变革方面最具创造性的时代
《轴心时代》
作 者:凯伦·阿姆斯特朗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年:2010年7月
德国思想家 卡尔·雅斯贝尔斯 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提出,
公元前500年前后,在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都曾先后经历了“哲学的突破”阶段。
“在那个时代,苏格拉底、柏拉图、释迦牟尼、孔子、老子,创立各自的思想体系,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的精神基础,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基础之上。”
他将这个人类文化突破的时期称之为
“轴心时代”。
如果你想了解希腊哲学的真谛、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这些一神教的本源、印度教与佛教的原理、中国儒学的内核。
那就必须要回归这一时期去探究真相。
古雅利安人
近代以来,西方掀起了席卷全球的殖民浪潮。殖民和传教者们通过对中亚和印度地区的民族的接触,惊奇地发现,他们的语言竟与欧洲诸多民族的语言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于是在18世纪,西方语言学家提出了一个猜想:这些地区的民族,有一个共同的古老祖先——古游牧民族雅利安人。
据推测(因为没有考古学上的佐证),古雅利安人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生活在高加索大草原上。后来不断地向各个方向迁移和扩散,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民族。
向西的一支进入地中海北岸,成为了拉丁人和希腊人。
向北的一支成为日耳曼人。
向东的一支成为中亚的塞种人。
向南的一支成为阿维斯陀语的波斯人和梵语的印度高级种姓。
除南支外,其他民族都缺乏明确的文献来佐证与古雅利安人的联系。我们主要通过波斯与印度的文献来了解古雅利安人的文化与生活。
雅利安原始信仰
南支的雅利安人,原始宗教很朴素,他们有自己的众神体系,称之为“迪弗”(闪光电)和“阿梅沙”(不朽者)。众神与人一样服从于结合万物的神圣秩序,称为天则(阿维斯陀语)或梨多(梵语)。(可以理解为我们所谓的“道”)
祭祀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且与饮食紧密相连。
在他们的创世观念中,认为起初依照天则工作的神灵们,经过七个步骤创造世界:先创造了天、地,而后在其间放置了一株植物、一头公牛和一个人,然后创造了火。这一切都是为了最终的步骤:献祭——碾碎植物、杀死了公牛和人。牺牲者们经此过程各自产生了自己的后代,世界由此变得生机勃勃。
所以雅利安人的日常祭祀不断地重复着这一过程,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生命依赖于其他生命的牺牲。没有自我牺牲,便不会有物质或精神的进步。
具体的仪式是与神共食。神灵也是要吃饭的,因此人们需要通过每日献祭,为之补充维持世界秩序而消耗的能量。但神灵并不真的吃掉祭品,而是“收割”它们的魂灵。通过献祭仪式被屠宰的牲畜,灵魂将得以永生,并回归其原型。肉最后还是被人们吃掉。如果不经献祭而屠宰牲畜,会消灭它们的魂灵,从而破坏天则、破坏世界的能量守恒,这被视为有罪。
波斯 拜火教
公元前第二个千年中叶,南支的雅利安人从与美索不达米亚和亚美尼亚地区(古巴比伦文明)的交往中,获得了青铜和驯马的技术,这大大加速了他们迁移的进程,也使暴力得以升级。
于是古雅利安人产生了一次大分化:一部分人谨守传统,而一部分崇尚暴力人们开始摒弃自我牺牲和戒杀精神,崇拜杀死了巨龙的战神因陀罗——波斯的阿维斯陀语雅利安人,与印度的梵语雅利安人,在精神上于此时分道扬镳了。
阿维斯陀语的雅利安先哲们怀疑,人间的世道变故反映了神界的危难,一些嗜杀的神灵攻击了传统的秩序守护者(阿胡拉,意为“主”)——伐楼那、马兹达和密特拉。
于是一位伟大的先知出现了。
琐罗亚斯德站了出来,声称自己受阿胡拉·马兹达之委托来恢复世间秩序。
他宣称,马兹达是阿胡拉之中的至上神,有七个随从(不朽者)。神界已经两极分化了,代表邪恶的神灵阿赫里曼,与马兹达本是最原始的孪生神,已经服从于多罗格(谎言与欺诈)。
人类必须在善恶之间、天则与多罗格之间、在向因陀罗等迪弗献祭或向马兹达等阿胡拉献祭之间,做出选择。
善恶双方在经历一场恶战之后,马兹达等诸神必将下凡献祭,进行一次伟大审判,邪恶之人将从地面清除,一条炽热的河流将流向阴间,烧毁恶灵,于是宇宙将恢复最初的完美。
这些思想最终发展成了宗教——琐罗亚斯德教,或称拜火教、祆教。它在伊朗高原和中亚地区影响深远,一直是波斯的国教。
琐罗亚斯德第一次从多神信仰中确立了主位神,并在人类的宗教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了末日审判的教义。善恶两极分化对立的二元论世界观也影响深远。
印度 吠陀
南迁进入印度的梵语雅利安人,则崇尚武力、崇拜因陀罗。因为他们是武力殖民者,平和向善的信仰并不能只因他们占据新的家园。
此时的印度,原有一个古老而发达的文明,此即达罗毗荼人建立的古印度文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雅利安人的到来宣告了该文明的灭亡。
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的般遮普定居,称之为“萨普塔天竺”,意为“七河之地”。
他们认为,琐罗亚斯德等人崇拜的阿修罗(即阿胡拉),只是在遥远的安全地带对世界发号施令,这样的神是无力的。他们更喜欢驾着战车的迪弗,尤其是因陀罗。
他们也认为,迪弗和阿修罗已分成两个阵营在天界开战,而雅利安人在尘世中也正为生存而战。在印度河流域的土著人即是阿修罗在人间的同类,雅利安人必须攻击并掠夺他们的土地。
雅利安人对这一时期的文化精髓,记录在梵语经文集《吠陀》(意为“知识”)中。故而这一时期被称为印度的吠陀时代。其中最早的文献是由1028首赞美诗组成的《梨俱吠陀》(“诗文中的知识”)。
这本诗集试图将当时的一切知识包罗其中,但它的描述既不连贯也不讲系统逻辑,因为对当时的雅利安人而言,对知识的学习并非最重要的,而书中这些词语本身——尤其是诵读时的声音,才是更加神圣的。求知者们通过聆听那些谜一般的隐喻,能感受到一种将其与世界相联结的神秘力量——那么他就感受到了“梨多”(神圣秩序,即道)。
Sean的读书笔记
读经典书 做文化人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雅利安人”的信仰与征服【轴心时代】No.1》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16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