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记忆:功利与公能

按照凡尔赛的写法应该说:没经历过高考真是人生一大损失,所以每到这个时候总是失忆.

一个国家自然需要一个相对公允的评价标准,而高考本身也的确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但是教育的目的变成应试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很怀念南开的校训. 允公者,才能高瞻远瞩,不会以功名而学. 允能者,“今日正值诸生立志之时,无论各具何长,要皆能发扬昌大,以备国家干城之选…… 望各立而志,急图自新“.

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素质本身也无非是为了黄金屋、为了颜如玉,为了一举成名天下知。一件很荒诞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新教育以南开公能教育开局,第一步就走对了,而如今高考教改了多少轮早已忘记了初心。

我喜欢以技术扶贫调侃,其实也是内心中关于公能教育的实践。允公,分享更多的东西,只希望整个行业能看的更长远一些。允能,提供最好的技术,以备国家干城之选。而如今大多数架构师只会看到未来一两年的需求,还有几个月一次的OKR,长远的计划和基础科学就没人去研究了,即便是有些企业有号称研究院的机构,也就是每年发几篇paper吹吹水而已…

老板今天跟我说有个国外的大运营商要一个功能……说我以前给他发过ppt,然后回去找邮箱,这封邮件是2015年发的,代码大概是我2014年底开始写的..

高考记忆:功利与公能

2015年时,鲁叔叔刚好出去搞大地,k姐刚好开始做大河,国内几乎没人知道SDWAN,而如今回头看,这个架构也不会落伍多久,很多SDWAN企业其实还是在用这样的架构,至于snort这些东西的集成不就是现在的SASE么,然后身份认证的ISE终于也跟这个图一样上云了,后面要做的事情放到今天也可以作为边缘计算的参考:

高考记忆:功利与公能

作为一个架构师应当看得更远,看的更广,很喜欢今天早上看到的一个ppt,关于云网融合的视角,应该是从多个方面去考虑的

因此在过去几年的实践中,也在从上到下对协议对业务进行融合,发现VXLAN over IPSec的目的只是为了NAT-T和加密,构建一个STUN实现了NAT-T,利用ETCD解决了一致性的问题并把对称加密的密钥分发整合,然后应用和网络的融合放在了传输层协议上以QUIC+SRoU实现,完整的构建了一套方案:

如果为了功利,自然不会出现这样的想法,大多数人设计架构时只会考虑如何快速变现,因此最早的SDWAN架构就是简单的把DMVPN、PfR、DPI、ZBF这些东西集成起来,根本就不会考虑用户怎么去用,自然很多架构用了一两年就失败掉了,所以那套SDWAN一出来的时候我就反对,最后几年没有晋升,当然很庆幸听我的客户没有一个掉坑里的:)

而整个SDWAN行业深陷泥潭也是这个原因,不停的试错和按照短期功利的目标去发展,自然没有一个产品能够做好的,别人有FEC,我也要有,别人有动态选路,我也要有…最后就成了一个垃圾桶

SDWAN搞烂了又去搞智能网卡,网卡也是开始抄,别人要FPGA我也要,别人要ARM我也要…最后就成了毛X厂网络职业技术学院或者X水网院那样,机械功利的培养了一大群人…

胡言乱语,只愿多些公能,少些功利..站在国家的层面,在新基建中,以备国家干城之选…… 望各立而志,急图自新

高考记忆:功利与公能》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