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行知学校教育集团2021年暑期校本培训学习心得二

时间:2021年819日下午

专家: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主题:回归教育常识促进教育改进

教师学习心得(有节选)

梁应平 储教授的成长过程有助于他后来对陶行知思想的深入研究取得成果。

王朋 下午储教授通过自己成长过程,让我感觉到,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认真搞研究,认真做事。

陶志丹 下午听储教授的讲座,专注力比上午还要好,因为在下午的讲座中,储教授讲了很多个人成长的故事。通过了解储教授个人成长的经历,给我很多启示。首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非常关键,绝不仅仅局限于校内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不带有功利性的去阅读,广泛涉猎,对个人成长非常重要,这是奠定一个人文化基因的重要方式。第二,储教授在成长过程中,也有很多贵人的帮助和引导。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也要做学生的朋友和贵人,为学生的成长负责。最后,下午的讲座内容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包括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教育现象,为何出现这些现象,有何影响,如何改善,这些都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要去反思的问题。储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很富启发性,收获很大。

李明 下午,储教授提出,学校要提高品牌,对一些学生,关于课程标准学好了,就可以进行大量的活动。这样的方式如何具体实施,这样的学生如何选拔,判断。大量活动最后的收获如何判断。褚教授说自己是坚定的大众派、实证派。希望以后能把褚教授的书都认为读一读,找到更好的教育途径。褚教授在讲座过程中提到新中国到1977年中国的教育是以政治为本,1977年到2003年是以分数为本,2003年国家做教育中长期规划,提出以人为本,希望能够改变以分数为本的状况,现在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做的怎么样?从现实来看,做得并不好。要求我们的行知老师眼光要更远一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会对一个学生有很多的影响。这让我想起吴非老师的《点亮校园的灯》中提到的好人文化。如何才能在现实和理想之间达到共生。社会文化,育人理念,职业教育,社会对幸福的定义,人类对幸福的定义,人对于物质的所求,很多共生的东西需要去改变。

刘妍 很有收获,老师的故事很有趣,很有启发,语言清晰流畅,引人入胜,提出的教学问题很有实质性和前瞻性

张慧芳 教育应当以人为本,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主动,积极向上的人格,而不应该让学生被动地学习,机械地学习,丧失教育的本质。

何梦云 听了储教授下午的讲座,真真觉得他们那个年代的学习不容易。不仅仅因为条件艰苦,更因为他们努力学习的刻苦。反观9000后现在的学习,只要孩子愿意学习,大部分家长都是倾尽全力,为孩子提供学习平台,环境,条件。真应该让孩子们去吃吃苦,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吃苦可以通过生活劳动来锻炼,见识就必须通过亲身体验和阅读。行知一直提倡阅读,教师阅读,学生阅读,家长阅读。怎么样才能让阅读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呢?这个问题就必须得说说储教授的研究了,他的研究是超前的,是有前瞻性的。我们其实也应该去学习学习,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在有孩子之前我无法体会做父母的心态和辛苦,现在我觉得,做父母也得做研究。从孩子出生开始,学习怎么喂养,常见病处理方法,孩子性格的塑造,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各个方面都需要研究。储教授所说的学生被动型人格,我们深有体会,举起鞭子赶着走,孩子的未来的发展其实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被动型人格所带来的苦果是我们无法预料的。所以,教师得做研究,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做研究。在此我要告诉自己:努力实践,把真正的力量贡献出来,力所能及,使命必达!

陶欣娇 注重学生的心灵教育,引导正确的三观发展;尊重学生,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也要尊重教师的权利。

刘苗苗 尊重生命,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才有更多的潜能,激发责任心是当前教育需要重视的。法治教育迫在眉睫,学校不仅仅要依法教育,也要让学生有法的理念,这也是对生命的尊重,校园霸凌即是对生命的不尊重,重视校园霸凌,建设和谐校园。

王圣祥 判定好教育的相对标准在于教育是否最有效地实现了教育当事人的成长发展,实现了他的人生目标,创造了幸福生活。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精神,公民责任,远大志向,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终身的学习基础,获得幸福的能力。

龚丹丹 要给学生进行完整的法制教育,要依法治教。

叶桂梅 依法治教,针对国家现在的双减政策,用非法扫黄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打击校外辅导机构,校外老师也是有尊严的,不应该暴力革命,依法治教,才是对老师的理解。

金梦琳 下午储朝晖教授继续在行知剧院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听觉盛宴,首先杵教授向我们分享了他的求学经历,让我们明白了教师的一句话会对学生有多大的影响,今天上午的课偏向理论,下午的课更加偏向实践,让我们更好地从事教育工作,这条路还很长,我们要不断去努力,在一名合格的教育教育工作者。

殷丽 认真聆听了储教授的讲座,主要介绍了自己一路以来的研究历程,有很多启发:要好好读书,独立思考,深入研究,尊重规律,消除功利。

王成芝 感谢学校提供的学习机会,感谢储老师的辛苦讲课。通过了解储老师讲述自己的学习经历,感触颇深。也被这份毅力所感动,能对一件事坚持不懈的做好,并不断学习,从找出陶行知全集中的几百处错误的时,很佩服他的毅力和耐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不断学习和不断探究。

陈玫琦教育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李敏 教育培养健全的孩子,让人类更加文明,做自己的主人,做人中人。通过教育培养有创造力的人,培养学会追求幸福的人。

李梦雪 好教育有基准没有绝对标准,判断好教育的相对标准在于教育是否有效的实现了教育当事人的成长发展。

张唯洁 教育改进没有终点。对于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有力改进,致力于教育事业终身发展。

许海林 育人先育心、不满是改进的动力、教师要拥有有效服务学生成长的理念等,虽然这些都已熟知,但再次从储老师那里温习,又有别样的感触。作为新教师,继续努力!行知书院这一期要交流的书是《回归常识做教育》。目前,书已读到一半,今天有幸见到其作者,非常欣喜。做止于人民幸福的教育,身体力行地去做,改变自己的生活,并尽力去改变他人的生活。

宁云 特别喜欢“为生活向上向前发展的需要而教育”观念,一个人接受教育说到底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反观现在的学生,学生时代的主要就是埋头上课,上补习班,写作业,像个木偶被牵着。做家务,做手工,运动,爱身边的人等等这些多么重要的方面,却不被关心,甚至觉得不值一提!很可怕!

陈雯雯 今天下午储教授说了一些自己的经历以及他的教育理念,现在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自身我有以下心得,做为一名新进教师,在教育这条路即将起步,我要做我所爱,爱我所做,日后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和反思,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教育改进尽自己的一份力。

刘璐 储朝晖教授从《回归常识做教育》这本书的领读开始,深刻探讨了教育的目的,实质上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孩子的自我发展之路。文化课的学习只是其中的学习内容之一,还有比之更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包括道德观念的提升、社会运行规则的认知、待人处事方法的学习、好奇心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等等。这些都需要大力提升教师常识的储备,才能源源不断地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同时储教授提到尊重教育规律,就是要让孩子在学校学习期间,在这诸多方面都能得到发展。这点让我有感而发,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和教师都无法替代。每个孩子都是好学的,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努力呵护他们的这种向学之心,在关键的时候帮扶他们一把,让他们拾级而上。实际上判断教育是否成功,关键就看学生是主动自觉地学习,还是在外界的逼迫下学习。诗人泰戈尔说:“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教育只有回归常识,孩子才有可能健康成长!

朱佳琪 今天下午储教授分享了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研究,给我感想颇多。储教授研究教育多年,仍然坚持教育初心,坚持教育回归常识,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学习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树立好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真正看做独立的人,独特的人,发展中的人。教师无论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还是在课外活动的组织中,我们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做好自己的主人。同时,应维护好师生的教学自主权,只要教学实现自主,才能在其他方面实现自主。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生命的教育理念。首先,尊重人才能教育人。不仅要教导学生尊重老师尊重长辈,也要教导学生尊重同学等等。其次,要保障好师生的基本权利。基本权利得到保障,才能更好的谈教育。最后,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育人首在育心,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诉求。作为教师,还应该消除功利和非理性。首先我们要消除功利驱动,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不能用急功近利。其次,要减少非理性举动。一切以学生为主,以提高教学为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陈可欣 今天下午储教授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回归教育常识促教育改进的讲座,在讲座中,我了解到研究教育问题要了解基本的研究方法,角度要找好,写到别人未写处,写到别人无处写,同时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生活中不断亲身实践与体悟来进行独特的研究。同时,我们要时刻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尊重人才能教育人,关注校园安全与欺凌,肩负起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不仅仅要做到育人,也要育心,多给学生一些关爱,让他们开心健康的成长。储教授以生动形象的例子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要具有包容性,而包容性并不意味着对学生原则性的错误进行包容,而是对于不同学生要具有包容性,平等无差别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法制教育的作用我们同样不能忽视,让法治的阳光普照校园,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是依法办校,通过法律去解决问题,避免孩子走向极端。要办好好的学校要了解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了解学生是做好学校工作的第一个条件,而我们在做教育教学的时候,不应磨蚀孩子的天性、遮蔽孩子的天性,要是孩子的天性获得健全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教学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来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教育要沿着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通过创造追求幸福的人为培养目标,而好的教育是没有绝对标准的,要有教无类,公平公正,理念新颖,有效服务于学生的成长。通过长达三小时的思想交流,我的收获很多,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徐金妹四个十年:1.学习、调查、装进一脑子问题。2.曲折、分析,走上现实可行之路。3.搭上车参与决策。4.走自己的路,重建中华教育改进社会。四个比较深入的研究方向:1.关于中国大学精神与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2.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3.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的研究。4.心灵教育。以人为本,尊重生命 育人首在“育心”:不要把“心”逼到墙角,放好了“心”才能远行……依法治教:消除教育腐败,开展法治教育。好教育有基准没有绝对标准。教育改进的特殊方法:想象实证法。现代学校教育,许多已经改了模样,违背了教育常识,储教授一一罗列出来,并且指出解决之法。

马敬 在今天下午的讲座中,楚朝晖教授提到现在学生被动型人格大面积出现的问题。我想这是由于孩子们在学校和家庭中过多的被控制和安排。让专制情绪遍布于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成长环境中,才会导致被动型人格的出现,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我们真的需要始终以温和的姿态出现,给予孩子们一个有弹性的空间。归根结底,人的内心需要一种平衡机制,如果正常的途径被压制,那么就必然会发展出另一种途径。如果让教育成了一种破坏,岂不可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成长的主体,每一个生命在其内心深处都是强烈渴望成长、发展的,渴望被欣赏、被发现的,根植于心灵的滋养,教与学才有可能双向奔赴。

徐晶晶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好了自己分内的事情,将“行知精神”装在心中,那么一定会有一番作为

李皓宇 回归教育常识,促进教育改进。这一主题让人深思,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走的越来越快,心境的浮躁会让我们偶尔感到迷茫,对于我这样的新老师来说,对自己能力的不确定,担心无法对一个班级产生积极的作用与影响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会感到焦虑与无措。但是沉静下来想一想,我们走的太快太着急,从而忘了教育的原本,我们应当回归教育常识,不断的钻研与磨练,附上新时代的印记与创造,促进教育的改进与创新。首先,在课堂教育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打破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把课堂归还给学生。问题不是仅有唯一的答案,每一个答案都值得被注意和鼓励。让孩子大胆的尝试,大胆的创造,每一个孩子都是具有丰富创造力的创新者。 其次,在道德教育方面,我们要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通过互联网可以了解到很多以往未被重视的问题,比如校园霸凌问题。在孩子的三观还未完全形成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究竟何为对何为错,更不了解自己的一些行为会对他人产生什么影响。内向的孩子不应当被认为是懦弱的,缺乏安全感与爱不应该是被歧视的理由,作为老师,应该在进入新班级后,私下了解每位同学的情况,关注有特殊情况的孩子,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表达。把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融合起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明白自己应该肩负的责任。在心理教育方面,现阶段,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育人,首在育心”一个完整的人,首先应该拥有完整的心灵。当前的教育不再是棍棒教育,当孩子犯错时,应当给予正确的指引,让孩子进行自我反思。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应该积极表达,不产生偏激的思想与做法,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育人育心,充满阳光和活力,让孩子的每一个阶段都感到希望。最后,在教师个人发展上,教师在教学上应当有自己的思考,不是简单的重复,有趣的课堂是最好的吸引力。教师不应当一味的追求数字,应当深入班级,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具体情况,对症解决,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让班集体成为大家的共同努力与维护。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路上,我能不断反思自己,吸取经验,坚持育人育心。

张艳梅 教育需要不断改进,改进没有绝对的标准,要克服困难,通过改进才会有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刘鑫国 下午讲座当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那个默哀一分钟的小故事。学生的心最为敏感的,他们的眼睛是最为敏锐的,看上去漫不经心的样子往往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学生的一生,作为一个老师写好每一个字,斟酌每一句话,上好每一节课都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时刻为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之所想,同时也要搭好和学生、家长、授课老师的沟通桥梁。

缪海静 教育是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因而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这里的“关注学生”不仅仅是关注他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独特的生命、心理发展、生活等。学生本身的可塑性很大,因而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所以要观察学生,当出现异常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回正轨。说到底是要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生命、生活和生存。在储教授的讲演中也提到教师应该怎么做。在我理解看来,就是守法、爱生、有良心、肯钻研。

李光冉 在如今的新时代,教育需要改变,也要坚守教育本质,回归教育常识做教育。那对于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来说,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最基本的常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挖掘心理潜能。若想回归教育常识,教学方式要进行改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防止倾向学科化。

秦华树 今天下午储教授的讲座,像是在讲故事,讲储教授自己的教育故事。这位年近六旬的老者、教育家,在台上坚持站着超过三个钟头,中间没有休息,娓娓道来。在台下的我很用心的在聆听,聆听老人的教育故事,感悟老人的教育追寻与担当。我觉得储教授对于教育的思考、追寻与担当在他的四部评辨系列著作的书名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不忘教育初心》《回归教育常识做教育》《心平气和做教育》《重建教育生态》。“不忘教育初心”,储教授的教育初心是什么呢,我觉得储教授的教育初心源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追求,陶行知先生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主人,真人,人中人,抬头乐干的人,自立立人的人,有献身和创造精神的人,追求高尚完美的人格。自1981年开始,储教授就迷上了陶行知及其思想的研究,可以说是四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追寻先生的脚步,践行先生的教育思想与理想,时至今日仍然奔走于中华大地,进行调查研究,笔耕不辍,这就是对教育初心的坚守。“回归常识做教育”,记得王栋生(吴非)老先生写过一本书叫《不跪着教书》,说的是作为教师,必须要有独立的人格和精神,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挺直腰杆做教育,培育有独立精神和品格的公民。而这需要教师认识教育的常识,勇于回归常识,用储教授的话说就是学生要“学生”,而不能让学生“学死”了。让学生真正“学生”而不“学死”,这就是对常识的遵守。“心平气和做教育”,教育是百年大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功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他要我们教育着摈弃功利心,追寻教育的本真,细细慢慢而为,要心平气和,不能急躁,两年造就一个鲁迅是绝不可能的事。“重建教育生态”,怎样重建?储教授说,不能寄希望于革命或改革,而要慢慢的改进,在改中慢慢摸索前进,不断地进步,这样我们的教育生态会慢慢好起来,“好鸟”自然会慢慢的来到我们这个教育的“好林子”里来了。储教授在我们合肥市行知学校的故事讲完了,我们的行知之路还很长,很远……

刘来福 下午储教授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谈教育常识,由此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很多学者能够取得卓越的成就都源自于儿童时期的广泛阅读,这种阅读为今后的人生打下来一个坚实的思想基础,所以现在的家长把孩子的精力都放在多上补习班,考试班上多少名,这是一种很短浅的眼光,没有长远意识。如果用跑步来比喻人生,那人生一定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前者是坚持,后者是爆发。教育要回归常识,这是去年吴非老师也讲过的话题,储教授今天也讲了这个话题,我注意到了两点,第一就是教育要公平,我们现在的教育公平吗?答案是不公平?因为城乡差距大,城市里的学校也有等级,有省示范、省重点、市重点等等,这并不是不公平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不同等级的学校所给予的教育经费、基础设施等有比较大的区别,这是不公平的。第二是教育要有长远意识,不能太短浅功利,应该为了培养学生成人而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个性的、能主动发展学生的天分、悟性和个性。老师也要有长远的眼光和责任,今天的学生怎么样,明天的社会就是怎么样的,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老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老师应该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尽自己所能回归常识,让教育少走弯路,让教育真正育人。

江真星 储老师历经丰富的过往,深厚的研究功底,都使人心向往之。面前的每一条路,都是命运所谱写的剧本,愿我能这一步踏稳,下一步走好。在教育这条路上“只求耕耘,不问收获”。

崔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引导者,积极的维护师生的教学自主权。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田祥君 大象无形,宇宙因为无形,故能吞吐日月星辰,成就雄奇的风景。我们的精神也应如此,人常说,人心小宇宙。惟持有生命包容,方能成就个人生命的无边风景。若偏于一隅,囿于成见,只能获得瞬间的浮华,而不能得到永恒的尊荣。透明的眼睛方能见出世界的多彩,包容波心灵方能欣赏精神四季中的春花秋月,夏风冬雪,而有色眼睛,成见永远见到的只能是生命的灰色,一已的灰色。作为有灵性的人,尤其是欲与自然共理,社会共情,天地共鸣的人,自当如此包容。有这样的一份包容,师生之间必定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了。繟然而善谋,我们不急了,不争了,也许意外的惊喜就来了。

朱俐 教授学习生涯波折但一直坚持研究教育,实地考察,敢于说真话,敢于进言,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也应该像他学习,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并且要学会反思,发现教育中的不足,并为教育的良好有序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程柳菁 储教授在下午得课程中将自己的经历见闻向我们娓娓道来,像一个长者,亲切朴实。教授提到他在研究时有着当事人定位,我有所感触,我本着这种当事人定位,或许能解决学生的不少问题。我在平常的实践过程中接受的观点有很多,也感到很困惑该如何教育学生,教授说到一句育人首在育心,或许走进孩子的内心,毕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陆明明 役物不为物所役。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分数”。身为一名老师,难免盯着学生的成绩不放,因为分数是学生学习成绩最直观的体现。再加上中考这根指挥棒,更是视分数为王,却忽略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学生首先是个人,而且是尚未成熟的个体,他们需要的是不断地学习,而不是不断地追求分数。因此,我们要教学生追求真理做真人,而不是追求分数做学神。但愿我们师生都能“役分不为分所役。”

黄丽 时下的教育大环境对教师很不友好,作为一名教师,难免内心感慨,当那些以偏概全的言论无孔不入的时候,当无论是谁都要站出来批斗“老师”的时候,我的愤怒真的难以压抑!我常常想,无论外界有怎样的声音,我们努力做好自己就好了,我们努力做好工作就好了,我们做到问心无愧就好了,想以此构筑自我保护的屏障!今天听了储教授的讲座,我波澜内心好像又被熨平了一些。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需要真心做教育的人,需要坚持教育信仰的人,需要清醒和保持初心的人!

合肥市行知学校教育集团2021年暑期校本培训学习心得二》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1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