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关东军被弄去西伯利亚为什么没有人反抗?
二战临近结束,苏联整个西伯利亚关着300多万的战俘,其中德军战俘200多万,日军战俘近60万。数量庞大的德军战俘都不敢反抗,区区60万关东军就敢反抗?饭都吃不饱,命都保不住,那什么反抗?日军关东军也是人而不是神。
在苏联西伯利亚战俘营中,最守纪律的就是日军关东军,日军比东欧和德国战俘都要顺从,只有部分德国人和意大利人,在押送的路上经常伺机逃跑。关东军只有在日本天皇生日时,会出现部分战俘剖腹自杀的现象。日本关东军在西伯利亚战俘营的主旋律就是挨饿受冻、干活累死及被德军殴打。
日军战俘和德军及其它战俘关在一起,在苏联寒冷的劳动营干着活。1945年,关东军战俘在苏联有近60万人,后期回到日本的大约有47万人,战俘营有记载的死亡记录有5万多人,除去少量留在了当地,大部分没有记录在案也被认为是死在了远东。相比德军战俘50%的死亡率,日军是很幸运的。
据一些日军战俘回忆。60万关东军战俘从中国东北到了苏联西伯利亚后,很快被分成几千人一组,分配到各矿区和工地干活,由于当时苏联因战争也非常太穷。于是到达目的地后,日军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建营房,但之前只能住帐篷,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之中,帐篷基本没有御寒作用,日军的大量死亡也是此时发生的。
很多苏联人回忆,当时日军战俘到达苏联火车站时,早已等候在此的苏联百姓一拥而上将日军身上的生活用品全部抢走。然而日军不光受苏联人欺负,还有他们昔日盟国的盟友德军。德军战俘经常殴打日军战俘,致死的案例偶有发生。这主要是由于德军战俘认为日军是比俄国佬还低级的猴子;还有当时的苏联把不多的大米拨给了日本战俘,在德国人看来,日军受优待了;最后就是德国人认为日军战俘比其它战俘都守纪律,而且好好干活又不愿意闹事。
由于帐篷的缺乏,日本战俘被迫住在窝棚和临时简易房里过冬,而这样的住房显然难以抵御严寒的侵袭。苏联给日本战俘发放的棉袄和毡疙瘩,由于冬季西伯利亚多暴风雪,所以棉袄和毡疙瘩沾上雪容易湿透,又没有替换的干衣,所以每天晚上需要到干燥室烘干。从事伐木的日本战俘地能稍好一些,他们可以用白桦树劈柴烧炉子取暖。
在工地上一般都吃不上热饭,喝不上热水。为了防止有人睡着被冻死,战俘们彼此之间时常会互相打招呼。苏联这样的严寒气候和恶劣环境,大批日本战俘在第一个寒冬就失去了生命。西伯利亚茨塔沃战俘所关押了近1500日军,冬天过去后仅剩1000人,大部分是死于疾病和饥寒。
苏联战俘营的生活极其艰苦,食物很紧张。经常发生德国人去抢日本人的土豆,然后被看守殴打并教育“战俘都是平等的”。战俘营里只有溥仪日子好过,其他人都吃不饱。战俘营的伙食标准按士兵、军官、将军、病人、拒绝劳动人员等等状况来划分,共10个等级。苏军经常用伙食来奖励那些积极向组织靠拢的战俘,比如自觉与军国主义划清界限,积极拥护共产主义或有思想觉悟的,都会在生活上受到关照。
苏联劳改局非常重视日本战俘的政治学习。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战俘将受到提高伙食标准的奖励,积极分子将被送到休养房去过上十天的好日子,可以享受清洁的内衣和睡衣,并有好吃好喝。苏军从战俘中物色并招募情报员,会被优先送回国,这样的日军战俘大概有一千人以上。
1946年起,日军战俘听闻苏方可能要将他们转交给中国,日本战俘们特别是高级军官们立刻哀求苏军代表不要遣返他们,他们惧怕中国人报复,均拒绝返回中国。苏军在各战俘营清查战俘人数,并计划遣返到中国时,很多日军战俘为此切腹自杀。但令他们想不到的是,日本部分高级战犯在中国享受的是天堂般待遇。这就是西伯利亚日军战俘的基本状况,他们没有反抗的意愿,也不具备条件。
《60万关东军被弄去西伯利亚为什么没有人反抗?》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1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