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飞驰,键盘狂敲

靠软件工程吃饭已经十几年了,不管学校课堂还是企业课堂。十几年下来,总是有些积累有些思考,脑门儿一热,干脆写本书系统整理下吧!这是五年前的初心。老实讲,我要早知道写书不仅仅是脑力付出更是拼颈椎腰椎,我也许就犹豫了。用现在的网络标签我应该是懒癌症患者,这里先向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编辑杨海玲女士致以深深谢意!感谢您的很多宝贵建议和不离不弃,我其实清楚记得,我们合同约定是两年,我到第五年才拿出,您也没跟我急眼。

办公室,家里,酒店……都留下了我吭哧吭哧码字的身影,后来发现,高铁是个绝对出活的地方。一趟旅程下来,因为手机信号不佳,电脑不能上网,我得以专心写作,效率极高,本书的重要章节基本都是在高铁完成,我也很想向铁道部为你们的低噪音少娱乐的优质服务表示感谢!

我前面文章里也介绍了敏捷和精益。从大的框架角度,从开发管理原则角度,从具体实践角度,从企业实施效果角度,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具备指导意义、具备系统性的新一代软件开发方法。我自认为这本书基本客观的反映这几方面成果。

软件开发中貌似很多“问题”都长期存在,但我向来认为存在必有其合理性,所以也可能是各种模式中好的实践的结合物。理解“为什么”当然比知道“如何做”更重要,理解了“为什么”才能从“形似神不似”中走出第一步。我写这本书时,贯穿的一个主线就是如何通过敏捷、精益实践,用低成本实现软件产品的高价值点,时刻把握住软件开发中的核心经济指标,避免盲目追求可能没有真正价值的替代度量指标。

在近几年做敏捷、精益培训及实施指导中发现,大部分Scrum、极限编程、看板(Kanban)实践者虽然接受过敏捷培训,阅读过一些敏捷和看板书籍,也有些实施经验,但都会提一些类似的问题:什么是正确实施方法?如何在自己特定的企业让敏捷、精益在组织、团队、项目中落地,使其价值最大化?许多在CMMI 框架下建立了开发体系的读者,都面临着和CMMI 模型有效结合的挑战。希望我在书里的阐述能对大家有点启发帮助。

作为延期的代价,自然得把近几年软件开发模式及方法的新实践追加进去,同时将一些因时间推移而价值变低的内容做些删减。新一代精益软件开发的内容其实不在最初计划范围内,但现在它已经不可忽略。新一代精益模式将敏捷革命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它在方法论、原则、具体实践等方面大大丰富了软件工程的内容,所以它一跃成为这本书的重要部分。要是再晚交两年,估计我就直接奔着写精益去了。

这本书不是纯学术著作,结合实例讲解操作方法的写法想来对大家更有帮助。再次郑重感谢杨海玲女士,感谢您的帮助和耐心。还有写序写推荐的各位朋友,这里不一一列名谢了,下次再写点什么的时候,想到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想我也不好意思懈怠了。


书终于上架了

列车飞驰,键盘狂敲》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2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