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中的斗争 — 读《平凡的世界》第一部
1. 引言
今年,新冠肺炎的疫情来势汹汹,长期在家办公让人心生烦闷,想要静下来好好读读书,于是便拿起了一直以来都想读却没有读的这部鸿篇巨制 — 《平凡的世界》。
如今,刚刚读完第一部,颇有一些感触。
2. 故事梗概
小说的第一部,描写了从 1975 年文化大革命后期到 1979 年初,临近改革开放的陕北,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子 — 双水村中上演的故事。
小说开篇就把读者带入了那个贫穷与苦难岁月里的黄土高原,以主角之一的孙少平的内心活动展现出了底层人民在生活中的挣扎,深刻揭示出这样背景下新一代年轻人面临着的成长带来的烦恼,贫穷带来的煎熬,以及那刚刚形成的脆弱的尊严在现实面前的无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情节的发展,小说从多个侧面剖析着文化大革命背景下的乡村生活,以及在这样的历史与环境中人物面临的不同选择与他们各自的成长轨迹、爱恨纠葛,尤其以孙少平与孙少安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他们以及他们身边身处社会不同地位的人们的苦难与拼搏,展现出了整个社会在这个变迁与历史转型的关键节点的独特面貌。
同时,小说还深刻的展现出在那个充满变革的年代,地区、县区、公社、村庄层层权利复杂的交织与运作,让这个平凡的世界里充满了不平凡的明争暗斗。
3. 中外小说中的历史情结
很多人说,《平凡的世界》像《红楼梦》,描写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家族兴衰,在我看来,《平凡的世界》更像是《约翰克里斯朵夫》,同样的鸿篇巨制,同样关注于历史影响下人物的生存、抗争与成长,但不同的是,与《约翰克里斯多夫》描写主角个人成长与奋斗的历程不同,《平凡的世界》是一幅宏大而立体的群像画,而更为重要的,《平凡的世界》与历史背景的联系也更为紧密,甚至有些情节诸如周总理去世、天安门事件后黄原县文化馆贾老师朗诵革命诗、孙少平与顾养民抄诗等情节看起来只是为了记录历史大事件,而对故事发展本身的作用却并没有那么大。
这也许是中西方作家编写以特定历史为背景的小说时,面对历史采取的不同态度所决定的吧,我常说中国人有着一种独特的历史情结,这在文学与影视作品中经常有所体现,可以说,没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就不会有很多作品中相应的情节出现,而作品中的特有情节也只有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才会显示出其发展的合理性,这让小说的文字一方面描绘了人物与情节,一方面也默默记载着一段段不平凡的岁月,通过一系列情节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特定的人物命运忠实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
而对西方作家来说,正如大仲马所说:
什么是历史?历史是给我挂小说的钉子
同样是现实主义小说,西方作家往往是先构想出一套故事发展的框架,然后套用到历史背景之下,历史起到多段情节之间粘合剂的作用,而在中国的小说中,历史则显得更为重要,这也让整个故事更加厚重,展现出浓浓的历史情怀,读之更觉气势磅礴。
4. 苦难中的斗争
4.1. 接受命运的孙少安
路遥曾经说 “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这是我的基本人生观”
,显然,作家本人对于苦难有着深刻的思考,并且意识到苦难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小说中,作家用苦难拷问着他笔下的一个个灵魂。
可以说,《平凡的世界》这部真实历史的写照是一部苦难史,主角之一的孙家长子 — 孙少安,虽然在校学习成绩突出,有着大好的未来,却选择了中途肄业,回家务农,令人惋惜的同时,也感受到中国人那浓浓的家族伦理观,苦难的现实面前,他毫无怨言的接受了自己的命运,这与他对自己婚姻的选择以及后来婚后仍然在大家庭中撑起顶梁柱的选择都是一以贯之的,在他做出任何选择前,他最先考虑的都是家族、责任与自己在现实中扮演的角色,因此他任劳任怨,并且拒绝了青梅竹马 — 润叶对他的示爱。小说对于两人内心的纠结与彷徨进行了深入的描写,让人无比惋惜,正如孙少安所说:
生活的大剪刀是多么的无情,它要按照自己的安排来对每一个人的命运进行裁剪
一切都毫无办法,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只好听命于生活的裁决。这不是宿命,而是无法超越客观条件,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者实现
残酷的现实让孙少安在身处苦难的同时被鞭笞者,如同其他中国最广大的朴实劳动人民一样,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情怀,即便现实残酷而不公,依然勇于去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仍然不懈的艰苦劳动:
他一年不知要在这块土地上洒多少汗水。不管他怎样劳累,一旦进了这个小小的天地,浑身的劲就来了。有时简直不是在劳动,而是在倾注一腔热情。是的,这里的每一种收获,都将全部属于自己。只要能切实地收获,劳动者就会在土地上产生一种艺术创作般的激情
但这并不意味着向命运无条件的妥协,在面对贫穷而又落后的生产模式,作为生产队队长的孙少安勇于提出改革,开荒扩大猪饲料地、发起土地承包,虽然他的举措均没有得到好的结果,但他肯吃苦同时敢为天下先,敢于变革改变现实的勇气也激励着每一位读者。
4.2. 憧憬外面世界的孙少平
小说中另一位苦难中艰难前行的斗士就是孙少安的弟弟孙少平,他和约翰克里斯多夫一样,在贫穷中成长,正如《圣经》激励着约翰克里斯多夫,年轻的孙少平读的一部部名著也同样激励着他。
起初,贫困刺痛着年轻的孙少平刚刚成长起来的自尊心,但很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红岩》让他认识到:
一个人要活得有意思,不仅是吃好的和穿好的,还应该具备许许多多他现在也不能全部说清楚的东西,当然,一想起家庭的贫困和自己生活的寒酸,他心里仍然发慌,但这一切和刚开始已经完全不同了
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
这些书改变了他的气质,让他绽放出光芒,也让他拥有了一段短暂而懵懂的爱情经历,但这短短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很快成为了泡影,因为他爱慕的对象郝红梅抛弃了他,向着家境更为殷实的顾养民大送殷勤。
而读了一部部著作的孙少平已经打开了他仰望外面世界的天窗,让他憧憬着外面更加广阔的空间,让他渴望着到更大的世界中历练,虽然在现实中,孙少平不得不返乡务农,但与他那认命的哥哥孙少安不同,他已经在内心中燃起了奋斗的理想,在知音田晓霞的感召下,虽然身处黄土高原落后的农村地区,但他依然从《参考消息》中窥见着外面的世界,正如他给田晓霞的信中说:
我不是为了扬名天下或挖金子发财。不知为什么,我心里和身上攒着一种劲,希望自己扛着很重的东西,为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地方,不断头地走啊走
5. 多样的爱情
虽然小说对爱情的着墨并不多,但通过现实、人物选择与人物内心情感纠葛的细致描写,令人感同身受,有着深刻的感悟。
孙少安与润叶的爱情没能突破两个家庭条件悬殊的鸿沟,最终孙少安远赴山西娶了不要彩礼的贺秀莲,通过敢于直面自己爱情的新时代女性田润叶与孙少安对自己命运的抉择,体现出了那个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内心的矛盾。
最后,润叶在她二叔的老丈人的劝说下嫁给了她毫无感情的李向前,而这背后,是为了让她孤立无援的二叔能够在政治工作中拉拢李家,讽刺现实的同时也反映了老一辈人扭曲的爱情观,最终,润叶的爱情悲剧令人深感痛心,小说中写道:
从古到今,人世间有过多少这样的阴差阳错,这类生活悲剧的演出,不能简简单单地归结为一个人的命运,而常常是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所造成的
而小说借着孙少平懵懂爱情的破灭,也讽刺了当时贫困下的农村女性为了改变自身现状,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情拼尽全力攀附他人以求改变自身命运的丑态,然而,充满讽刺意味的是,郝红梅毕业偷盗手帕被抓,无缘于顾养民,一切化为梦幻泡影,也不知道彼时的她是否意识到自己的一切幻想不过是黄粱一梦。
对于田晓霞,此时的她与孙少平是一种知音的关系,小说中写道:
在一个人的思想还没有强大到自己能完全把握自己的时候,就需要在精神上依托另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也许有一天,学生会变成自己老师的老师——这是常常会有的——但人在壮大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求得当时比自己的认识更高明的指教
而在另一个角色跛女子侯玉英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因为感恩而萌生的爱情,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对一个人的看法应该是多方面的,虽然很多时候这个女孩的形象是可憎的,但其身上又有着一丝可怜,而她对孙少平的敢爱敢恨,也让读者看到了这个角色的多个角度,对这个角色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印象,作家也在提醒着我们,要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一个真实的人必然是多面性的。
一幕幕爱情的描写,让这部严肃的文学作品拥有了生动的灵魂,其中也融入了作家深刻的反思,在那个变革的时代,人们心中开始出现不同的追求,也萌生出了不同的爱情观,同时,现实也对社会上刚刚展露出的自由恋爱的苗头有着万千的阻碍,这才有了书中让人惋惜的一幕幕悲剧,但这些悲剧的背后正是新旧思想、社会阶层矛盾的真实写照,在这一次次的碰撞、破碎和凋零中,美好的东西才能最终成长起来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历史是这部小说依据的基础框架,是支撑小说情节能够立足的骨骼,而这一幕幕点点滴滴蔓延开来的故事与情感才构成了整个小说的血肉与灵魂。
6. 激烈的政治角逐
6.1. 左与右的路线之争
1975 年正处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在这场空前规模的全国性运动下,各阶层的党政干部都有着自己的政治和路线主张,因此也就有着错综复杂的权力博弈,在小说中,作家深刻洞见了博弈的核心问题与表象,通过戏剧性的笔法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整部小说中,充满了戏剧性,而在这令人津津乐道的戏剧性的背后,反应的是世事的无常,如果你细细品味,在这无常的背后却充满了讽刺意味。
6.1.1. 双水村的路线之争
故事开篇,因为主角孙少平的姐夫倒卖老鼠药被定性为走资派,因而被“劳教”,从中,作家向我们展现了公社中的路线斗争。
在县领导冯世宽的号召下,徐志功主张严厉镇压“阶级敌人”,而白明川则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他分析国家的政策形势,提出应该给与宽大处理,二人爆发出了尖锐的思想斗争冲突,在激烈的争吵中,因为县里另一位领导田福军的信制止,从中,我们初次领略了两股思想和路线的激烈斗争,也从中窥悉县领导之中的路线分歧。
而可笑的是,面对县领导每个村必须拉出典型的走资派来批斗的规定,主角所在的双水村治保主任也是主角孙少平的二叔孙玉亭竟然将村中疯癫的傻子田二拉出来批斗,原因竟然是这个角色口中时不时念着一句“世事要变了”,而批斗的过程更是引得哄堂大笑,通过这滑稽的场景,展现出了作家对待这严重的左倾思想的立场。
6.1.2. 柳岔公社的路线之争
后来,田福军下基层,看到柳岔公社主任周文龙的激进斗争,不仅劳教四五十人,甚至动用私刑,副主任汇报道:
文龙还一再强调,搞社会主义,搞农业学大寨,就要武上!要麻绳子加路线!三令五申不行,就用三令五绳,还要揭开盖子,拉出尖子,捅上刀子
田福军立刻要求放人,被周文龙冠以“右倾机会主义”告到田福军的上司冯世宽,冯世宽连夜组织会议批判田福军,纠正领导班子路线问题。
这是田福军与冯世宽的首次正面交锋,也是书中左与右路线问题的首次冲突的爆发,最终,两派吵得不可开交之时,随着一道晴天霹雳 — 周总理逝世的消息到来,路线之争暂时搁置。
6.1.3. 高老接待活动
但这并不是最后一次冲突,第一部的尾声,曾经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压的高老重回中央,扬眉吐气之际要回家乡原西县看看,于是地区革命委员会紧急组织接高办事处。
商量对策,以地区革委会主任苗凯与县领导冯世宽为首,主张通过给承诺的方式让高老的老战友弄虚作假,在高老面前隐藏地区贫困的现实,而在会议中,田福军对于这一做法予以迎头痛击,坚决批判了路线错误的严重性。
高老回来调查研究,就是要知道实际情况。而我们这样公然地弄虚作假,欺下瞒上,不仅是犯错误,而且是犯罪
最终,高老的接待活动如期进行,高老的老战友在高老面前哭诉了地区的贫困现实,而讽刺的是,高老的接待声势浩大,但高老的到来似乎却是荒腔走板并未起到什么实质作用,只是留下一句:
你们在几年前就给总理做过保证,要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现在仍然这样说!是不是过五年以后,还这样说?同志们,再不要光在嘴上喊口号了,要真正解决问题!照我看,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四人帮’的那一套做法还在作怪
高老接待活动是又一次的两大路线之争,作家借此尖锐的批判了当时普遍存在的欺上瞒下的作风。然而,表面上,田福军获得了这次斗争的胜利,但实质上,高老走后,田福军被迁往虚职,令人叹息,但田福军在书中展现出了他有血有肉身负理想的斗争精神与人格魅力,想必在后面的情节发展中,其理性的政治风格与其独特的思想与目光必将让这个角色绽放出光芒。
6.2. 农村基层的左倾思想
县领导田福军在这场路线斗争中失败了,这并非偶然,十年文革,让左倾思想拥有了肥沃的土壤,跟随田福军到基层视察的脚步,我们看到越是落后地区,思想斗争越是左倾的厉害,人民在这样极左的思想路线下苦不堪言。
在双水村,作家也通过诙谐幽默的笔触,展现出了左倾思想的严重性。
田福堂作为双水村书记,目光非常局限,以至于遇到问题经常难以决策、难以推行,而小说恰恰在田福堂的身边塑造了一个崇拜权力、鬼点子多、爱耍小聪明的鲜明形象 — 孙少平的二叔孙玉亭。
书中双水村流传着一句话“田福堂一打喷嚏,孙玉亭就感冒”,从侧面反映出了他们两人关系的密切,作为村书记,田福堂有过几次变革的决心,正是孙玉亭从中出主意、做工作才让他们的政治激情与抱负得以开展。
面对干旱天气,上游罐子村与公社蓄水不放,这造成群情激愤,众人趁夜凿坝的行动被描写的十分精彩,然而,这次行动最终随着上游的溃坝变成了一场灾难,金家老三金俊斌在洪水中丧生,结下了金田两家的仇怨。
而在接近第一部的尾声时,田福堂产生了一个宏伟设想 — 炸山为坝,将双水村的小山沟变成宽广富饶的平原,在多方劝说和努力下,金家搬离,炸山行动展开,然而,随着半脑壳田二的死,这场闹剧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田福堂的两次激进举措都以失败告终,都带来了有人死亡的灾难性结果,这体现了在那个变革的时代下,权力裹挟着执政者做出了不切实际的决定,这些不切实际的决定往往伴随着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在理想主义的大旗下,一切显得是如此荒诞。
但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下,农村严重的左倾思想似乎也正在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例如孙少平主动到地主成分的“阶级敌人”金家为金光明的儿子补课,用实际行动拒绝阶级斗争,让两家的气氛出现了缓解的迹象。
6.3. 田二的人物形象
田二这个先天智力不足的形象却贯穿了第一部的开始和结尾,随着田二在炸山行动中意外身亡,小说的第一部也很快落下了帷幕。
田二有一句口头禅:“世事要变了”,大家只当是一个玩笑,然而,到第一部尾声,田二死时,1979 年惊蛰的一声闷雷震响大地,人们才真正体会到世事真的变了。
田二说出了那个时代的人们不敢说的预言,在他的身上,似乎有着老子大智若愚的大智慧。
7. 尾声
有人批评说《平凡的世界》整部小说的情节如流水账一般过于平淡,然而这正是这部小说的难得之处,初看剧情发展平平淡淡,仔细看来,却在平淡中暗藏着波澜,粗犷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一个又一个伏笔,作家十分注重人物细节的塑造,整个故事在平凡中见证着不凡,合上书再来回味,正是这老一辈人们的艰苦奋斗并且在斗争中不断摸索和尝试,在平凡的世界中走出一条条不平凡的路,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想到此处,始觉无比壮阔。
8. 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以技术为主,涉及历史、人文等多领域的学习与感悟,每周三到七篇推文,全部原创,只有干货没有鸡汤。
《苦难中的斗争 — 读《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2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