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时候获胜很简单,只要不败就行了

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前,意大利有四个海上共和国,他们分别是阿马尔菲、比萨、热那亚和威尼斯,现在这四个海上共和国的徽章仍然锈在意大利海军的军旗上。

这四个海上共和国的对于地中海海权的竞争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在阿马尔菲和比萨衰落下去之后,热那亚和威尼斯长达120多年的海上争霸,期间两国经历四次惨烈的战争。

在威尼斯、热那亚争霸之前,欧洲也有过几次两个超级强国的争霸,最早的可以算是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再后来是罗马和迦太基人的布匿战争,这两次争霸结束的时候都是轰轰烈烈,都是经历了一场大战,最终胜利者把失败者打趴下,获得了霸权。

而威尼斯和热那亚的争霸却不太一样,最开始威尼斯和热那亚两个国家势均力敌,在争夺东地中海的掌控权上面也是你来我往,总共经历了四次大的战争。但在这四次战争中,谁都没能指对方于死地。即使第四战争名义上是威尼斯人获胜了,但最后盘算一下战果,发现和战前的局势也并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一定还会有下一次大战,因为两国冲突的根源并没有解决,大战只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给人“惊喜”,有时候明明看着风平浪静浪静,结果突然就爆发了大战,而有的时候明明认为必有一战,但战争的源头可能就消失了。就像消失的热那亚一样。

热那亚的消失问题来自于自身。

热那亚是一个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家,政治派系斗争非常严重,仅仅是第四次威尼斯-热那亚战争结束的5年内,热那亚就换了10个元首,甚至后来国内派系无力维持整个国家的运行,只能请外国势力代为统治国家,所以最终热那亚这个国家逐渐的从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变成了西班牙的一个附属国,自然也就再也没有力量和威尼斯争夺东地中海霸权了。

而反观对手,威尼斯是一个制度优良,商人们以国家为中心的共和国,在第四次威尼斯-热那亚战争中虽然最终威尼斯没有得到什么实质上的利益,但他们得到了一个更为宝贵的东西“团结”和国家向心力,所以比起内斗不断最终消散的热那亚战争结束后的威尼斯蒸蒸日上。

日本女历史学家盐野七生的《海都物语》里面有一句话我觉着很到位,“就像两位顶级的运动员角逐,第五次比赛的时候威尼斯出现在了赛场上,而热那亚没有来。”这样的结果其实有点像后来的美苏争霸,最后不是谁在战场上战胜了谁,而是谁的内部更为稳定,挺的更久一点。

我觉着吧,可能在这种顶级高手的较量中,谁也没有绝对的优势和能力把对方压倒,而取胜的能力更多的是来自谁更能耗,自身运行的内耗更小。这也让我想起来郭德纲说的段子,几个说相声的对着骂街,活得最久的那个就是老艺术家。 

END

作者:锅哥不姓郭

   

其实有时候获胜很简单,只要不败就行了》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2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