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行知学校经典诵读教材的研发与应用

合肥市行知学校诵读教材研发组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更早在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就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开展经典诵读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站在中华民族振兴的高度讲,开展经典诵读是传承优秀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学校来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底蕴,形成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和学校独特的发展力。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幼就开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教育,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与好书相伴,我们教育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合肥市行知学校的经典诵读经过两年半的持续实践,其作用还不仅于此。

一、编写思路及认识

有个外国著名诗人写过这样的诗句: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也就成了他的一部分……如果那东西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为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当今社会,经济急速发展,高度构建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世界却显得空虚落寞。部分教师、家长和孩子迷失在教育的路途中,对经典文化的传承有所忽视与怠慢。为了改善这种局面,我校准备将经典诵读作为学校一项特色进行创建,而经典诵读教材的编排则是为了更好的教学,使学生学之有依,教师教之有据。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典藏更是浩如烟海,且都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经典是经过历史洪流的角逐,大浪淘沙之下留下的“最有价值的书”,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广博、辞章之精华、内容之丰富,非其他书所可以比拟。为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文化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学校决定研发经典诵读教材。

然而怎么编写教材,编写哪些内容,怎样使教材更有合理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成了我们最先要思考的问题。经过再三讨论,最终确立了这样的编写思路:以经典书籍为素材,以培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为编选标准,以经典文本的原文或节选为呈现形式,以全日制小学一至九年级学生为对象,旨在组织学生通过“直面经典、诵读背诵”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我们的目的很明确:让孩子在成长的关键期,吸收最明亮的东西,变成一个高雅而明亮的人。

2011年,学校开始组织部分语文老师着手编写《经典日日诵》这套校本教材。大家多次进行讨论审核,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编撰,反复修改,几易其稿,一本本内容丰富、印刷精美的经典教材终于破茧而出了。这套书一共9册(后来扩展为18册),每册分诵读部分和阅读部分。诵读部分分经典、古诗文、现代诗文、外国文学四部分;阅读部分分经典、古诗文、外国文学等。每册另附推荐阅读书目。2012年,新学期伊始,一本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经典诵读教材发到了孩子们的手中,当他们得知这些都是自己的老师们为他们精心编写的教材时更加兴奋不已,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期待。

我们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分年级分阶级段循序渐进地进行经典诵读教材的编写。以低年级学生诵读为例,考虑到阅读对象,我们挑选的是一些幼学启蒙之类的经典和浅显易懂的古诗文等,这些经典篇目和古诗文大都标注了拼音,以便学生阅读。最后确定好的整本经典诵读的篇目安排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诗歌经典、外国文学、儿歌、歇后语、对联。这样既做到了传袭经典,又与现代文化和世界文化进行了接轨,从而使得学生的整体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得以提高。

通过对经典诵读教材的研发,对经典诵读活动的推进,我们以期营造人人能够背诵、班班读经典的氛围,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

二、具体实施办法

学校层面:

每日晨诵午读暮省。利用每天晨读时间组织晨诵。每天中午学生自由读书,每天学习结束时对一天的学习进行反省,提倡学生每天记日记。

每周有阅读课有交流有展示。班里每周安排一节阅读指导课,在阅读课上带领孩子们共同读一本书,引导他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读书。

每周组织一次读书汇报交流会,师生一起来畅谈阅读心得,讲讲课外阅读的收益,并把课内课外的知识联系起来谈,以小组为单位,每周每组都评出阅读标兵

每月有集中展示。每个月评选一次班级阅读之星和优秀阅读小组,并在班级阅读册上做好记载。每月月末,进行一次作文收集,整理学生优秀作文,学期汇总,编成自己的书,激励大家的写作热情。

组建班级读书小组,建好班级演讲小组、班级朗诵小组、班级讲故事小组、班级辩论小组、班级写作小组等,以保障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倡导班级读书会,以伙伴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的方式,结成精神同盟。班级读书会让孩子们自由地言说,自由地分享,自由地吸收,自由地成长。

开展家庭读书活动。班级可以开展“我和父母共读书”活动,把家长阅读的兴趣调动起来,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建议学生家长给孩子选择足够的好书,给孩子足够的读书时间,建立学习型家庭。

小学起始年级(朱正芝老师)

起始年级的孩子开展诵读课有很多先天优势,第一,年龄小,听话,记忆力强。第二,因为孩子刚入学,家长非常重视。第三,学习任务轻,压力不大,时间充裕。根据这些实际情况,起始年级的诵读教学工作这样开展:

1.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开学一周我就专门为诵读之事为家长们召开了一次家长会,会议内容就是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及如何在家指导孩子们去读经典。会后,家长们积极性高涨,分别购买了关于《三字经》《千字文》的各种注解书,家长之间互相交流切磋如何有效地督促孩子们去背这些内容,有好多家长每晚陪伴孩子一起背,一起读一些相关故事,不知不觉,家长们的文学素养就提升了许多,孩子们背起来也容易了许多,而诵读工作就好开展了许多。

2.语文老师认真备课,精心指导,提高课堂效率。跟上语文课一样,我也买了好多关于经典类参考书,自己先阅读理解,自我要求是不一定全会背,但必须做到熟读。每天下午的经典诵读课我都提前精心准备讲解的内容,如果有的孩子们提前学会的话我就指导孩子们上讲台带领大家来学,让孩子们大概了解所背的内容,课堂上再贯穿一些小故事,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每天课后,再根据孩子们的不同情况再合理布置一些诵读任务,第二天再跟踪检查,学校有老师监督,回家有家长督促,所以孩子们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作业。

3.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每周我们班都会评选诵读之星,获得此称号的同学,每天早上就可以挂牌站在讲台上带着大家一齐诵读(为了争得此荣誉,家长们也忙得不亦乐乎);一个半月时间,我们班80%的孩子都能熟背《三字经》了,我就及时地在班级开展了《三字经》诵读大赛,对诵读优秀的同学颁发了“诵读小能手”的奖章,还发了小奖品表示鼓励。元旦晚会时,我们班又举办了小小故事会,获奖的同学颁发了奖章,还有奖品;三八妇女节专门对孩子们进行了一场感恩教育,我带孩子们一起动手用苹果制作手工制品和自制卡片,寓意是:祝自己的妈妈一生平安幸福!这项活动的开展无形中拉近了孩子、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距离;选拔一些诵读方面很好的孩子家长,在家长群里传授各种经验,供其他家长学习借鉴,再在班上开展一对一的互助小组活动,整个班级就有了浓厚的诵读氛围。

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及诵读活动中,一年的收获还是颇丰的,孩子们求知的大门开始打开,开始慢慢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虽然他们年龄还小,虽然他们还不明白这些经典名篇的意思,但是长时间的坚持下去,到一定年龄阶段,他们都有了一定阅历之后,学生的精神境界一定会得到陶冶与净化,精神品质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小学中低年级(张丽萍老师)

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将使学生受益终生,也必将对学校发展产生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孩子们可以读的书这么多,是不可能一下子或短时间里完成的,这就需要一步一步来,究竟怎么带他们读呢?首先要得到时间的保证。我们每周一、三、五下午开设经典诵读课,每节课的内容和时间由语文老师自主安排。我通常安排他们在每节课中拿十分钟来读新内容,然后花二十分钟听老师讲解新知,最后再用十分钟来写写自己的诵读感受。

在采用教学方法时,我注重发展中低年级段学生的创造力。在诵读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正如有句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改写《西游记》,就会出现一千个吴承恩。是的,中低年级段的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容易把这简单的几个字进行了新一轮的创造和想象。在我设计的教学方法中,就提到要加入音乐和图片,这就是出于培养低年级段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目的。正如“读李白的诗,我们可以体会什么是热烈奔放之美;读陶渊明的诗,我们可以体会什么是平淡醇厚之美;读杜甫的诗,我们可以体会什么是沉郁顿挫之美。”将这些方法投入到每周的诵读课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的学习情况的确好了很多,兴趣也浓厚了许多。

小学高年级(孙玉蓉老师)

(一)诵读时间

1.每天保证学生有二十分钟的诵读时间。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