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知行合一 打造行知品牌(2011)
合肥市行知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隶属于瑶海区教育体育局,学校占地30余亩,由南北两幢教学楼和一幢综合楼组成,两幢教学楼中间为5000平方米的中央广场,在北教学楼的后面有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塑胶运动场,现代化教育设施齐全。学校现有教师112名,40个教学班,2300多名学生。学校中青年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80%以上,有多位教师在省、市、区级教学比赛中获奖,其中省级教坛新星2人,市级教坛新星11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国家级优质课获得者13人,省级优质课获得者16人,市级优质课一等奖25人,区级教坛新星、教学能手、优质课获一等奖计46人。
1997年9月,恒通机械厂子弟学校作为合肥市首批由厂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的典型,更名为合肥市行知学校,这也是省城唯一一所以陶行知先生命名的义务教育学校。行知学校划转14年来,历任领导和全体教师用汗水与心血,浇灌着这片教育的热土,在大家的努力下,行知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日趋完善,精神建构逐渐清晰,完成了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提升了办学层次。
教师:在学习中提升 做幸福园丁
行知学校在完成区级“特色学校”验收后,深深认识到,要达到创建市级特色学校这一目标,必须有大量的创新型的教师,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会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创造教育的重任,才会有勇气在教育教学进程中去完成从未实践过的未知研究,成为创造型的教师,而读书、教研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途径。
(一)开展读书活动,共享合作成果
学校精心挑选了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人文素养等各类教育理论书籍,为教师搭建平台,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团队读书氛围。组建学校读书的核心组织——读书研究共同体,核心组织通过个人自修、集体交流的方式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研读,再通过博客探讨、教研活动、专题讲座、示范实践等形式将研修成果渗透给广大教师。
学校还通过搭建网络平台、举行集体教研等方式以制度保障其有效性。①建立“群体”研修博客和“个体”博客,使广大教师既有对共性问题的集体研讨,又有针对教师个人问题的“自修”研究。②学校为老师们搭建有效交流的平台,实现知识的横向流动。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班主任轮流做工作经验交流。每月一次的集体教研活动,由骨干教师、读书共同体代表、外出学习的老师、参赛归来的教师等,多角度面向全体教师做汇报交流。
(二)构建教研机制,教师研修成为习惯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总结,行知学校构建了适合自己的常规教研模式。全校12个教研组每周三下午开展全校常规教研活动,依次安排无生上课、说课、听评课、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将教师研修教材、理论学习、团队合作包含其中。同时将教师的注意力从单纯的上课技巧辐射到课前、课后、作业布置、重难点解决等方面,做到了全方位关注教学。行知学校已形成了由常规教研体系和特色教研体系双向支撑的架构。特色教研侧重理论研修与实践,为常规教研提供理论支撑;常规教研侧重日常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特色教研。
几年来,行知学校通过读书、教研“特色”,为老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锻造培养出了一批名师,尤为可喜的是中青年教师正快速成长,其成绩令人瞩目:近年来,在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赛中,郑鹏华等10位老师获得一等奖;2010年11月,在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中,李真珍老师代表安徽省参赛,获得一等奖;在合肥市2010年12月首届中学数学教师综合素质大赛中,周向荣老师荣获一等奖,丁扣宝、张正茂老师荣获二等奖;2011年3月,夏兰老师的论文获安徽省一等奖、国家二等奖,朱晓辉、汪瑞生两位老师获得合肥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辅导一等奖;2011年4月,郭云老师获得瑶海区初中政治学科综合技能大赛一等奖,张军民、王执虎两位老师获得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项目一等奖;5月,汪瑞生、朱晓辉两位老师又获安徽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辅导三等奖……
现在行知学校的各个年级、每一学科都有具有相当影响的教学骨干,他们在瑶海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发挥着示范作用。在这些名师、骨干教师的带领下,行知学校已经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个个学有所长
行知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深深懂得:让成长中的孩子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这是学校教育的职责。为了全面践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思想,行知学校逐步建立了各类学生社团:科技类(科技创新活动小组、信息技术活动小组、机器人社、科技DV、科幻画、航模社),艺体类(女子排球队、田径队、鼓号队、合唱团等),人文类(读书俱乐部、文学社、扬帆心灵放飞室)。各类社团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保护了他们的创造热情,扩大了他们的求知领域,锻炼了他们的交往能力;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创新实践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老师们的默默奉献、无悔付出,孩子们的执着追求、不懈努力使得行知学校社团成绩斐然:2010年7月,在安徽省建筑、航海模型比赛中,行知学校蝉联建筑模型小学组安徽省团体第一、中学组取得了建筑模型团体第四、航海模型团体第五的优异成绩!同学们共获得23项个人殊荣,一等奖10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9人。另外,陈航宇、吴伍淼两位同学在 F5——E遥控帆船竞速比赛(国家二级运动员项目)中,分别获得初中男子组一等奖的第一和第三名,这是行知学校同时也是瑶海区在此类竞赛上的首次问鼎!在由中国科协组织的——“我的低碳生活”首届中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中,行知学校参评的科学DV作品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10年9月,校排球队在合肥市中学生排球比赛(普通级)中获初中女子组冠军;11月,在瑶海区第九届田径运动会上,行知学校代表队荣获小学组第二名、中学组第四名,并同时荣获道德风尚奖;在瑶海区第九届青少年信息学知识竞赛中,行知学校信息学小组表现出色,获得了初中组唯一一个优秀组织奖,随后在合肥市“讯飞杯”第二十七届青少年信息学竞赛中,有四位同学获奖, 总成绩位居瑶海区前列;行知学校中学生读书社团——“科技少年读书俱乐部”参加了合肥市中学生社团文化节开幕仪式暨优秀社团展演评比,社团展示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更得到了市教育局方东玲局长的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是受到合肥市教育局表彰的全市为数极少的、瑶海区唯一的初中“特色社团”;2011年3月,在合肥市第二十六届科技创新大赛上,行知学校获得了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2011年4月,在合肥市第三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机器人社首次参赛就获得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5月,在第十一届安徽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初出茅庐的行知学校代表队又获得了两个三等奖……
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是勇于开拓,百折不挠,个个有所长的人才。行知学校的社团活动已成为孩子们展示自己丰富多彩人生的第一个舞台。
学校:在思考中前进 在前进中创新
行知学校校长袁方正认为,学校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如何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进一步努力探索以培养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创造教育之路,打造特色教学,形成特色建设团队;结合学校实际,创建特色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这一办学思想的引领下,现在的行知学校已形成了乐于教育、乐于创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校园文化,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教师把专业成熟、个性鲜明、精神独立、人生幸福作为自身成长发展的主要质素——他们团结向上,热情敬业,勤奋而敢于创新,他们的师德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快速提升!学生把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认识,自我展示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具体体现——他们爱学习、重礼仪、讲情操、敢创造!
他们用行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佳绩——行知学校先后被授予“安徽省绿色学校”“‘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优秀学校”“合肥市少先队模范大队部”“合肥市平安校园”“合肥市教育先锋号”“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东北师大教育信息化实验校”“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合肥市学科优秀教研组”“合肥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校”“瑶海区特色学校”“瑶海区校本教研先进单位”“瑶海区骨干教师联盟实验基地”等荣誉称号。
“大鹏一朝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合肥市行知学校的老师们以已取得的成绩为荣,更要乘着教育改革之风,脚踏实地,为行知辉煌的明天奋力拼搏!
为了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与合肥市教育局联名向广大市民推荐了部分学校,我校名列其中,应邀在《合肥日报》(2011-6-3)发表该文。
《践行知行合一 打造行知品牌(2011)》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2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