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慢

疫情下的隔离, 发生了很多令人痛苦甚至悲愤的故事, 或许很多已经404了. 但似乎把生活逐渐慢了下来, 体会到了邻里间的烟火气. 虽然日子过得清苦, 但似乎这样的生活却给自己留了一些空间, 静下心读了一些书: 抽象代数、范畴论、拓扑学、语言学、社会学,也反思了很多,从自身待人待事,到行业发展,企业成长组织结构,和读过的这些书串在一起,似乎拼接出了一些有趣的故事:从前慢…

恰逢朋友圈看到一个好友的访谈

<观夏主理人沈黎:在一方闲庭,让生活慢一点,再慢一点>

正如文章中的一段话:

对观夏团队来说,“闲庭”不仅是他们在上海的家,更是倾尽心血的作品,他们花了七八个月将其修旧如旧,希望人们在此感受到亲切与愉悦、信任与尊重、舒适与从容。“闲庭”取字于“闲”,便是寄予了观夏对生活的另一种想象:慢下来,去感受日常。

想起木心的那首“从前慢”,似乎又在反思着我们是怎么快起来的?而又为什么无法接受慢下来?偶然间看了Netflix的一部关于波音纪录片:一落千丈[1] 似乎又看到点什么,

那些抛弃人性下的利益,在资本市场的挟裹下,似乎降本增效变得天经地义,互联网思维下流量催熟、满口的IP、留存、裂变、转化,很多品牌大起大落,不可否认的是赚了钱,但是然后呢?

每次看到机器人般的智能客服,总是觉得糟糕到极点,然后看到各种营销短信和复杂的领券似乎更加暴躁了..

或许真的应该“慢下来,看到自己,看到生活。” 很喜欢也很欣赏周围的这些像沈同学一样的好友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安静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从拓扑的角度来看电商或者互联网经济, 万亿级平台构成一个数字化经济,垂直领域的整合构成经济体的,而支付、通信、物流逐渐的变成了线,最终的那些落地的人间的烟火气就是,很有趣的是每一点都不满足,因为资本的不满足,都想升维后来一场降维打击,例如通信公司开始搞算力网络,企图把自己伸进里。

成长自然是好事,但组织结构是否能跟上成长呢?或者说未来的组织协同该如何做呢?至少一场疫情期间的各种问题说明了组织结构本身还有很多可以优化的空间,例如上海疫情前,渣就在思考一种更加综合化的社区服务体系,融合快递站点、养老餐补社区医院等多种职能的网格化统一纳管体系。而疫情期间互联网技术被迫回退到电话热线的关键是什么?本质上还是服务业的根本需求是通人心和懂人性,可惜有一种简单粗暴叫一刀切…

从统一市场来看,重中之重的并不是某些人提的城乡迁徙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关民生的服务业的问题, 也就是这些最基层的的问题。一方面就业人口规模和服务业定制化的特征的确不适合互联网企业的规模化经营模式,这些零碎的长尾正是那种需要慢下来,看到自己,看到生活的场景。所以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在本地生活上栽跟头的本源就在这里。

另一方面最近在看待一些智能客服的NLP逻辑,transformer 固然好,只不过最近在探索一些范畴论和语言学的东西,代数拓扑结构下的机器学习方法。比较有趣,例如一个动词可以看成主语到宾语的态射,然后不及物动词可以看成自态射,及物动词的主动和被动语态似乎又是一对对偶的态射,接着对汉语的语法结构并不如英语那样,汉语重词汇的特点似乎在一些NLP问题的处理上还需要一些不同的方式,这也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看的,如何在智能客服中赋予人心和人性才是最难的。

然后更广泛的来看自然语言低代码和程序语言如何同构,以及异构计算如何实现同构的表达和同构的算力提供?这是去看范畴论和接下来去看用代数拓扑处理一些问题的动机。

但是我也在想, 国内有几家企业能够给自己一个静下心来慢下来研究的机会?KPI和OKR在内卷下周期越来越短,在资本的簇拥下抄袭和剽窃成了最快的成功路径。拥挤的赛道下没有任何的退出机制。所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内卷不可避免,而且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欲望的自我驱动行为。

至于被大家寄予厚望的那些AI技术,大多数使用的数学工具和大多数AIML的从业人员的数学水平还停留在200年以前,而大多数近代的数学专业学生不知道学的数学怎么用,工程代码能力也接近于零。然后一些交叉学科搞复杂网络仿真的,因为代码能力无法做到超大规模仿真,从而在疫情预测和易感人群筛查以及降低核酸检测频次和优化封控范围等大量的可以互联网赋能的地方出现真空。也就是互联网一边疯狂裁人,一边疯狂招人,但却找不到复合型的人,从科举制度开始,我们在单一技能的单一考评的赛道上停了几百年了,民国时代因为国难稍有改观,出了很多大师,而如今…

很多事情,都没有答案,也都需要耐心去寻找答案。

从前,我们慢过, 静静的品味过生活的百味。

参考资料

[1]

一落千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u411X7Py/?spm_id_from=autoNext

从前慢》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2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