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故事:不同肤色不同境遇
最近,山东大学的黑人兄弟事件上了热搜。因为此次事件,我留意整理了一下这些年合作过的老美评估师的经历比对,有些还真像段子。和他们一起工作,有时候的感受是,我就是讲的天花板上掉花都不及他们蓝哇哇的眼珠子间或一轮。
多年前曾去国内一家知名企业。在讨论计划时,一直沉默的大领导突然发声:我们想要了解美国最先进的技术,能否请一位美国主任评估师来领导评估?我有点恍惚,难道我去的是假的美国,难道我从东土大唐来?电光火石之间,灵感突至,我小心翼翼的反问道:您意思是找个白人?”对对对!白人!”那一刻,我的背景音乐是哀伤的! 但钱绝对是治愈伤心的良药,你是老板你说了算!我快速的给他们推荐了一个金发碧眼的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美国人。这哥们儿一听我出局了,立马怂了,不敢应战。我不能解释得那么透彻,只能硬把他推到评估现场。如我所料,评估结束后,这哥们儿感觉那叫一个爽,客户领导的频频点头让他觉得即便语言不通都不是问题!此处得出结论,肤色可以代表能力。
有回和另外一老白朋友在上海做培训,结束的时候颇为疲倦。我邀请他去附近一家我很熟悉的足疗店放松一下,从进门到我买单走人,店员对我俩不同的态度颇让人回味。老实说,我以前一直觉得这家店服务还是热情滴,讲话还是礼貌滴。但是老白光临之后,才让我体会什么叫宾至如归,什么叫如沐春风。同样是送杯菊花茶,放我桌子上说了句,您慢用!而放老白面前呢,嗲着嗓子,眉眼带笑地说着一口轻柔的洋泾浜英语:先生,小心烫,您试试看是否需要再加点糖?有任何需要,随时叫我。期间,我统计了一下,对老白对水温的感受度询问三次,对空调感受询问一次,对电视节目没有英文台表示抱歉一次。对我的关心主要是体现在结账时主动拿扫码器问候我的手机。此处得出结论,肤色决定服务等级。
老实说,老白在美国不是一个幽默的人,但是自从到了中国以后,这默也变得随处可幽。讲句蹩脚的中文,讲个老掉牙的笑话,都能让满堂发出爽朗的笑声,蓬勃的掌声,俨然马三立的专场,这得让我多妒忌啊!我抖的包袱,我讲的段子,也就最多稀松轻笑。想当年在美国,我也是拿教学大奖的人,自以为属于能讲敢讲,偶尔会耍宝的人,但和老白一比,我显然被他甩了十八条街。老白这一下子自信心满满啊,觉得自己其实是个深藏幽默的人。等回到美国一讲课,三天也没人笑,没人鼓掌,老白有点小失落的跟我说,我想我的幽默在中国。此处得出结论,肤色影响着幽默评定。
我合作过的白人兄弟也不算太少了,但凡来过中国的兄弟,都深深的热爱着我们这片土地,因为,咱们的接待规格真的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用他们讲话:最好的车,最好的酒店,各种高档的餐厅,领导次次作陪,各种嘘寒问暖,精心安排,这些待遇在美国哪里有?在欧洲哪里有?只有我们中国!相比之下,对我们国内的主任评估师接待规格就不见外了很多啊!基本是自己背着包轻轻的来,再背着包轻轻的走,最多带走两盒土特产。来过的白人兄弟回国后,多少会有点小膨胀,陡然多了两分业内权威的姿态。此处得出结论:肤色决定接待预算。
我一直有个念想,想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本比较中美的书,题目就叫“河东河西”。三十年的时间节点,对我自己,对发展迅猛的中国,变化缓慢的美国,都是不短不长的时间,像一条娓娓之河,拿美国作为一面镜子做比较,分析这些变化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其实,不管中国美国,都没有成熟到理性的去面对这个世界。就像马丁路德金所言:不用肤色,而是用品格、能力评价一个人,我们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
《评估故事:不同肤色不同境遇》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2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