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僧道番尼”四经棚
作为一个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成长起来的人,有时候其实挺难理解西方国家和阿拉伯世界到底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仇怨。无论是现在的isis的伊斯兰国的恐怖主义组织,还是很多很多年前天主教庭主导的十字军东征,都是打着圣战的口号,宗教冲突是不是总是要打的这么头破血流。
在中国的文化中,很少有因为宗教产生的大面积冲突。宗教在中国的历史中往往也只扮演着次要的角色,以至于我在很长时间里面无法理解为什么西方一个天主教竟然有这么大的权利,连国王都受到教皇的钳制。对待宗教,中国人的态度往往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要么就都信点,要么就各信各的。
刚刚从一本书《北京风俗图谱》里面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场景,老北京人的葬礼民俗。清末的老北京杂居着各个民族的,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丧葬习俗。回族人信伊斯兰教,满族人信喇嘛教,汉人有的信道教,有的信佛教,甚至还有旗叫做“俄罗斯牛录”都是俄罗斯人,信奉传统的东正教。
虽然这些人的丧葬习俗都不一样,但有意思的是面对这种不同,中国民间的处理办法可不是彼此敌对,而是“隔教不隔礼”。彼此的丧葬礼仪不同,但不同信仰的街坊还是会参见彼此的家的葬礼,该有的走动一点都不会因为宗教不同而减少。大家虽然习俗不同,但是对对方表达哀悼的礼貌是相通的。这让不同信仰的人,在一起生活的也很自在。
比这个更有意思的是中国汉族人的丧葬仪式。汉族是一个融合性和包容性都非常强的民族,在汉族的葬礼上经常可以看到和尚、道士同台念经的场面。这还只是小场面,最为顶配的大户人家,会请和尚,道士,喇嘛,尼姑,在一个台子上做法。和尚居中,道士居左,尼姑居右,喇嘛在前面的平地上,大家一起各念各的经。心理上就是求全责备,哪个管用就用哪个。
原本挺严肃的宗教话题,好像在中国民间就像是一个大型的招标会现场,你们各显神通,我找好用的用。
仔细想想,宗教之所以在中国可以如此的包容,可能因为中国的宗教并不怎么和权利挂钩。在中世纪的西方,宗教是统治了整个的文化领域,其触手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而凭借这样的影响力,罗马的天主教会也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和权利。任何干预挑战他们的宗教都是在和他们争夺权利和利益,所以异教徒就是要被钉在十字架上。
现在的伊斯兰教恐怖组织也是一样,他们“圣战”的口号也不过是在政教合一的体系之下动员人民的手段,目的也是获取权利和利益。
可能没有什么东西是天然排他的,可以一旦和利益挂钩了,就具有了排他性。
END
作者:锅哥不姓郭
《小记|“僧道番尼”四经棚》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2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