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娱乐至死”会不会成为财富分化的原动力?

昨天听了一本媒体生态学的著作,《娱乐至死》,作者尼尔玻尔兹曼是纽约大学的教授。这本书总的来说就是对电视为主体的娱乐时代的一本吐槽全集。

这本书初版是在1985年,在玻尔兹曼的时代,电视作为新兴的媒体方式正在兴起并席卷全美国,这种方式也在各各维度上影响着美国。大家都对这种媒体形式感到好奇,并希望用电视这种媒体来传播自己的思想。

于是各种教育学家致力于用电视来让大家来让大家学习,结果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能够在电视上成功的,大多是娱乐节目。这就说明电视这种媒体形式本质上就不适合用作教育,那么为什么电视不适合教育呢?

首先电视是一个以画面为主的媒体形式,这就代表着它天生的带有一种属性,无法表现抽象的东西,比如哲学里面的自由,物理里面的高维空间都很难用电视画面来表现。而我们人类现在重要的成就很大一部分都是抽象的东西。

其次,电视缺少互动的能力,甚至连快进和暂停都不行,那就只能跟着电视的节奏走了,观众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学习也就无从谈起了。

从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电视已经不是那个媒体宠儿,而变成了如今的没落贵族,新兴的媒体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也出现了致力于利用新媒体工具来帮助大家学习的人。我们可以从同样的角度来看一下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适不适合作为学习的工具。

首先第一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都是有能力传达文字信息的,所以可以像书本一样传达抽象的信息。第二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都有着强大的交互能力,不仅可以暂停回看,还可以讨论查询。从这两点来看新兴的媒体至少从天生的属性上,是可以用来学习的。

而同时新兴媒体也有着更强的娱乐属性,更多吸引人的娱乐方式。移动互联网的游戏和短视频更加便捷无缝的接入各种场景,几乎填充了所有的可以利用的时间。

所以相比于电视媒体,现在的互联网算是一个双刃剑,他让想要学习的人更容易找到学习资料,获得更容易提升的学习方式。而同时他也让缺少自制力的人更容易陷入无尽的娱乐中,成为被游戏、短视频收割流量的人。

玻尔兹曼当时担心的电视媒体问题,已经消失了,但互联网媒体却有更强的娱乐能力,“娱乐至死”可能依旧是我们社会躲不过的问题。

新媒体可能更像是一种过滤器和放大器,他把好学之人和懒惰之人分离,并同时放大了他们的能力,前者获得更多的知识后者获得廉价的娱乐。所以,很大的一种可能性是以后人与人的差距必然会继续拉大,个人差距的拉大也就必然造成财富等级的分化,而这种建立在勤奋和自制力上的财富分化,可能要比因资本积累而带来的分化更为难以处理。毕竟你不能指责别人的勤奋。 



END



作者:锅哥不姓郭

   

小记|“娱乐至死”会不会成为财富分化的原动力?》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2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