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将重新划分寿险业的版图
互联网将重新划分寿险业的版图,这不是什么预见,而是趋势。那些没有想象力和互联网思维的寿险公司领导们,仍然抱着传统营销和运营思维去制订公司战略,仍然被代理人增员难所困扰,仍然担负着银行代理渠道高企的手续费。无论是回归保险本源、提升保费价值,还是大力销售高现价产品、提升保费规模,互联网在寿险经营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中国保险协会发布的《2015年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人身险公司互联网业务保费收入1465.6亿元,比2011增长141倍,占人身险公司全部业务的9.2%,上升9.1个百分点。今后,互联网业务占寿险公司全部业务的比重还会越来越大。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买寿险产品
有人说,寿险产品设计复杂,需要一对一地进行讲解。但想一想,现在绝大部分的客户投诉都是由于代理人一对一的误导销售造成的。盘点一下中国现在代理人的构成就知道了,大部分代理人都是低学历、年纪偏大,这些人真正能对寿险产品了解多少,保额分红和现金分红估计都搞不明白。那些寿险公司的营销高手,更多的是依靠长期积累的人脉,而不是把适合的寿险产品销售给适合的人。正是因为寿险产品设计的复杂,才需要购买者白纸黑字地阅读条款,而不是仅仅在风险提示书上签字,即使再签字,购买者该投诉的还是要投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素质也会越来越高,保险意识在增强,对保险产品的理解能力也会增强。今后的年轻人,恐怕再无耐心听那些大妈大婶们缠着给他们讲解和推销保险产品。那些高素质的人,也会把那些因为找不到工作而选择做保险代理人的低学历者们,问得目瞪口呆。
互联网销售寿险产品更容易接受监管部门、同业和潜在客户的监督。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运计算,也更详细分析潜在客户的背景和真正需求,为潜在客户提供更贴心的产品。
互联网将检验寿险公司的运营能力
目前已经有平安、太平洋、新华、泰康等保险公司设立了自己电子商务公司,甚至还有个别保险公司只做互联网业务。开展互联网业务的寿险公司做得好与坏,很大程度依赖于公司的运营能力。那些信息系统设计和运维落后的公司,肯定做不好互联网保险业务。那些部门间壁垒森严、条块分明的公司,尤其是大型公司,肯定也做不好需要扁平化管理的互联网业务。那些数据分析能力落后的公司,也不会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寿险公司必定要改变已有的组织架构,提升运营效率。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加,巨大的访问量也会考验寿险公司的服务器的承载能力,以及抵御黑客攻击等风险能力。
互联网缩短客户和寿险公司的距离
客户通过互联网访问寿险公司的网站或者手机APP,可以直接和寿险公司进行信息往来。寿险公司可以收集客户或者潜在客户的注册信息和访问轨迹,分析客户需求,可以网络平台做好售后服务,还可以让客户通过互联网把公司品牌宣传出去。寿险公司通过收集到的客户收据能够真正做到客户关系经营。通过互联网平台,寿险公司还能整合社会上的其他资源,如医疗、交通等,为客户提供多方位的服务,从而提升服务价值。
一个真正能考虑到客户体验的寿险公司,也会把互联网交互平台设计得更人性化,也会在互联网平台上设计与客户沟通的渠道,如社区等,能够真正倾听客户的需求。
互联网平台的长期效益
很多互联网业务刚开始是烧钱的,无论是平台的搭建还是平台的宣传上。但互联网保险业务还是能为寿险公司节省另外一方面的大笔开支的,如代理人的费用、代理渠道的费用等等。其实,对于那些大型寿险公司来说,在客户资源上还是比中小公司有优势的,但往往如何把传统客户转变成互联网客户方面,中小公司更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而大型公司依然保持传统的思维习惯:多增点人、多开拓点渠道增加的保费更明显。一个良好的互联网平台不仅能够快速吸引保险客户,还能较好地保持客户的黏性。有了公司品牌,有了互联网平台的知名度,那么一款较高收益的分红险产品就能迅速增加公司的现金流,也不用把巨额代理手续费交给银行,也不用看银行的脸色了。
互联网将重新划分寿险业的版图
也许短时间内,市场排名前几位的寿险公司不会受到互联网的巨大影响,或者在互联网保险业务方面已经占得先机,但是,肯定有一些中小寿险公司,甚至刚成立的公司,或者是第三方公司,利用互联网保险业务,为自己开疆扩土,抢占大量的市场份额,占据寿险业版图上的重要位置。
《互联网将重新划分寿险业的版图》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2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