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毙本.拉登对现代内部审计的启示
很多人都应该对几年前美军派出一小支精锐部队在很短时间击毙本.拉登的事件记忆犹新。大家应该还对一个场景也印象深刻,那就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等一群政要坐在一个办公室里观看击毙拉登的现场直播。如今,随着内部审计信息化作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内部审计项目实施“精确打击”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如银行、电力、石化、保险等行业的企业,在多年前已开始审计作业信息系统建设,并依托信息系统开展审前非现场分析与准备,“精确打击”能力越来越强。下面,通过击毙本.拉登事件,看看美军作战模式,尤其是小规模精确打击作战模式,对现在以及将来内部审计有什么样的启示。
1.战前准备时间多于战斗时间
美军战斗队员在坐着黑鹰直升机前往本.拉登藏身之地前,已经做足了功课。美军为这次击毙本.拉登所做的准备可能有一年、两年、三年、甚至更多。而击毙本.拉登的现场战斗,也就几十分钟或者更短,远远少于战前准备时间,差不多可以忽略不计。而今后,内部审计项目也将是准备时间多于现场作业时间。即使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开发自己的数据信息分析系统,也能借助各种工具以及外包的数据分析业务,在做足充分准备后,才会开始用更少的时间开展现场作业。
2.非战斗人员多于战斗人员
没有研究过美军这次击毙本.拉登用了人力,但毫无疑问,这次战斗中美军的非战斗人员多于或远多于战斗人员。正是大量从事着情报收集、数据分析、武器设计等工作的非战斗人员的周密准备,才成就了一个战斗小分队快速潜入巴基斯坦境内,成功击毙目标。将来的内部审计,非现场审计人员也将多于现场审计人员。将来的内部审计部门,要么有更多的人做非现场审计或准备,要么把非现场审计或准备外包给别人做。
3.强大的情报系统
美军作战依靠着强大的情报系统。美军的情报系统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从口头的情报到卫星数据。本以为藏身地点很难被美军发现,但美军早已经对本.拉登的居住地及周边环境的情况掌握得清清楚楚,这都是通过情报系统获取的。将来的内部审计部门也要建立起自己的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要覆盖企业组织所有的经营数据,这样才能做好全面的风险分析。
4.运用大数据信息分析能力
美军发现本.拉登的住处,是通过在海量的数据里分析推断出来的。其中,有一条线索就是通过分析每天从本.拉登住所运送出来的垃圾发现异常的。内部审计部门今后也将面临越来越多的经营数据,不仅要想办法获取到尽可能多的信息,也要提高数据信息分析能力,要设计出一系列数学模型,从大量数据中发现审计线索。
5.前后线协同配合
美军在现代战争中,多兵种协同配合,海陆空多维作战,后勤与前线密切联系,作战命令能够迅速传达。击毙本.拉登的作战中,前线作战士兵间能够默契配合,后线支援部门也能够做好指令传达、定位引导、路线设计等工作,前线和后线之间也要紧密配合,才能让作战能力和支援能力发挥最大。今后的内部审计部门里,分工也将越来越细,审计人员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知识背景。因此,想做好审计项目,审计人员也要在统一指挥下,现场与非现场协同配合。
6.速战速决
整个击毙本.拉登的过程很短。完成任务的美军,坐上黑鹰直升机,迅速离开。由于在巴基斯坦境内作战,等巴基斯坦的军队赶来,美军早已经无影无踪。美军的目标很明确,目标就是击毙本.拉登,而不是与巴基斯坦的军队发生冲突。这一点,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启示是,审计项目中,目标一定要明确,不能把审计资源浪费在审计重点之外,更不能把审计资源浪费在与被审计单位的冲突上。
除了以上六点,击毙本.拉登这个军事事件,透过美军作战模式,还可以对内部审计工作有很多启示,例如,如何提升单兵作战能力和多兵配合作战能力。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再思考一下。
笔者个人微信号:strongrabbit
“内审人的思考”公众号二维码:
欢迎交流,感谢批评指正!
《击毙本.拉登对现代内部审计的启示》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2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