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CM收购VMWARE?
有些朋友在问渣关于BRCM收购VMWARE的看法,特别提到了关于思科为什么不收购VMWARE以及收购后思科和BRCM竞争的问题,在此统一回复一下吧,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任职企业.
回顾九十年代初期,大量美国企业的并购案,以及Hock Tan恰逢在80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期这段时间的金融工作经历来看, 这次收购更多意义上是一个财务收购,而非技术整合驱动的. Hock Tan看到的是未来十年企业数字化进程加快的趋势,如何快速将一个公司从半导体芯片销售逐渐转型构建一个销售到企业的渠道的第二增长曲线是他考虑的问题, VMWARE对于BRCM的价值肯定是远大于600亿的, 对于他而言就是要构建某种有特许经营权的生意模式. 从最早意图吞并高通想在消费电子产品的重要芯片上实现壁垒,到现在逐渐收购CA和Symantec,意图很明显,只是很多人看不懂.
对于CA和Symantec的收购,主要是针对未来十年应用程序的弹性/分布式/边缘计算等一系列合规安全管理等技术的投资.正如您看到思科最近几年的收购中有AppDynamics/ThousandEye,还有一个以色列的容器网络的公司以及Intersight这些产品的整合,再加上DUO这一类的安全认证和ISE逐渐SaaS化的数字资产管理等. 在接下来的十年,企业必定会对FSO(full-stack-observability)有更多的关注
对于BRCM而言,补齐CA和Symantec似乎还不够,缺的是什么呢?VMWARE这样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600亿的估值里,300亿是渠道的价值。而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就明白为什么思科不去收购VMWare了,相似的销售渠道整合毫无价值。而思科的选择更多的是一方面在边缘计算上有自己的IC3000等物联网计算网关,所有的网络设备基本上都支持虚拟化和容器化部署,然后针对边缘计算还有ENCS和Catalyst8300这些平台可以提供相对富裕的计算资源。而在企业弹性计算侧,更多的是跟公有云合作的态度,例如AzureStack、以及在SDWAN ACI等场景中和K8S以及多云融合的部署。
所以未来的一些市场格局的变化就比较好玩了,VMWARE和BRCM业务上最能结合的估计就是DPU、IPU的场景,可惜BRCM自己没这玩意了,不过有SmartTOR,其实这是一个好主意,你看Google搞的下一代的低延迟网络,不就是网卡和TOR融合么?BRCM出一个支持PCIe、CXL的SmartTOR还是比较有趣的,就像思科的UCS-X的背板一样…但是这是苦了谁呢?谁在跟vmware搞网卡最积极,我就不多说了…
而另一方面的生态就变成了,思科和公有云 vs BRCM+VMWARE 的一个混合云市场的竞争态势,蛮刺激的… 其实国内的企业如华为、阿里都看到这一个局面,也顺带恭喜一下阿里云,盈利了,给国内的云计算带来了一些真正的希望。
其实渣也一直在考虑一个命题,现在各种云原生容器化的应用虽然弹性真的好了很多,但是管理和运维还真是有些麻烦,即便是vmware这些很成熟的企业软件供应商都似乎很难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全栈可观测又牵扯到大量的应用层面和生态链里的各种系统,另一方面低代码的需求和企业服务的长尾定制化需求叠加下,是否会有新的编程方式出现呢?
我不知道,或者知道一些皮毛,这才是未来混合云竞争的点。
《BRCM收购VMWARE?》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