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

1. 引言

看到这个标题你一定会笑着说“如何读一本书?读书谁不会,不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得看吗?”

别急,咱们来看看为什么“如何读一本书”是一件迫切需要学习的事情吧。

1.1 阅读速度

按照国家新课标教学要求,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阅读一般读物的速度要求是每分钟 300 字,而高中生的要求则是 500 字,不过这些都有个前提,那就是理解水平达到 70%。

根据华中理工大学对 40 名在校生的抽样调查显示,这些学生的阅读速度平均是 309 字每分钟,而另一所大学在社会上的抽样调查现实,被抽样的成年人每分钟阅读速度不足 300 字,理解水平则只有 10%,当然这些抽样调查都受限于样本的选择不能代表咱们国家的真实情况,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在读书这件事上是存在着问题,有一定的成长空间的。

1.2 如何阅读一本书

最近,我就读了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详细介绍了阅读不同种类的书籍的方法和技巧,然而,这本豆瓣评分 8.3 分的高分读物却又有着很大的争议,因为这本书花费了非常大量的篇幅来举例子,让人读起来感觉干货很有限。

那么,如果你问我,这本书是否还值得一读呢?我的答案是,不那么值得,因为我为您把干货都总结在这篇文章中了,只要照着我的这篇文章实践,包您能够大幅提升阅读水平。

2. 读书的四个层次

你肯定常常会有疑惑,为什么有的人读一本书,读完以后只记得几个关键情节,别的什么也忘了,而有的人即使过了很久,提起这本书还能回想起整本书的大致脉络,甚至不时就能够拿书中读过的句子出来“掉书袋”,甚至有的人谈起一本书能够把很多相关、不相关的作品全都囊括进来说个滔滔不绝,你这才发现,原来这本书有这么多深意,我竟然没有注意到?

不同的人读一本书,花费的时间不尽相同,能读进去的内容不尽相同,理解的深度也不尽相同,这都是因为每个人读书的层次不同。

孔庆东老师评价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时,说武学有四个境界:

  1. 举重若轻

  2. 举轻若重

  3. 举轻还是轻,举重还是重

  4. 无轻无重

这里我把前两个交换一下,化用在读书上,来向你介绍读书的四个境界:

  1. 基础阅读,举轻若重

  2. 检视阅读,举重若轻

  3. 分析阅读,举轻还是轻,举重还是重

  4. 主题阅读,无轻无重

3. 第一层 — 基础阅读,举轻若重

回想一下,我们小学、中学的教育其实都是在教会我们如何学会基础阅读,所谓的基础阅读也就是普通人口中所说的一字一句地读,这时候,这部可能并不厚重的书在你的一字一句的理解下,就显得厚重了起来,这就是我这里要说的“举轻若重”,也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的“把书读厚”。

基础阅读看起来人人都能做到,但这里面还是存在着几个误区的。

3.1 误区一、默念

有的人读书的时候,为了追求读书的仪式感,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在心里念出声,甚至真的在嘴里念出声来,念着念着发现脑子里已经想别的事情去了,口中却没有停下,还在念着看到的字词,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假装阅读”。

从另一方面来说,一字一句念着读,阅读速度一定无法快起来,如果你平常是这样默念着读书的话,不妨尝试不再默念,而是目光以略快于你默读的速度快速扫过一行,或者将手指放在文字下面,带动目光扫过一行,你会惊奇的发现,你大脑的阅读速度远比你想象的要快。

3.2 误区二、欲速则不达

如果说第一个误区的表现是读的太慢,那么另一个误区就是读的太快。因为我们很多人以读过很多书为荣,所以没翻开多少页,便很快从“想要读书”变成了“想要读完书”。我见过有的人拿起一本几十万字的大部头,一两小时就称自己读完了,聊起来却连书中人物都张冠李戴讲不清楚。

所以,在前面提到阅读速度时,我特意提到了理解水平,如果读完一本书只有 10% 的理解水平的话,甭管读的有多快,恐怕读书这件事都已经浪费了不少时间。

综上来说,想要把书读厚,最重要的是调用想象力,让文字活起来,一边读书一边设想书中的内容真实发生,读哲学就想象有人在和你辩论或者有两个人在辩论,读小说就想象故事就在你眼前真实发生,调用越多的感官,你阅读的收获就越大,留给你回味的味道就越长久,历久弥新。

4. 第二层 — 检视阅读,举重若轻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神雕侠侣》里,有一把绝世宝剑,名叫“玄铁重剑”,独孤求败凭借这把“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宝剑与他自身的武林绝学,举重若轻,天下无敌。

正如华罗庚老师所说,把书读厚只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能够把书读薄,无论这本书多厚重,你都能够快速把握他的整体架构,让你手握重剑游刃有余。

阅读一本实用性的书,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样的书,或者菜谱、驾驶指南等等,这类书如果你能够掌握检视阅读,快速梳理出整体架构,找到你关注的几个重点内容来详读,其他部分略读,能够大幅节约你的宝贵时间。

如何进行检视阅读呢?可以通过快速略读书籍封面上的名人推荐、目录、序言等等,这样你就能够对整本书的主题有一个大体的把握。

具体到书的内容,你可以重点阅读刚刚在目录上看到最感兴趣的几章,其他部分选择快速扫读。而每一章,都可以重点关注关键的开头和结尾等关键内容,略读书中的举例部分。

这样你就可以把握住书籍的整体脉络,有的放矢,最大程度上节约你的时间。

当然,小说这类书,作家追求的是代入感,如果你通过跳跃着阅读、只读部分章节,你的体验必然会大打折扣,如果你要阅读小说,还是尽量放下心来,融入小说剧情的体验中吧。

5. 第三层 — 分析阅读,举轻还是轻,举重还是重

无论是基础阅读还是检视阅读,其实都不建议去过分强调做笔记、标注,因为那样会打断你的阅读节奏,同时,人脑有一个特性,一旦你标注了,给了大脑一个信号 — “我会抽空再看这部分内容的”,你的大脑就不会对这部分被标注的内容上心了,如果一本书你花花绿绿做了大量的标注,很可能到头来你反而发现没记住什么内容。

那么,是不是说标注、记笔记不重要了呢?不,当然是重要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

所以,最为推荐的是,先通过检视阅读,快速浏览全书,把握整体脉络,然后再通过分析阅读,把书解剖开来,彻底吃透。

那么怎么来进行分析阅读呢?分析阅读本身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透视一本书

  2. 诠释一本书

  3. 评判一本书

5.1 透视一本书 — 梳理整本书的框架

这一步和检视阅读非常像,他的目的是梳理出一本书的完整脉络和骨架,最好的方法是画一张思维导图,详细梳理出书各个章节的内容。

当你找到每个章节要说明和解决的问题,梳理出书籍的大纲,就能回答出以下问题:

  1. 这本书有几部分构成?

  2. 每个部分主题是什么?

  3. 每个部分细分为几个阶段?

  4. 每个阶段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回答了这四个问题,你就能够找到作者书写这本书的真实意图,他要在这本书的背后反映什么问题。

上面提到,读小说最好不要跳读,因为小说的作家是为了为你营造一种氛围来带入,但并不是说小说就不需要进行分析阅读,虽然有一些小说确实在情节编排上毫不讲究,这件事很长那件事很短,毫无逻辑可言,但优秀的小说家一般都会预先想好如何编排情节,例如我上星期刚刚阅读了卡夫卡的《城堡》,这部十八章的作品只讲了 4 天的故事,可是前两天的故事却集中在前三章,后 15 章讲了剩下两天的故事,作家是在以此说明小说中主人公在困境中越陷越深的状态。而大部分小说故事,例如《鲁滨逊漂流记》等经典小说,都是遵循着起承转合的结构去划分故事,把整本书的构成部分梳理清楚,非常有助于你对书籍内容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

5.2 诠释一本书 — 找出论述逻辑与写作意图

对书进行诠释的目的是说出这本书是怎么讲述的,你可以通过找到关键的几个词,进而找到关键的句子,直逼一本书的或一个章节的主旨,通过章节内关键句子、全书关键章节的编排,梳理出这本书的论述逻辑,如果一个作者在写书时没有清晰的逻辑,那么这本书恐怕就没什么值得读的了。

还是拿我上周读的《城堡》来举例,在梳理完作家为什么要通过几个角度来描写城堡,为什么要这样编排情节后,仔细思考,为什么作家要采用以主人公为中心的第三人称视角来写作,回答完这个问题,我对这本书的认识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当你反复去思考这些问题,寻找整本书论述逻辑和他背后的意图以后,你会发现你的阅读收获是非常饱满的,你会感谢读了这本书,而不是愤愤地说白白浪费了时间。

5.3 评判一本书 — 文学批评

现在,你已经对整本书的框架、脉络有了非常完整的认识,分析出了整本书的论述逻辑与深一层的写作意图,此时,你一定有了自己的认识,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作者的观点是否与事实相符?当你举出例子支持作者的论述或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来驳斥作者时,写下这样的读后感,理性的交流,相信连读到你写的读后感的人都能够受益匪浅。

6. 第四层 — 主题阅读,无轻无重

《天龙八部》中,北乔峰南慕容交手之际,却被少林寺藏经阁扫地僧轻易化解,所谓“心到力至”,超越了一切武学门道,这就是无轻无重的至高境界。

读书的最高境界,自然也是这化用一切武学,将所有读到的书融会贯通,为我所用了。

主题阅读就是这样的一个境界,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任何一个作家的观点都存在局限性,杜甫也说“转益多师是汝师”,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论述,能够总览所有观点,集众家之所长,最终融会贯通,你才能够得到最为深入的理解。

怎么去做主题阅读呢?

  1. 首先要找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是你的研究课题,可能是你在评判一本书时心中产生的一个观点等等。

  2. 在这个问题基础上,通过主题相关的关键词,找到论述、描写过这一问题的相关书籍。

  3. 梳理、分类这些书籍中涉及的相关议题,看看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分为几派观点,分别有哪些论据和主张。

  4. 分析讨论,融会贯通,得到属于你自己的最终答案。

当我读完《城堡》,想到去结合电影《盗梦空间》、漫画《长梦》去思考这是一个梦魇的更深一层含义时,感觉书中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这就是我去做主题阅读的一个例子。

7. 读书是个人的事情

读书是一件个人的事情,也是一件一辈子的事情,善于读书,乐于读书,读好书,多读书,正所谓“开卷有益”,多多读书一定能够让你对人生对万事万物的理解更上一层楼。

如何阅读一本书》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3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