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理当坚守教育底线
教师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厚爱和尊重。从古到今,教师一直被认为是太阳底下最阳光、最崇高、最伟大的职业。还有诸下说法:教师是指航灯,为学生的人生道路洒下一片光明;教师是播种机,把知识与智慧播种到每个学生的心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文明的传播者。
近些年,教师地位略有提升,在社会各行业中口碑也从倒数第一提到到倒数第七。仍不容乐观,其地位与付出的心血不匹配。
我相信教师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教书育人的楷模,他们才是人民教师的真正代表!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教师的师德底线主要有: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教师被赋予了很多责任。教育部也提出了关于所有教师都要接受五年一次的注册考核,划定师德红线,打破教师铁饭碗,用高压态势守住师德底线等等措施。所谓红线就是高压线,逾越就要受到问责惩罚。对越过师德底线的违纪教师坚决严惩,情节严重者清理出教师队伍,决不能姑息迁就。
其实,忌惮红线不如敬畏法律,将教育真正纳入法治轨道,全面落实有关教育和教师的一系列行为准则与法规制度,尤其是要以依法治教的威慑力切实守住教师底线,这才是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这或许能从制度和机制上督促教师守住师德底线。
另外,教育管理部门只需严格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规施教,即可把握方向,整治乱象,实在无需法外设线。
教育的底线最基础的是德育。德育,就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把关,使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教育,要启迪学生的智慧、熏陶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教师自己也要让孩子守住道德底线,坚决不做坏人,努力做个好人。
教师决不能因为学生的差异而出现教育的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这些差异,以便能因材施教;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是我们的学生,都应该得到我们应有的关怀和教育,这一点是没有差异的。教师从教的公正性,充分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崇高性。
教师决不能把学生当作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一些教师在工作之余或节假日,为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因此,他们得到家长一些物质回报,看起来似乎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是静下心来仔细地想想,这样做确实损害了我们教师的职业形象。
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它要求教师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全心全意地教育好每一个孩子,学生在学校没有掌握好你所教的知识和技能,你完全有责任和义务让他掌握,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对部分学生的培优补差。这本来就是教师应该做的分内之事,不能把这分内之事当作分外之事来做,还要学生家长多掏腰包,那样的话,可以理解为利用职权谋求私利。
作为一个教育人,必须守住教育的底线!因为我们肩上扛着的是国家,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民众。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坚守这样的底线:
不误人子弟,至少不伤害任何一位学生,尽可能地让学生自由成长。
在真和假之间,选择真。做真人,说真话,对待学生更要如此。
在成绩和身心健康之间,选择身心健康。因为身心健康关系学生一辈子的幸福。
在知识和方法之间,选择方法。方法才是让学生不断获得知识的法门。
在爱和冷漠之间,选择爱。爱他人,也爱自己,心中有爱,才会幸福。
在富贵和清贫之间,选择清贫。眼里没有名利的喧嚣,心里自然清凉淡泊。
在随波逐流和坚守之间,选择坚守。只有默默坚守,才能找到真我。
在原则和让步之间,选择原则。原则信念不倒,才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并影响一大批人。
在职责与现实面前,要负起责任。对现状不满,要忍得住,而不是不负责任的在学生面前大发牢骚,发牢骚人人都会做,但教师不可以做。
在尊严与人情之间,要挺拔起腰板,尊重自己,只有尊重自己有可能尊重自己的学生,这才是真正的爱,因为真正的爱源于尊重。跪着的老师教不出能站起来的学生。只有教师自己有了最起码的人性尊严,才有可能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
教师不是圣人,老师只是普通人,谁也没有权利要求每个教师做圣人。教师也有内心的苦闷和委屈。其实教师很难当,过去有句话“家有隔夜粮,不做孩子王。”既然做了孩子王,我们教师的头等大事是发展自己并与学生共同成长。我们不能原谅自己的不学无术、不思进取。只有我们教师发展了,才有学生的发展,才有学校和整个教育的发展。
教师的为人处世态度、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心理健康程度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因此,我们起码要做到爱教育、爱学生、爱学习、爱生活。教师的教学行为,不管领导、同事、家长是否看见,都要自觉、快乐、不遗余力地去干,这样,你才会轻松愉悦、自在坦然、心神淡定。乔布斯说:“成就一番事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你内心一直没声音,也没有属于自己的爱好,没有自己特别想做的事,那么,你的人生还没开始,就基本结束了。
没有个性就没有成长,教育的目的是每个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做最好的自己。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因为爱好就是方向,兴趣才是资本;发展学生个性,养成良好性格,因为这决定学生的命运。
教师必须关注一个个个体学生。在孩子面前,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改变他们未来的力量。即使再不济,我们也要“相信春风和种子的力量,撒出去的种子总有几个会发芽。”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杀人犯死后打入十八层地狱,伤心得不得了。正在伤感之际,忽然听脚底下有人唉声叹气。杀人犯很吃惊,就问:下面什么人?你在什么地方?下面的人回答:我是教师,住在地狱的第十九层。杀人犯更吃惊了,说:不是地狱只有十八层吗?怎么出了个第十九层?下面说,这是阎王特设的。杀人犯说,杀人就是最重的罪了,你的罪难道比杀人还要重吗?那人说:这你就不知道了,人有两条命,一是性命,二是慧命,杀性命只伤肉体,杀慧命毁掉的可是灵魂啊。就因为我生前误人子弟,杀了许多孩子的慧命,所以就被下到第十九层了。
人的潜能很大,人的发展有多重可能,就看你怎么看并怎么做。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的诸多责难,我们每位教师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抵触不如沟通,抱怨不如直面,挑刺不如鼓励,计较不如宽容。
《教师理当坚守教育底线》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3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