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听讲45分钟的孩子,成绩一定挺一般

说一个我在家典型的娱乐场景。电视上放着综艺节目,Sunny姐在旁边玩着消消乐,我拿着手机刷着公众号。我想很多人看电视的时候都是这样的吧,一边看着电视,手里面还会鼓捣这其他东西,就好像电视机还无法全部的吸收掉我们的精力,还需要一些其他什么渠道释放掉一样。

但反过来,我们看书的时候就不这样,即使是看小说,看没什么营养的公众号文章,我也不会这样。我阅读的时候就只是阅读。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两个活动的主体不一样。虽然参与的双方都是一个是你,一个是信息源,但掌控节奏的人不一样。

看电视的时候,电视是主体,他掌握着播放的节奏,虽然现在网络电视你可以拖动进度条了,但这个操作本身也不是很方便。于是大部分时候你就只能跟着电视的节奏走,电视的节奏比你慢了,你自然就是要找点其他事情把多余的精力给用起来。

而看书就不一样,掌握节奏的人是你。你觉着无趣了就快速的读,你觉着困难烧脑了就慢一点读,你觉着毫无用处了还可以整段的跳过。总之无论怎么样,节奏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面,你总是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节奏使用自己的精力。

若论起收获,阅读的收获自然是比看电视大。同样是追求故事,看小说的留下的记忆和感动很多时候是比更具象化的电视剧来的深的。这中间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阅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看电视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其实把这个场景转换一下,变成课堂,我觉着也是一样的。

老师讲课就像是看电视,你无法左右老师的进度,老师讲快了你没有办法暂停,老师讲慢了你也没有办法快进。一般来说,老师的备课是为那些中等,甚至是中等偏下的学生准备的。这就造成班里面总会有一部分学生觉着无聊,有一部分学生觉着困惑。

家长们喜欢把45分钟都认真听讲的学生看做是好学生,但其实真正成绩好的学生不可能能45分钟都认真听讲的。我5分钟就弄明白了,干嘛要再浪费剩下的40分钟呢?

真正好的教学一定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能力和进度为主体,而不是老师的教学进度。

写成《黑天鹅》的纳西姆塔勒布的学习方式很有意思,他是一个学有余力的人,于是他尽可能的花费比较少的时间跟上学校的进度,保证一个还不错的成绩。其他时间他都花在读书和研究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学校对他来说不过是个社交的地方而已了。

毕业这么多年,也很少再有机会去系统的听课了,很多东西都是靠着自学。但我觉着有的时候,自学的效率要比上课高,就是因为自学一定是主动性的事情,而听课很有可能只是虚假的学习而已了。

因此,无论是娱乐还是学习,我都觉着拥有主动性,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END

作者:锅哥不姓郭

   

认真听讲45分钟的孩子,成绩一定挺一般》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3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