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账都算到CMMI和5000头上
——为何维护一个有几个似曾相识的风险的表,定期改了几个系数,但在项目任务中却看不到缓解风险做的事?
“因为这张表是CMMI需要的。”
——为何在度量表中填了一堆数据,但不知来自何方?用于何处?
“因为CMMI要求我们做度量。”
——为何五个高手要开个2小时的会,做出一个显而易见的决策?
“因为CMMI中有个DAR。”
——为何基本一字不改,把客户发的需求,换个名字又写一遍?
“因为CMMI要求既有客户需求,也要有产品需求。”
——为何…
“因为CMMI…”
这些话往往出自各家CMMI和5000组织内部的技术大拿,一线精英,是过程的执行者,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他们的话是有分量的。一传十,十传百,CMMI和5000成了随手可以甩锅的对象。
最近听到
28
所张老师讲了一句话,“不要把账都算到
CMMI
头上!”这话一语中的,点出了问题的实质,把账算到
CMMI
头上成了许多人为自己不去试图理解组织过程的借口!
我们这个行业是硕士,博士扎堆儿,受教程度极好的行业。我有时一直纳闷,能设计出复杂算法,解决客户难题的人,怎么就
CMMI和5000玩不转?怎么就不会灵活使用一些开发、管理模板?怎么就会把Humphrey等大师总结的工程经验生生做成两张皮?
在CMMI和5000面前,这群聪明人的智商好像瞬间崩掉。原因很简单,组织过程仅仅被认为是CMMI和5000过级的工具,我们的精英团队把执行过程当成了项目活动之外的额外负担,他们的心思一点没有放在这上面。当被人发现过程是两张皮时,CMMI和5000无一例外成了接锅霞侠。而这些认为CMMI是罪魁祸首的朋友。有几个人真正花精力去理解给他们用的流程、模板、指南的目的?有几个人去认真了解裁剪给出的灵活度?又有几个人把自己的实际有效做法贡献出来,并在在使用过程中指出不合理之处以及可替代的有效做法?
这里我想说的是“不要把账算到CMMI头上!”因为你在项目里采用的一些有效实际做法就有许多CMMI和5000的影子,这里我不想再啰嗦CMMI为何是一部好经了,但它真不是你想的那样僵化无聊,如果你花些精力仔细琢磨一下,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里我不建议你通读CMMI或5000模型,但至少做到一件事:对组织流程要你做的每一件事,搞清楚为什么?对你的工作有何好处、价值在哪里体现?一定要有个答案。如果你认为不合适,那就给出一个替代做法,或者可以先做起来,在实践中完善,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在实践中做过程的主人,在实践中介入到过程改进活动中。
《不要把账都算到CMMI和5000头上》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