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护士发错药之后》故事看CAR

一年多前,“如何用CMMI模型来组织一次完美的聚餐”一文让赵耀同学成为小众的CMMI圈子里的网红,近3400的阅读量,众多的好评,甚至不少模仿的文章说明了大家对这篇文章的喜爱。CAR是CMMI中一个不容易做好的实践域,小赵再次操刀,通过一个人人都能理解的例子,给大家揭示了CAR的真谛。谢谢小赵对老丛讲桌的支持,如果大家喜欢,一定要多多转发哟!

CAR(Causal Analysis and Resolution)在1.3版本的CMMI模型中,是一个五级的过程域,给人的感觉是高高在上,难以企及,CMM1模型中一句“CAR的实施是需要一定组织的成熟度和管理者对此项工作的承诺”,更让人望而生畏。
其实CAR并不是一个很高深的东西,更多像一个工具、它是一个常态化的实践,可以被各个过程调用,为过程的改进提供支撑。在CMMI2.0中,三级评估就必须覆盖它了。
CAR的实践也叫根因分析或回溯,是一个系统性的闭环改进方法。通过对缺陷/问题或者超出预期好的结果进行分析,识别开发过程中的改进点,不断完善,防止相同的问题再次发生,或者在更大范围内复制优秀实践。
 
缺陷或问题回溯的过程一般为:

  1. 选择问题:识别问题,获取问题表现和数据;
  2. 根因分析:从技术和过程两方面分析,并找出缺陷的引入点和控制点;
  3. 改进实施: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实施;
  4. 效果评估和固化:对措施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并将有效措施固化到组织流程中。

CAR是一个不断循环改进的过程,符合PDCA戴明环。但是要做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小心就会走向一个错误的方向,得出的改进措施也会有天壤之别。


下来通过一个《美国护士发错药之后》的故事来感受一下CAR。
故事开始了,有位叫玛丽的护士,在纽约一家医院已经工作了三年。这年纽约气候变化异常,来院看病的人数激增,玛丽忙得脚不沾地。一天给病人发药时,她发错了药,把应该发给A的药发给了B,幸好被及时发现,没有酿成事故。
按照我们习惯思维进行分析和改进,处理过程往往是:
领导劈头盖脸的训斥”玛丽,你怎么能犯这种低级错误?这不是给我们医院抹黑吗?”…
护理部召开紧急会议……
最终,本着对患者负责、对医院负责、对医疗卫生事业负责的态度,扣发玛丽当月奖金,全院通报批评,暂时离岗反省……
患者听说自己险些被发错药,非常生气,来到医院理论、要求严肃处理当事人。
院长再次当着患者的面,声明已对相关护士第一时间做了处理,后续还要严厉追究相关责任,决不姑息……
xx日报刊出文章:《护士只顾自己孩子却给病人发错药》……
xx网站刊出帖子:《护士发错药,反怪药相似》……
医院内部发布文件:《杜绝隐患,深刻认识医务人员的责任》……
还有数百网友的义愤填膺, “这个护士就该下岗”……
玛丽只能闭门反省,流泪无数。其他护士也人人自危,整天精神高度紧张,越是紧张越是出错,逐渐丧失了对护理工作的兴趣,已有人想另谋出路了…
结果是一个悲剧,根因真的是这样吗?以后再不会发错药了吗?
 
过程也可以是这样的:
医院的调查部门首先问责护理部。发现“玛丽负责区域病人增加了30%,而护士人手并没有增加”。调查部门认为护理部没有适时增加人手,造成玛丽工作量加大,劳累过度。人员调配失误。
然后问责人力资源部门的心理咨询机构。玛丽的家里最近有什么问题?询问得知,她的孩子刚上幼儿园不适应,整夜哭闹,影响到玛丽晚上休息。调查人员询问后认为“医院的心理专家没有对她进行帮助,失职!”
接着问责制药厂。专家认为“谁也不想发错药,这里可能有药物本身的原因”。他们把玛丽发错的药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发现几种常用药的外观、颜色相似,容易混淆。他们向药厂发函:建议改变常用药片外包装,或改变药的形状,尽可能减少护士对药物的误识。
最后医院心理专家走访了她家,告诉她不用担心病人赔偿事宜,已由保险公司解决。还与玛丽夫妻探讨如何照顾孩子,并向社区申请给予她10小时义工帮助。玛丽下夜班,义工照顾孩子,以保证她能充分休息。同时医院特别批准她放几天假,帮助女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这以后,玛丽工作更加认真细致,也没有人发生类似错误。她和同事们都很喜欢自己的工作,想一直做下去…

PDCA戴明的改进轮子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不仅会感叹如果不能正确的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那么采取的措施,得到的结果将会是天壤之别。想想我们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代码中的缺陷真的仅仅是编码引入的吗?
 

从《美国护士发错药之后》故事看CAR》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