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rooks放弃软件工程研究想到的
我眼中当代软件工程宗师级人物有四位:Fred Brooks,Barry Boehm, Watts Humphrey和Victor Basili,随着前天Brooks的离去,四杰仅剩82岁的Basili。
软件工程四宗师
Brooks是我神交四十年,做学问做人的榜样,他的离去让我被失落席卷。
昨晚又听了一遍两年前ACM对他的采访,听老人讲述自己的故事,我突然意识到,Brooks博士在软件工程领域的投入仅占他研究生涯的一小部分。
1965年从IBM转入高校后,他基本上没有再深入研究软件工程。
“人月神话“和“没有银弹”这些传世之作是完全基于他领导开发IBM360操作系统的经验感悟。
1965年进入北卡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之后,他的研究方向基本集中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VR:
Virtual Reality),Brooks发表的绝大部分论文都在这两个领域,他带出来的38个博士,没有一个是属于软件工程的。
被问到为何放弃软件工程研究时,Brooks是这样回答的:软件工程的研究成果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北卡没有这样的软件企业,所以没有机会验证新的方法和创新。而计算机图像和虚拟技术仅需要一个一流的实验室即可,所以他把自己大部分的研究生涯放在了这两个领域。
Brooks谈VR
Brooks教授的博士名单
前面提到的四位大师中,只有Basili教授没有在软件企业中领导大型项目的经验,但他所在的马里兰大学,被不少IT巨无霸环绕,用Brooks话说,Basili可以做到产研结合,将他的软件工程研究成果在企业中验证。
Brooks放弃他最钟爱的软件工程研究,让我想到了很多,对他脚踏实地的务实多了一份钦佩,也想到了自己最大的专业缺憾。近20年来,我一直在吃布道软件工程这碗饭,也算勤奋努力,没有停止过学习。可惜欠缺管理复杂软件开发的经验,领导开发的最大软件系统是个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系统,不到30万行C代码。虽然在咨询中也接触过不少大的软件项目,没有亲力亲为的经验还是差了很多意思。这也是我在帮助企业用CMMI改进时,尽量放下身段,努力和实际结合的原因。说到底,我是缺乏底气!
我也想到了CMMI,5000,和中国其他正在建设中的软件过程模型。应该说,CMM/CMMI走对了第一步,因为模型的核心建设者都有真枪实弹的软件经验,带着伤、带着成功、带着经验,有好的故事要讲。模型的改进升级也不能和新的软件实践脱节,不能没有新一代的软件一线实践者的参与。
正在建设中的中国软件过程模型应该扩展其实践来源,除了国际上经过验证的好东西外,也应该把眼光放到国内IT组织的成功软件项目上。比如,腾讯的微信,蚂蚁金服的移动支付平台,华为的集成产品平台,中国银行的蓝图项目等。这些项目的领导者,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当中一定有中国的Brooks,Boehm,Humphrey,和Basili,给他们创造机会,讲出中国版的软件神话。
谨以此文纪念Frederick Phillips Brooks Jr. (April 19, 1931 – November 17, 2022) !
《从Brooks放弃软件工程研究想到的》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