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一个很神奇的数字,中国古代有三足鼎立的三国,现代又有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前一个代表三角关系的稳定性,而后一个则代表了三个顶点相关关系的无法预测性。三真是一个“能屈能伸”的数字呀。今天说的说一种看待问题的框架,三难选择。这里的三,代表了一种无法十全十美的利弊权衡。
三难选择也非常容易理解,就是你有三个都非常想要实现的目标,但无奈你只能同时选择两个目标,而放弃其中一个,你要怎么选?
这种三难选择非常常见,就比如现在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互联网,就有这么一组三难选择命题。构建一个互联网,到底是要开放,还是要速度,还是要安全?
如果你选择开放和速度,那在互联网的用户和商家都会非常的开心,因为这样的互联互通是拥有最多的想象空间和最大效率的。这就像是一个完全对商人和游客开放的自由贸易小镇,所有人都可以在这里交流做生意。但快乐的不仅仅是好人,坏人也快乐用,就像你这个完全不设防的小镇,小偷、强盗、恐怖分子也可以轻松的进入。这当然不是在互联网上正经做生意的商家和用户希望看到的。
而如果选择了开放和安全,那整个网络就很难保证速度。因为可能会需要大量的检查验证措施,来保证安全,这样就很难做到那么的快速。就好像机场接受全国各地的旅客,也能够保证登机的安全,但我们就要忍受缓慢的安检流程。而之前被人们吹上天的比特币,确实保证了足够的开放和安全,但任何一笔交易的完成都需要几个小时甚至一天的时间。如果你选择了开放和安全,就得不到想要的速度。
那选择安全和速度呢?机场也是有快速通道的,但对不起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走快速通道,要么你是VIP用户,要么你是飞行里程足够多的资深老用户,否则凭什么机场相信你们是安全的呢?这样的机场虽然做到了安全和迅速,但也自然的将很大一部分人排除在这个系统之外了。
对于互联网的三难选择,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中国和美国都选择了开放和速度,所以整个全球的互联网行业中,中美两个是发展最快最好的。世界上前几的互联网公司基本上都在中美两国。但相对的来说,中美两个的互联网对于用户隐私的保护也是比较弱的。每隔一段时间,就都能听到中美用户信息泄露的新闻。虽然有这样的弊端,但中美是抓住了互联网机会的国家。
相对比的就是欧洲,欧盟极为在意用户的隐私保护,可能是因为他们是现在自由民主思想的发源地吧。所以他们的互联网的行业被各种各样的安全法规监控和束缚着,让整个互联网环境都缺乏活力,也难有快速的发展。这样虽然个人的隐私保住了,但欧洲也确实错过了互联网的机会。
对于国家开放的互联网才有意义,但对于很多企业或组织,又快又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很多组织会构建自己的局域网,不接受组织外用户的访问。那这样放弃了开放,就可以获得最需要的速度和安全性。
不仅仅是互联网,三难问题是一个普遍的思考框架,很多领域都会遇到类似的三难问题。比如在金融领域,货币的汇率稳定,自主的货币政策,自由的货币流动,这三点也构成了一个三难选择。在制造业领域,产品的质量,生产速度和价格也会构成一个三难选择。
所有的三难选择都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怎么样的选择只取决于所在的位置,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最想要实现的目标。脑中有这么一个三难选择问题的框架,在下一次遇到构建多目标系统的时候,就要告诉自己很难有十全十美的系统,知道自己最想要的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