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在于启迪智慧传承高贵 ——期末全体教师会发言

今天上午的学期结束工作会,各部门布置工作并送来祝福。总结时,我简单说了几句,也提了一点要求,谈了一点看法。

我们每位教师要着力提升思想素质(正确的政治方向、崇高的职业理想、优良的职业道德)、文化素质(坚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阅历、高度的专业水平)和身心素质(充沛的体力精力、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趣);我们每位教师要着力提升教育能力(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教学能力(课堂教学和辅导能力、优质教学)和教科研能力。

教育目的一旦庸俗,无论我们怎样折腾,教与学的过程必然是索然无味的,教与学的方式必将是枯燥无趣的,教与学的结果必定是可笑无聊的。因此,搞清教育的目的至关重要,它决定着一切。任何教育,如果没有落实到血肉丰满的个人层面,都是无效的教育。教育不能只把学生当作考试机器,只注重书本知识,这是对学生的灵魂和肉体的双重扼杀。当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和奴隶、当考试成了教育的目的甚至唯一目的的时候,在理论上说,它就成了一种非人的教育。这种教育虽然培养了大批会考试的学生,但事与愿违,因为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

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教育是教人掌握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单纯传授知识并不是教育的目的。知识本身也并不是学习的第一目标,而获取知识的方法才是。通过知识培养智慧的渠道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遇到问题时,能恰当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人才会感受到知识的作用,而这,不仅能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智慧也就在运用知识过程中不断得以发展形成。

周国平说,要在学生心中传承高贵,必须让他们经常目睹高贵,因此一所学校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在他们身上真正体现高贵的教师。他们的作用,一是作为高贵的榜样,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二是在教学中善于把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的传播结合起来。教师自己应该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人,不论他教什么课,都能把文化底蕴带入所传授的知识中。事实上,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教师,他讲课一定是单调刻板的,在知识的传授上也效果甚差。

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素质。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的首要品质和基本的职业伦理,包括具备仁爱之心,热爱教育事业,秉持教育理想与情怀,志在立德树人,坚持适应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办学方向。教师只有有了对教育的爱,才会潜心地研究,潜心地育人;有了对学生的真爱,才会焕发出极大的创造力,把全部智慧和心血无私地奉献给学生。

加强学习,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结合起来。我们建立校本培训的长效机制,拓展开展校本培训的多种形式,主要为集中培训、网络学习、读书活动、教师论坛、现场教学研讨、名师带教、专题讲座等;弘扬团队合作精神,扎实打造行知讲坛、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团队等校本教研品牌,通过目标管理、榜样激励、专业阅读、专题研修等路径,加速专业成长;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和学者为教师们做专题讲座,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政策法规,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持续深入推进教师共读制度,每月齐读一本书,倡导读书共同体成员和学校行政领导带头读书,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长进;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广度,取决于教师教学视野的广度;课堂教学的深度,取决于教师教育思想的深度;课堂教学的高度,取决于教师道德情操的高度;课堂教学的厚度,取决于教师文化积淀的厚度。广度也好,深度也好,高度也好,厚度也好,或者是事业,或者是思想,或者是情操,或者是文化积淀,其实它们都跟读书有关,也就是说它们最终都会归结到一个教师是否读书,怎样读书。

加强教学研究,组建学习型团队。各教研组制订教研活动计划,明确规定学习与研讨的时间、内容和次数,相互学习;集体备课活动力求形式多样,如经验分享、案例分析、问题研讨、课堂教学行为研讨、合作探究等;初步对我校教师论文进行汇编和评选,学校定期出版刊物、报纸、论文集、随笔集、读书笔记、精品课程等,促进研究成果的固化、汇集和推广,建立完善的教科研档案

我们要下大力气开展课题科研活动,加强过程管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好课题承担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课题实践能力;二是开好各种教研会,给教师提供展示教研成果的舞台,促进教研活动的良性发展;三是抓好课题实施教师的课题日常实践工作,做到科学规范,确保课题实施的质量;四是做好课题实践教师实践材料的收集整理、阶段总结工作,以确保课题实践成果的积累和完善。

学校不能为了明天的发展,牺牲学生今天的快乐。学校应该给学生以希望和梦想,我们力争把学校变成学生留恋的地方。我们不能只重视眼前,只重视分数,无视学生的精神成长。教育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引导学生进行价值选择;更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安顿好学生的心灵和灵魂。

加强社团建设,让学生的兴趣得到广泛培养。学校进一步规范社团活动,目标管理意识明确,课程资源研发及时,质量过程管理严格。强化课程意识,确保活动时间,丰富活动内容,充分体现活动的选择性、自主性、实践性。利用各类实验室、音体美器材、图书馆、社区等资源,挖掘教师、家长、学生的特长与潜能,创新艺术、科技、体育、实践探究、研究性学习的教育形式,构建比较完善的结构清晰的阶梯式活动课程。

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个性品质得到张扬。活动是教育最有效的载体,学校是学生的乐园,是学生成长的天地。学校通过开展广泛的主题教育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使学生在活动的体验感悟中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们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潜力的,科学的教育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这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帮助学生实现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学科渗透努力挖掘教育资源,将教材中蕴含的教育资源、教育内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通过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学科特色建设,通过国家、地方课程保证学生基础素质,通过校本课程发展学生特长,构建高品味、有情趣的课程体系。如把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学生科技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器材、考核评价等方面凸现对学生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必须对教育的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有深刻认识,在追求教学效果的同时,要更加追求教学的效用和效率,在减负增效上做文章,要把学校的教育教学与师生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

我们全体教师要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和个性发展意识;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命质量;继续做自主型教师、学习型教师、思想型教师;进一步上好课、善反思、能交流;进一步塑造敬业精神、专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我们的一切是为了教育,教育就是我们的一切!教育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教师!我们要大胆创新,锐意进取,总结工作的得与失,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出改进工作的新办法、新思路,努力推进工作再上新水平。

教育的目的在于启迪智慧传承高贵 ——期末全体教师会发言》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3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