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的红利

      认知是人的最大核心能力,认知就是看得远、看的深、看的透,或者看的和别人不一样。前浙江省长李强在阿里CTO王坚的书序言中写道,他喜欢和马云聊天,因为马云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就是很多独特,他也总是在感慨,马云为什么会这么看问题?

      拼多多最近涨到了接近2000亿美元,成立几年时间的一家公司,市值超过了很多互联网老前辈,超过了巨头京东。这是段永平投的唯一的一家初创企业,在电商似乎已经没有空间的时代,硬是发展出一家2000亿美元的公司。拼效率的已经没出路了,只有拼创新力才有新的红利空间。

       对一件事情的认知和角度不一样,决定了差距。比如头条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把它看成新闻聚合端,错过了这么一家超级独角兽。还有现在很多人还没认识到电动车背后所意味着意义,还认为这是传统的汽车公司….。把超级平台(腾讯、头条)当成一般的工具(聊天工具),或者把工具(迅雷、猎豹)当成平台,都可能错过了大机会,或者投错了对象。当时同时投小米和锤子手机的,前者就是看懂了小米的模式,后者就是没看懂,认知的差距造就了一个千亿美元,一个破产了。段永平十年前就看懂了苹果的潜力,全仓苹果,苹果变成如今市值第一的公司,这就是眼光。

       人们往往容易高估一年的事物,低估十年的前景。段永平十多年前感慨到,阿里腾讯说不定某一天能做到500亿美元到1000亿美元,苹果有一天甚至能达到万亿美元….,如今这几家公司都远超过这个数字了。当时做o2o的时候,也没人能想到外卖是这么大的一个市场,美团今天的外卖业务变成了主业。

       从历史上看,敢为天下后,后中争先是一个规律。从十年的周期看,如果以元年开始计算的话,真正的巨头往往出现在第五年左右,早期多数公司都是打酱油的,这其中有真正长期基础性的变化,也有昙花一现的时尚。长期基础性的变化就是指一些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和政策技术人口有关系,这其中会产生上万亿的巨头,能读懂这个趋势的就能抓住这波最大的投资红利。更有不少凭借新模式和新技术后来者居上的公司,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例如好未来和跟谁学对新东方的超越,拼多多对苏宁京东的超越…..。

       前几天看到一些特别优秀的机构都说自己是研究型的,而不是社交性和资源型的,的确有些出乎意料,因为真正做得好的的确都是研究型的,在没人发现的时候出手,闷声发大财。柏基投资这么优秀的一家机构竟然如此低调,投资特斯拉赚了200亿美元没人知道,不做宣传。其实早期不被关注往往是好事,真正好机会都是内部消化的,在小圈子里消化,外面已经变成趋势的时候往往已经不是机会了,这可能也算认知的一种红利。

       认知的能力非一日之功,得反复看不断琢磨,有好奇心,问一些好问题,研究一些没人研究的问题,不被外界的噪音干扰,耐得住寂寞,不断复盘总结规律。彼得林奇说过,他找的就是不被热门机构关注的标的,反其道而行之,越没人关注越有机会。

       

        

认知的红利》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3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