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三角》
今年的戛纳真的杀疯了,基本每一步入围我都喜欢。今天推荐这部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悲情三角》,本片打败了昨天推荐的那部《亲密》拿下最佳影片。片名「悲情三角」对应的是瑞典语中的“麻烦纹”,the trouble wrinkle 也就是眉心的川字纹,当你时常因为烦心事而皱眉,它就出现了。
故事性一般,但导演拍的很精彩,让人观影过程犹如过山车又爽又不适。它把很多热门现实问题:贫富、阶层、性别、男权女权、资本、消费主义、甚至意识形态……都揉进一个荒诞的寓言般的豪华游轮上。
《悲情三角》分三个段落。
第一幕:卡尔 & 雅雅
时尚常给人肤浅、流于表面的印象,而时尚营销却是在深刻洞悉社会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精准拿捏人性的销售行为。镜头最开始切入一大片白花花的健壮肉体,男模们。因为不同定位的品牌,瞬间切换出不同的面孔。Balenciaga的冷峻孤傲、H&M的其乐融融。
约会买单的段落,相对不那么“惊艳”,但细看之下,戏剧张力登峰造极。
同时有趣的是,如果美是一种货币,那么,在其他领域具有更高价值的男性在这里却仅有女模特三分之一的收入。于是,男主角喋喋不休的和模特女友争吵,为什么你赚得多却在餐厅不买单……
男人与女人没什么不同。两人的种种推拉争论,现在的各种理论流派,搞的人都很难去享受关系,总是想要贴一贴标签对号入座,谁也不愿意做更下位更坦诚的那个人。
第二幕:游艇
美貌与肉体成为了一张船票,这是一艘价值2.5亿美金的奢华度假游轮,乘客非富即贵。
每天酩酊大醉不出房门的船长。销售化肥富甲一方的 “king of shit”,制造“精细产品”维护世界民主的军火商老夫妇、一开心就要为女孩们买劳力士的隐形富豪…当然还有因网红身份获邀的模特小情侣卡尔和雅雅。
在邮轮上,高潮戏是“舰长宴会”。本该优雅舒适的晚宴,遇到风暴,演变成晕船、呕吐名场面;看似荒诞但赤裸裸的直击人类的本质。阶级的差异、权利的重建、财色的关系…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最终大家都是一路货色,并没有谁更高尚也没有谁更粗俗。
高阶层的伪善、中层的庸碌、底层的无知。任你身价亿万、姿态优雅、名牌加身、都要抱住马桶呕吐,富人和穷人没什么不同。落实到人类最底层的需求,吃喝拉撒,大家都还是半兽人。
还记得有个朋友教我如何克服面对他人的紧张感,那就是想象一下这个人在马桶上便秘的表情,哈哈哈确实有效,人与人的同质性其实到底还是大于差异性的。很多所谓差异都是社会附加的物质的外壳。从心理到生理层面,这是一部容易让人感到不适的电影,但仍值得一看,除了用餐时间。
广播室里,喝醉的舰长和富翁,展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辩论;也特别搞笑,外面天翻地覆,屎尿横行,两个老白男还在battle各种金句,真是讽刺效果拉满。
等到终于风平浪静,海盗却出现,将邮轮击沉。最有意思的事,海盗炸船用的正好是军火商夫妇卖的最好的手榴弹,啧绝了。
第三幕:岛屿
邮轮被手榴弹击沉,众生陷入荒岛余生俄罗斯大佬一边哭泣一边取下尸体上的钻石项链……
富豪们成日养尊处优并无生存技能,只能用名表换取进救生舱睡觉的机会。
此时游轮上洗厕所的阿姨阿比盖尔凭借生存技能
,颠覆了现实世界的所谓阶层,现在她是“船长”。
她捕鱼、点火、养活众人、奖罚分明,
以椒盐饼干换取男主角的年轻肉体。
在发现这座荒岛实际是一座度假村的背面
她建筑在沙滩上的“城堡”大厦将倾时,
竟妄图以杀戮让这种权利永恒……
人与人没什么不同。
导演以敏锐的观察,让笑料和包袱层出不穷。
伴随时尚的陷阱、上流社会的虚伪与权利的反转,最终指向了人类本质的无限趋同。阶层、财富、自尊、欲望、爱情、生命……
一些本以为牢牢捏在手里的东西,随时都会付之一炬。当我们陷入沉思时,脸上的笑容甚至还来不及褪去。整个观影体验就是一场过山车,让你目不斜接根本没有什么时间思考回味,连不适感都是稍纵即逝,总而言之,爽片一部。有很多人说这个不如黄渤的《一出好戏》,我只能说山猪吃不了细糠啊。
《《悲情三角》》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3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