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鸟的唐朝诗人

被称为鸟的唐朝诗人

唐诗为镜照汗青

第三十六章(上)

芙蓉生在秋江上  一片伤心画不成


韦庄、罗隐与韩偓(读音同“握”)被称为唐末诗坛的“华岳三峰”。韩偓,字致光,比韦庄小六岁,在三人中最为年轻。他写的多是艳词丽句的“香奁诗”,其中一首《懒起》、一首《偶见》(又名《秋千》),后来都被李清照点铁成金,会在本书姊妹篇《宋词一阙话古今》中说到。还有一首《寒食夜》比较别致: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韩偓童年有件趣事值得一提。他十岁时和家人一起为姨夫送行,即席赋诗一首,词句颇有老成之风,令得满座惊叹。小孩子的诗虽然不错,其价值也没高到能被记录下来让千年之后的我们欣赏一番。但他姨夫为此而写的赠答诗倒是流传至今: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这首诗名为《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冬郎是韩偓的乳名,而这位姨夫就是李商隐。韩偓的母亲和李商隐的妻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王氏夫人)乃是同胞姐妹。我第一次见到此诗,是《红楼梦》中的北静王向贾政夸赞宝玉:“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这句诗可用来非常雅致地赞扬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貌似拔高孩子,实则暗夸父亲,是效果极佳的恭维语,大家记着一定会有用的。

被称为鸟的唐朝诗人

 

郑鹧鸪


和李商隐一样独具慧眼能够从娃娃中认出潜在诗人的,还有诗评家司空图。他著有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名篇《二十四诗品》,推崇的“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被李商隐化入代表作《锦瑟》之中。司空图曾与永州刺史郑史同住在一个干部大院里,见郑史七岁的儿子聪明颖悟居然像骆宾王一样能作诗了,很是喜欢,有一天就问这孩子:“你读过我写的诗吗?”孩子乖巧地点头:“读过。”司空图故意逗他:“那你认为写得如何呢?”孩子老气横秋地表扬道:“您的《曲江晚望》里有一句‘村南斜日闲回首,一对鸳鸯落渡头’,我觉得很有深意。”司空图一听,惊讶得眼珠都差点弹出来,不禁爱惜地抚摸着孩子的脊背道:“你将来必在文坛上独领一代风骚啊!”这个被司空图寄予厚望的孩子,名叫郑谷,他长大后果然没有让司空叔叔失望。


因为郑谷的故事比较多,让我们先看看司空图的一位好友崔道融。他有一首生动的《溪居即事》: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崔道融更有名的作品,是借着《甄嬛传》而被广为人知的《梅花》: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甄嬛在倚梅园用卓文君的那句“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许下心愿,但一转念,这在孤寂深宫之中纯属痴心妄想,不由长叹一声,唯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逆风”在有的版本中作“朔风”,即北风。寒冷的北风如果能够理解梅花出尘傲世的孤标心境,就请不要再轻易摧残她了。结果这句诗被皇帝偶然听见,觉得她与众不同,大感兴趣。树欲静而风不止,从此甄嬛就被卷入后宫争斗的激流漩涡之中。


让我们回到被司空图寄予厚望的郑谷。郑谷,字守愚,是钱镠的同龄人,成名作是《鹧鸪》: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鹧鸪是产于我国南方的鸟类,人们将其“咿呀咯咯”的鸣叫声拟音为“行不得也哥哥”,用以表示行路的艰难,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惆怅。郑谷是江西人,对鹧鸪很熟悉。当时已经有《鹧鸪曲》流行,此曲反映离人思乡。漂泊流离的游子征夫一听就潸然泪下,望穿秋水的闺中女子一唱则低眉神伤,可谓高楼怨妇相思曲、天涯游子断肠歌。“湘江阔”和“日向西”的幽冷景象,使鹧鸪之声越发凄凉。诗虽尽而意无穷,沉甸甸的乡愁直压人心。

这首《鹧鸪》一面世就广为传唱,人们因此称郑谷为“郑鹧鸪”。有一次他参加酒宴,主人还特意安排歌手演唱该诗,以此向他致意。郑谷即席赋诗一首作为答谢: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意即请你不要再唱《鹧鸪》了,否则又要让我们这些南方人想家。结果这首《席上贻歌者》也大受欢迎。《红楼梦》里林妹妹曾试探宝哥哥:“水止珠沉,奈何?”翻译出来就是:“要是我死了,你怎么办?”宝玉坚定地回答说:“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翻译出来就是:“你若死了我就出家为僧,即使听到鹧鸪叫也不会想家的。”前一句摘自北宋著名僧人道潜的《口占绝句》,后一句就用了郑谷的这句诗。


“郑鹧鸪”的名头太响亮可能并非好事,反而掩盖了郑谷其他佳作的光芒。他有一首送别诗《淮上与友人别》写得感人肺腑: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诗歌通过春色、杨花、风笛、离亭、日暮这一系列令人伤感的事物对离别之情进行反复渲染,使人对即将到来的漫长寂寞旅程更觉凄凉。离别是人世间痛苦无奈的事物之一,南朝江淹在其《别赋》中写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此句太过淋漓尽致地说出了所有经历过离别的有情人的心底感受,所以后来江郎才尽。杨过一想到与小龙女的生离死别,了无生趣之下使出的“黯然销魂掌”大概能使战斗值翻番,瞬间完胜功力本在伯仲之间的金轮法王。郑谷此诗中的“杨”字、“向”字均有重复,原应避免,但他似乎觉得这个重复不但不显累赘,反而更出味道,所以坚决重复,真是艺高人胆大。

  

一字之师


大唐是一个“全民诗人”的朝代,文官大臣之中盛产诗人并没什么稀奇,有意思的是:不但皇帝(比如唐宣宗李忱)是诗人,女皇也是诗人;不但反贼(黄巢)是诗人,平叛的(比如郑畋)也是诗人;不但道姑(比如李季兰)是诗人,好几位和尚也是诗人。贾岛这样的假和尚不作数,真正的诗僧除了前文提到的皎然和贯休,还有一位在清代才子纪晓岚看来堪称唐朝第一诗僧的齐己。而这位齐己,曾因一个字而拜郑谷为师。


—–都看到这里了,不顺手转发一下会过意不去吧——

《唐诗为镜照汗青》《宋词一阕话古今》已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官方旗舰店、当当、京东、亚马逊、新华文轩等网站发售。需要签名版的话,请在公众号发消息给我。

外封:

内封:

被称为鸟的唐朝诗人》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3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