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是怎么败落的?
杜月笙的落败,正如他自嘲的那样:“蒋介石把我当尿壶”,道出了自己的心酸以及无奈。曾经的上海滩的皇帝,为何在抗战胜利后,回到久别的上海滩就迅速落败呢?今天,我们就穿越历史,一起来探究历史的真相。
1927年到1937年,是杜月笙的黄金时期,其势力达到顶峰,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滩的皇帝。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杜月笙不愿落水成为汉奸,他先到香港再到重庆,不仅通过捐款、运送物资等各种方式支援抗战,而且动员自己的青帮势力协助军统暗杀汉奸,支援抗战事业。总之,杜月笙积极抗日,可谓劳苦功高。
一个被丢弃的“尿壶”,1945年抗战胜利后,57岁的杜月笙返回阔别8年之久的上海,他本来想凭着在抗战时期的功劳捞一个上海市长,过一把官瘾。但很不幸的是他刚重返上海就挨了当头一棒,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杜月笙是黑势力的代表”、“打倒杜月笙”等标语。这只是一个开头,随后他在参选上海市参议会议员的时候,蒋介石直接传信由自己的亲信担任,杜月笙被蒋无情地抛弃了,这也是杜月笙开始衰败的信号。
上海租界的消失,杜月笙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成为其败落的根本原因。在抗战胜利后,上海的租界消失了,杜月笙失去了最有力的后援——享有治外法权的租界当局,这样杜月笙的集团不仅失去了赖以生存、繁衍的治安死角,而且也失去了其原来在租界为国民政府办事的价值了。这样导致杜月笙不仅失去了过去呼风唤雨、纵横捭阖的风光,而且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败落的杜月笙,勉强维持“龙头老大”的局面。虽然杜月笙饱受打击,但因为在上海有完整的班底,有一批精心栽培多年的得力干将,也尚且可以勉强维持“龙头老大”的局面。后来,局势突变,由于历史原因,他举家迁往香港,由于杜月笙在香港本就没有什么根基,再加上身患严重哮喘症,杜月笙深感力不从心了,早就不再是曾经叱咤上海滩的杜老板,成了一个病入膏肓的老翁。
1951年8月16日下午,62岁的杜月笙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一代枭雄,就这样客死香港。后来,他的骨灰葬在台湾,而他的遗愿是葬在故乡上海浦东高桥,至今没有实现。说什么王权富贵,终究只是过眼云烟。
《杜月笙是怎么败落的?》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3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