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华为云喜提“云原生路由架构”

Ruta是我去年的一个研究项目,它是元宇宙保证服务质量必备的技术,RFC草案如下, 源代码等我下个月把论文写完了就开源出来. 

控制面:draft-zartbot-srou-signalling.txt转发面:draft-zartbot-sr-udp.txt

项目名字是一个彩蛋,一方面是有个著名xxxx网站叫集线器(Hub),所以就用了如下这个东西…..另一方面是有些无厘头,类似于Re:Invent Router,加上这两个东西一起,就用了岛国路由器发音作为项目名称了。

恭喜华为云喜提“云原生路由架构”

最早是2020年5月,看到华为NewIP在国际上被怼,给华为写了一篇关于NewIP的答案提到Segment Routing 和 QUIC 整合:

恭喜华为云喜提“云原生路由架构”

我那么尽心尽力帮华为,毕竟是咱中国人的好企业呀,渣老师给你们上课要求又不高,只求谁转到心声社区去帮我找任总报销一下五元的下载论文费而已……

QUIC-SR:关于NewIP的答案 <

回到正题, 毕竟国内最懂路由器的人应该没几个超过渣的, 很早我们做SDWAN时就研究发现公有云上通过Internet直接构建Overlay并采用区段路由媲美专线,只是某司自己的一些协议栈还是不完美, 而我倾向于更加云原生的方式,所以开始了整个Prototype实现,基本上花了2个月的时间一万行代码搞定。 整个架构第一次发布是在2020年8月20日的下面这篇文章

> Ruta?智能插座?重新发明路由器!<

这也是工业界第一次使用云原生的概念设计一个超大规模分布式路由器架构

并且第一次实现了互联网线路全球200ms零丢包可达的性能. 和任意设备用户态直接接入。

原理很简单,利用SegmentRouting over UDP规避BGP的缺陷。

具体优化路径和测试程序于今年早些时候完全公开了:

https://github.com/zartbot/ruta_demo

再来看一下华为ADN的架构,具体协议未知,新闻稿如下:

https://bbs.huaweicloud.com/blogs/detail/301210

具体来看,也是采用了云原生分布式的路由架构

以及整个优化体验的案例及优化思路和Ruta测试结果比较一致。

相对于华为的举例子,我倒是有全网的实际优化结果,计算也更简单,或许分钟级别都不需要,日志如下:

https://github.com/zartbot/ruta_demo/blob/main/multicloud/log_opt

具体的艺术, 华为和其它云可以看看如下的文章, 毕竟我搞艺术,你搞我,你们才能深入艺术呀~

>包处理的艺术(2)-控制面协议设计<

Anyway, 看到一些想法能够影响一些人,挺开心的。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问题,每个云都自己搞一套标准,最终受伤的是客户和国家,为什么不几个云和运营商大家联合起来搞个属于国家的标准再走向全世界呢?NewIP折戟,但是不妨换点别的玩。

BTW,其他几个云想一起跟渣老师上课做作业么?云渣网络全家桶配起来呀~喜欢么~

> 洞见:下一个十年的云计算架构 <

按照互联网厂商常用的逼格描述如上技术:

通过自研DPU NetDAM在计算机体系架构中取得了革命性的创新,实现了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可编程计算指令体系架构,并且整体通信延迟比广泛使用的RoCE技术低了20%抖动下降两个数量级,并针对下一代云计算AI关键应用实现了存内计算在网计算的关键加速能力。同时构建了大规模内存池化和异构计算池化技术,也为片上网络先进封装DSA需求预留了接口。在Google swift拥塞控制基础上实现了关键性创新,隔离I/O域和计算域,在主机拥塞控制上实现了确定性延迟和更直观的缓存深度感知, 并实现了用户态内存直达多路径访问,配合自动驾驶网络实现了确定性转发,同时针对大象流实现了网内缓存和按包拆分的能力。最后,由于我们的用户态内存直达,实现了零损耗的计算能力,计算资源直接通过用户态内存访问,实现了整个通信栈的卸载,也方便了异构计算器件的调用。

对于终端接入云,我们实现了基于Internet 200ms全球零丢包可达的实时音视频传输RTN的关键技术创新.在接入访问控制和流量调度中,我们实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ZaDNS优选路径零信任接入访问能力(已开源).在数据中心我们实现了新一代大规模数据中分布式路由协议及SDN控制技术的研发,并和广域网RTN及用户态传输融合实现了端到端的可控转发。同时针对数据中心拥塞实现了基于强化学习自动驾驶网络技术

恭喜华为云喜提“云原生路由架构”》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