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项目管理是“谋而后动”还是“追赶时间”?
你会以“加班”为荣吗?
在我原单位,有几个部门常年加班,每年统计加班工时都名列前茅。为此他们经常获得领导的夸奖。年底绩效考评的时候,有的部门认为自己作出了很大贡献,应该获得更高的奖励,总会被领导一句“你有XX加班多吗?”驳回。
加班多值得鼓励吗?
站在项目管理的角度上看,加班多是管理失控的表现。
为什么总是加班?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
平时忽略,迫在眉睫就拼命加班
很多事情,尽管在接手的时候就被告知完成节点,但是如何完成它可能并没有很好地策划,或者即便做了简单的策划,也因为其没有那么重要将其搁置,直到临近完成节点,被人催要才想起来,而这时剩余的时间已经非常紧张,只有靠拼命加班来冲刺完成节点。可笑的是,一旦能力很强的人,凭借着拼命加班,在完成节点前完成了任务,他还会被视为“英雄”!
-
以加班文化为荣
有些管理者看到“加班”的人,会认为他有工作热情,有很强的责任心,甚至觉得他值得重用。没有管理者去思考他有没有进行过相关策划,临近节点之前他投入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做了多少相关工作。
这也使得“无计划”的项目人员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既然通过加班完成任务就能得到认可。
-
无脑地响应用户的请求
还有一种相对被动地加班,那就是项目范围或者说需求蔓延。
也许项目人员根据最初的需求有了一个靠谱的计划,并且也能够按照计划执行,但是用户却不断地有新的需求增加进来,而项目人员因为自己或外部的原因无法拒绝对方的要求,那么只能通过加班来处理这些增加的需求。
总之,加班多是由缺乏计划或者缺乏监控造成的。
虽然这种“追赶时间”的加班文化不总是失败,它也能够完成很多任务,但是它绝不可能构建重大事项,因为那需要完整而有效的计划,需要稳定的“输出”,需要“谋定而后动”。
这正是:
加班文化不可取,项目缺乏好管理
干事谋定而后动,除非实在不得已
参考书目:项目百态:深入理解软件项目行为模式,作者:(美)Tom DeMarco等,译者:金明,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简介:王小双,长期从事GJB5000推广、实施、评价、改进的工作,创建《软件工程之思》微信公众号,一直在《软件工程之思》分享GJB5000、CMMI、软件工程的知识和感悟。现致力于GJB5000咨询以及软件过程改进、软件工程能力提升的研究工作。
《你的项目管理是“谋而后动”还是“追赶时间”?》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4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