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圈狼人杀之薛定谔的bi
最近b站有个姬圈狼人杀还蛮火的,假期无聊围观了一下,参加的8位小姐姐居然都自认是bi,让我非常震惊,让我联想到我鼓起勇气女性朋友出柜的的时候,朋友们大部分的反应都是,啊我一直也怀疑我是?我如果可以接受和女孩子亲密我也想这样blabla。。不禁开始思考为什么gay似乎直的弯的泾渭分明,而les很多像弹簧一样可直可弯呢或者为什么很多女生似乎都是可直可弯?
首先我认为女性或者说大部分直女的性取向也是整个男权社会构建的结果,波伏娃在第二性里有过阐述,女性不是天生为女性的,而是被定义的,这些被定义的部分不仅仅是所谓女性气质和一些常见的针对女性的偏见,不可避免的还有兴趣、好恶和所谓特长等等。乃至爱情,父权制社会下的所有事物都必然带着父权社会的印记,包括爱情。而为什么其他取向的爱情会如此的被父权所背弃和打击,除了对异己天然的排他性,最重要的是这是对父权的统治及奴役的一种冲击,取向问题一向都是权力问题,或者说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结到权利问题。
再来回顾我有限的生命中遇见的所有拉拉,似乎大部分非t拉拉到了年纪都结婚嫁人了,也包括我的初恋。这些通常被称为p或者h的les有共同的几个特点,她们都更喜欢给自己贴标签,她们更像是异性恋的相处模式,她们更喜欢女性身上拥有男性或者中性特质。我并没有批判这种情况的意思,只是对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感到好奇。
很多女生往往更在意的是对我好,而不是性别,所以女生很容易被”掰弯”。上学时我常常遇见美女们男生追不到最后被t追到的情况。据我观察,女生通常会在男生试图靠近她们时有警戒感,(其实这个警惕感,稍微思考一下也很有趣,其实深层是因为对于情感的各种结果都是女性来承担,各种问题各种伤害也都只针对女人,荡妇羞辱比比皆是,但是荡夫连这个概念都没有)而男生如果追了一段时间效果不明显的时候很多会选择放弃,女生就会觉得你只是为了征服我而不是真的对我好。当然,这也是事实,毕竟大多数男性的世界观里,爱情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东西,不值得浪费过多精力。最近因为关注七普数据也关注了一些调查数据,有一个很有意思就是近六成男性可以接受没有爱情将就结婚,你看婚姻对谁有好处一目了然了。而t们则充分证明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真理,从朋友做起,对美女无微不至,最后美女依赖上她水到渠成。而一直作为旁观者的我,除却性向的流动性,我常常怀疑,这种短暂的弯真的是弯吗,这样对我好的爱情就是真正的爱吗?
这些现象背后是大部分女生在成长过程中缺爱的事实。这个缺爱并不都是是表面意义上的缺爱,而是女生往往在成长过程中面对来自家庭和社会更苛刻的要求,父权体制下的原生家庭,向女性展示了一个糟糕的家庭范本,并把女性培养成一群无自我价值感的利他主义者。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以及原生家庭,一直在明里暗里的打压、贬低女性这一性别身份(一定有人说我没觉得我家有重男轻女的感觉啊,首先个例不代表整体,第二在思想还是主流的时候觉醒是非常困难的敏感也不是人人都具备的)导致女孩们对自己的性别认同感低,同时对自我的评价负面化。就像前阵子非常火的男人的“普却信”,大部分的女生被规训和打压的是“美却卑”。长此以往,这样的信息就会被女孩内化为自我评价/自我概念–“我是个女孩,我生来没有价值”。那么怎么样才能获得价值感呢,就是只能从别人那获取,别人需要你,就是你最大的价值,所以你得以别人的需要为自己的需要。在家是父母用孝道,以爱之名来压迫女孩,更重要的是它又向女孩们指出了一条出路,只有男人才能拯救你们,跳出一个家庭的方法,就是跳进另外一个家庭。这个问题波伏娃也有过论述,婚姻就是对女性所有权的转移,从父亲转移给丈夫,从父权转移到夫权。恩格斯说婚姻的本质是保障每个男人都有自己的奴隶。
社会以及原生家庭向女孩传递的第二个信息,就是你要听话,像个女孩,这样你才有人喜欢(才有价值)。女孩是什么样呢,女孩要乖巧听话,要懂事要隐忍要不让大人操心。而男孩呢,从小到大的娇惯、纵容,男孩长大之后,即使调皮捣蛋也会得到父母更多的宽容,美其名曰“男孩就那样”。这样的宽容,让男孩知道做自己就好。大多数国男由于被家庭和社会惯坏了往往缺乏同理心和分寸感,导致女生从精神深处缺乏安全感。各种社会新闻里一个个男巨婴们杀人放火、强奸幼女评论确是他是个老实人,他还只是个孩子云云,女孩呢鲍毓明事件、刘强东事件,朱军弦子事件。。。都是质疑、辱骂女性受害者。女孩子总是在自我反省,而男性们呢总能轻易的结盟。私以为国男只有两个阶段,男孩和男爹,没有过渡,更多时候是行走的“爹孩”,精神上找妈,生活里当爹。在老子就是你爹和嘤嘤他还只是个孩子啊之间反复横跳。
这一期狼人杀各位双性恋小姐姐们陈述对男女的不同感受时,无一例外提到了男生让自己不舒服的地方。事实上,这和性向无关,只是暂时没遇见优秀的男性,优秀的男性是不会给女生居高临下的感觉的,只是男权社会万恶的东亚很稀有。正如我有个拉拉朋友跟我说的,和男生谈恋爱时会在自己身上不断放大男尊女卑的很多细节,而和女生谈恋爱时感觉更像是个人。所以有些女生喜欢找一个能像男性那样照顾她,同时又比男生更细腻没那些臭毛病的女生。到了年纪,又因为女生独自在社会上立足受到的更大的阻力加剧了这种不安全感,又转而再去找个男生结婚生子。
所以个人认为一些bi之所以能成bi是对男权社会下对女性在恋爱和婚姻中的压迫的一种无奈的反抗。但她们大多没有反抗到底的勇气,知道婚姻和孩子是人生的必选任务,只是想在进入这两个任务前能像个自由人歇一歇。关于男权社会下的LGBTQ其实也都被深深烙印了,这个找个时间可以详细写写。
这是父权时代的女性爱情。我觉得大部分女人对男人也没有爱情,但是绝大多数女性却选择信仰爱情和婚姻,只是因为这为她提供了一条“出路”。女人没有爱情,是因为在男人对女人没有爱只有控制之下,女人对男人产生的那不叫爱,那叫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而且很多时候女人并不是因为男人而产生爱情,而是在她小时候心里就有了一个关于爱情的模型和幻想。她为了解决原生家庭这个问题,必须要找到一个男人套上这个模型,只是这个模型恰好定义为做爱情。女人没办法不信仰爱情和婚姻,因为如果她们选择不相信,在她们心里就无路可走了。她们的所有过去都要被打翻重置了,这不仅仅是脱层皮简直是脱胎换骨,原生家庭回不去又逃脱不开,相信爱情婚姻既能顺从父母的意志做个乖女儿,又有几率博到一个“爱她”的丈夫,这是她们的希望,也会是她们的不归路。
再谈到我的个人经验,也是经历过几轮的探索挣扎,最开始是对自己被女生吸引由抗拒到接纳,在接受了自己是les之后又因为同样也会被男性吸引而痛苦不堪,到现在放弃那些标签似的定义,随性的面对吸引与被吸引。人体不过是躯壳和容器,里面的盛放才是我们爱的本质。但是真的希望越来越多的女性可以走出来,娜拉出走之后如何不如由我们自己来书写。现在新兴的多元家庭,母系社会、女性互助,几个闺蜜朋友一起养老甚至干脆自己独居,也好过有些男女的所谓爱情婚姻。
《姬圈狼人杀之薛定谔的bi》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4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