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了:每周M&M之《蝴蝶君》
现实永远比故事来的更匪夷所思。
这部电影是华裔编剧黄哲伦,根据法国发生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没错如此曲折离奇匪夷所思的故事是真实改编,往往真实比故事更传奇,因为这个事情是true story。真人原型是时佩璞和布尔西科,抛开这段真实的间谍历史,我仅仅只想探讨这部电影本身。
有的人天生就是演员。
本片实在过于细腻,所以格外动人。这得益于导演柯南伯格的细腻处理,以及两位演员的动情演绎,尊龙和杰瑞米·艾恩斯,两个天生自带阴郁和哀伤的演员,可以轻易将观众带入任何情感的沼泽,潮湿阴郁却难以自拔。
尊龙在里面真的美,不是女性化的美,是一种东方符号化的,一种模糊性别的美,坦白说很多时候我在他身上感受到聂小倩,没错一个蒲松龄式的幻想式女鬼或者女神的想象,在一个男人身上发生了。
而杰瑞米·艾恩斯,对我来说就是忧郁版的丹尼尔戴刘易斯。英国南海岸的阴湿天气给予了他天生的优雅而忧郁的气质。他用他的表演轻易地就颠覆了人们的是非观念,他让人们心甘情愿地追随他穿越罪恶和黑暗,共赴悲哀的绝境。所以我也很喜欢他演绎那版《洛丽塔》,就是你知道他软弱风流,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你依然愿意自欺欺人的沉沦那种人。
《蝴蝶君》的故事依然包含着种种复杂的主题:文化、身份、权力、政治、欲望。但影片的最终核心,只是两个人类之间的情感关系。即便它异色、离奇、可怖又扭曲,但它依然足以动人心魄。让人看过几天之后依然深深回味,难以忘怀…
好电影就是这样的么?
你很难在其他电影里看到这么克制而又充满情欲的爱情,在中国红色时代里,一个假扮伶人女子的中国男人,主动接近驻中的法国外交官,窃取他爱情的同时时,也窃取了美国对越南的作战机密,而这个法国外交官竟然对他的男子身份毫不知情直到二十年后……
整部片子下来一直都是昏昏暗暗,令人恍惚的背景,音乐,还有尊龙在电影前半段那柔软暗哑的声音,像蔓藤一般缠绕捆缚着在看之前对这部电影蓬勃的好奇心。直到最后那一幕,整个人就像潜入水底闭目凝神却猛然被踩了一脚一般,连呼吸的速度都失去控制,然后忍不住落泪。
多数的人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应该都已经知道了宋的真实性别。但是尽管片里片外的人都已经知道了这一点。导演却始终坚持着不让这个秘密从宋的口里说出。他让宋等,让她等Rene在心理上向她彻底缴械;他让Rene等,让他等他的Butterfly在一个风光逝去的时刻来敲响他的门;他也让作为观众的我们等,让我们等到审判庭的被告席上突然出现一个中国男子时的静默。这一段拍的非常棒,Rene在审判席第一眼看到西装革履的宋,第一反应是惊喜,是见到自己butterfly的幸福,之后才是他的butterfly原来竟是过路的蜻蜓的哀伤。
这故事的前半段全然令人迷茫,我也并未对这故作神秘的爱情产生多少共鸣。而且事实上这分明的就是一个谎言。几乎所有的观众都知道蝴蝶夫人是男子,却仍旧会跟着被迷惑,这大部分要归功于尊龙的表演。当然我看到宋长期为了牵绊住Rene还搞了个小孩出来也还是一整个震撼住。
是真的很可爱但是真的不像你的崽啊
当他从帘子后面突然探出头来说:“那么像个绅士那样帮我点烟吧。”的时候,我确确实实的被那个深不见底的眼神惊艳了,那浓的铺不开的柔媚,和上恰到好处的昏黄灯光,若不是亲眼见到,怎可能相信还真有这么美丽温柔的男性?那些委曲求全的低眉,宽松洁白的晨衣,柔软若丝的长发。。。。那个袅袅婷婷的背影,摇曳生姿的步态,折扇轻摇,软语温存,即使真是女人,也绝对是极品,若是男人,真不知该如何用言语评价。
我非常喜欢电影后期囚车里的戏份,两个囚徒最终以这样的方式坦诚相见。
宋在囚车上回忆初见Rene的情景,他企图挽回那一晚他的骄傲,他企图羞辱他。Rene也在回忆,他在回忆他的Butterfly。
他不计较宋对他的所有欺骗利用,他只问他:你还是我的Butterfly吗?宋脱去西装浑身赤裸的蹲在Rene面前,眼神缱绻柔情,Rene痛苦的闭眼逃避,但又忍不住轻抚他的脸和嘴唇。他们只是在徒劳地彼此撕扯,彼此羞辱。而我们也在回忆,回忆Rene第一次低下头吻她的情景。那一刻,难道我们就没有过一点点颠倒众生的迷茫么?
《蝴蝶君》从一开始就是一段错位的情欲。有时情节的走向会迷惑我们,试图要劝服我们相信:宋只是在利用Rene对“她”这样一个神秘的东方女子的迷恋,从而交换“她”作为一个“四旧”分子苟且所得的安生。或许一开始,宋的所求也不过是为了乱世的苟延残喘,但是导演还是太仁慈了,自始至终,他的镜头没有说谎,镜头里的“她”一直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可悲的事实:他爱他。
而所谓爱情,有时就是一场华丽到极致的欺骗。又或许人们的爱情都始自一场自导自演的幻想,我们先有爱情的幻想和模板,然后才开始对号入座的选主角。
但是这是多么令人着迷的欺骗,那些明明拙劣却往往成功的欺骗,并不是因为骗人者有多么高明,也不是谎言有多么美丽,只因为它披上了爱情的外衣。。。人都是先自欺,才会被人欺骗。人需要一种幻觉,所以才心甘情愿入戏,就像在电影开始,老人送了Rene一只蜻蜓,他口里喃喃的却是butterfly。
这都得益于两位主角的演技配的天衣无缝,尊龙并不是那种五官精巧的男性,相反他的脸棱角分明且透着锐气,杰瑞米也并未把Rene演成一个性向不明的人,他明确的知道自己只会爱上女性。即使这样,这个谎言仍在所有人的注视之下依照它缓慢的节奏进行,那些事实上漏洞百出的情节在蒙上浓厚的爱情气场之后变得理所当然。是他无辜的受骗了,还是他心甘情愿的受骗呢?你可知道最后的那场演出是一个尊重爱情的人最完美的一刻。人都渴望死亡,特别是殉情只不过都不敢。如果那是爱情,他将用生命圆满,可那是个谎言,他只能用生命祭奠。用镜子自杀,死于破裂的幻象,也死于身份的转置。
西方根据“东方主义”的臆想式文艺作品有很多,正是在这种文艺氛围中,《蝴蝶君》里还包含对白人男子的形象反讽:
Rene在法国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被同侪排挤讥讽的对象,但是到了上世纪中期的北京后,他的地位与当时中国人的地位比较,反而成人上人。而宋丽玲的出现,勾起他意识深处对“东方神秘风情”的向往,也激起了他在白人群体中没有的阳刚之气。
他第一次看见宋丽玲在剧院表演《蝴蝶夫人》歌剧时,他深受震撼不是因为歌剧的悲剧,而是他在潜意识也希望可以有一位“蝴蝶夫人”为了自己而殉情。这所有的一切让Rene毫不怀疑的被宋吸引变成一种必然。
我还吃惊于编剧对于那个时代东方女性内心的细致揣摩。也许这些描摹或多或少是从西方人的目光出发的。但是正如宋所说的一句话:你知道为什么北京剧院的女角都是反串的么?因为男人更知道一个女人应该如何做出反应。现如今被歌颂礼赞的各种女性特质,可能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和满足男性。
很多人常常把本片和《霸王别姬》比较,诚然两部作品确实很相似,同样的大背景下的奇情,同样的戏中戏设定,以及最后的人戏不分。同样的用死亡作为这段情感的句读等等,不过相比而言,霸王别姬的整个故事更完整,更重在对整个大时代芸芸众生的描绘,而本片着重笔墨都在两个人的感情,至于文革,越南战争,中美政治博弈都只是这场爱情的配角作料。
两部电影都还有一个共同的性别认知,他们都不“只是一个男人”,一个人的身上总是存在双重性别——或者说,性别从来都是不完全的、流动性的。“只有男人才知道女人该是什么样的”,性别特征只是相互幻想、协商的产物。传统的男女属性更是男权社会下的权利叙事和构建产物。人都应该先是人类,然后才是男人女人。
而死亡永远是所有爱恨的终点。
如果一个故事渴望圆满,那么就把一切带回最初的地方。Rene终于接受了他的罪,他的爱,还有他的命运。他彻底地与宋分享了一切。他成了镜子里的那个蝴蝶夫人。他教会了宋如何做一个女人,宋也终于使他理解了东方女人的爱与牺牲。他还获得了宋的骄傲,女皇般的骄傲。所以他可以对着所有的人说:我曾获得过一个最完美的女人的爱。然后他完完全全地成为了那个完美的蝴蝶夫人,他的死也让这所有的一切都得以完满。
《久违了:每周M&M之《蝴蝶君》》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4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