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求凰还是见光死
唐诗为镜照汗青
第三十四章(上)
一剑霜寒十四州 陌上花开缓缓归
凤求凰
郑小姐对罗隐此诗大为喜爱,不住喃喃叹道:“任是无情亦动人,任是无情亦动人……”一边慢慢踱回香闺,连诗卷也忘了还给父亲。到全家一起晚餐的时候,她依然魂不守舍,口中还在念念有词:“任是无情亦动人……”突然抬头问郑畋:“爹爹,你请这位罗先生来咱们家里吃顿饭可好?”
据说钱钟书先生曾经婉拒想认识他的读者:“假如您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非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一向对宝贝女儿宠爱有加百依百顺的郑畋知道她很想认识母鸡,过了几日便大宴宾客,特地请了罗隐在其中。郑大小姐悄悄躲在帐后窥探,这一招是从汉朝的著名才女卓文君偷窥司马相如的故事中学来。
说起司马相如,很多人以为他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那就大错特错。司马相如少时既好读书作赋,又好击剑骑射,虽然家徒四壁,但是名气非常大。梁王请他写了一篇《如玉赋》,司马相如写得美轮美奂,梁王大喜,赠他传世名琴“绿绮”。连“白首太玄经”“西蜀子云亭”的扬雄也赞叹说:“长卿的赋不像是来自人间,应该是神仙点化的吧!”汉景帝封司马相如为“武骑常侍”,这个官职要跟随皇帝车驾游猎,在旁边射杀猛兽保护皇帝,那是飞将军李广才能胜任的工作,足见司马相如绝对是全国第一流的文才、琴艺、武功三绝。但是司马相如居然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辞职回到家乡四川去享受美食,有才真是任性。
临邛有位土豪卓王孙久慕相如的大名,在家设宴邀请他做客。卓王孙离婚的女儿卓文君因为久仰司马相如的文采,暗暗从屏风后面偷看。司马相如发现后佯作不知,当受邀抚琴时便用“绿绮”弹奏了一曲《凤求凰》。卓文君擅长音律,自然听懂了琴声中传达的爱慕,立刻被司马相如的才情和风度深深吸引。宴会结束后,司马相如托人以重金赏赐卓文君的侍女,托其向小姐转达倾慕之意。很有自由恋爱精神的卓文君干脆逃出家门,与司马相如连夜私奔回成都结婚。卓王孙大怒之下,和女儿断绝了关系。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婚后虽然夫妻恩爱,无奈家境贫寒艰难,于是合计想出一条妙策,回到临邛开了一间小酒家。首富家的千金卓文君居然当垆卖酒,知名才子司马相如则系着围裙洗涤杯盘,他们经营的酒家很快就远近闻名,来看热闹的人川流不息门庭若市,比真正来喝酒的客人多得多。
面对众人的指指点点口舌议论,夫妻俩安之若素,脸不改色心不跳,显示了过硬的心理素质。卓王孙听说自己的宝贝千金在城里抛头露面卖酒,觉得一张老脸实在没地方搁,只好派人送去僮仆百人、铜钱百万,叫他们赶快回家,不要留在临邛继续给老卓家丢人现眼。坑爹的小夫妻赢得这场心理战后,回到成都买地置宅,过上了富足小康的日子。
后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得到汉武帝赏识,高官得做骏马得骑,着实令岳父卓王孙风光了一把,老泰山遂献金相认。功成名就的司马相如打算纳茂陵女子为妾,卓文君察觉到夫君的刻意冷淡后,写下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五言诗之一《白头吟》,内有名句“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成功地挽回了丈夫的心,两人有惊无险地白头到老。卓文君成为中国古代女子追求自由婚姻的少数美满案例之一,是风尘三侠之红拂女的学习榜样。
郑大小姐希望罗隐能有司马相如一般的风度才情,但当她隔帘偷窥之时,却倒吸了一口冷气。原来罗隐不但相貌丑陋,而且言行迂腐,和她想象的相去甚远。就像满怀期待的网友会面之后的见光死,文学女青年在罗隐离开后立刻烧掉了自己之前私藏起来的诗卷,从此再也不吟咏他的作品了。罗隐比鱼玄机大七岁,爱情宣言是“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鱼玄机爱才而且不以貌取人,如果能和罗隐认识,可能倒是一段好姻缘。可惜两人在茫茫人海之中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地错过了。
罗隐本来有望成为郑畋的女婿,他这位擦肩而过的岳父可称得上文武双全。郑畋很欣赏罗隐的《筹笔驿》,他自己也是以一首怀古诗《马嵬坡》载入唐诗史册: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向四川出逃。途经马嵬坡时禁军哗变,杀死杨贵妃的哥哥奸相杨国忠,并且逼玄宗赐杨贵妃自缢,军心方稳定下来。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玄宗回长安途中再次经过马嵬坡这伤心之地,美人已逝多年。虽然日月常新,明皇依然难忘与贵妃的旧情。被拿来作为反面对比的南陈后主沉迷女色不理政事终于亡国,隋兵攻入禁宫之前,他还带着宠妃张丽华和孔贵嫔躲到景阳宫井之中做埋首沙堆的鸵鸟,幻想着能够逃脱,结果仍为隋兵所俘虏。相比一条道走到黑的陈叔宝,唐玄宗能够悬崖勒马赐死宠妃,还算是知错能改的圣明天子,这才有朝一日重返长安。此诗表面是抑彼扬此,但唐玄宗晚年的举动比起陈后主实在所胜无几,而且把他和历史著名昏君放在一起比较,本身就有婉讽的意味,明眼人一看即知。这种含蓄委婉地表达作者褒贬态度的方式,就是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出将入相
郑畋自己后来亲历唐末的黄巢之乱,并且在这场战争中证明了自己有出将入相之能。农民军攻陷长安,使得“满城尽带黄金甲”。宠信宦官田令孜而荒废国事的唐僖宗在此前就效仿一百多年前的祖宗,提前逃入大后方四川。在跟随僖宗遁蜀的人中,有一位名叫秦韬玉的幕僚,此人生无纪年,不知所终,因为依附田令孜而口碑不佳,但却为我们留下了一首著名的《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当时官军在黄巢叛军面前一败再败,而且僖宗逃入的蜀地音信难通,朝廷陷入一片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人们都认为唐室即将覆亡。但郑畋率兵在龙尾坡击破气焰高涨的黄巢军,并写下《讨巢贼檄》传于四方,遂天下震动。受到激励的各藩镇不再等待观望,纷纷出兵勤王。所以后人评论郑畋道:“出将有破贼之功,入相有运筹之益。功成身退,始终俊伟,唐末诸相,惟畋优焉。”
罗隐既然失去了成为郑畋女婿的机会,在仕途上更加无人施以援手。黄巢之乱被平定后,有大臣建议让已经名闻天下的罗隐入朝做官,宰相韦贻范就给大家讲了个小事:“本官有次曾与罗隐同乘一条渡船,听见船夫告诉他:‘咱们这条船上坐有朝廷的大人。’哪知罗隐回了一句:‘什么大人不大人的?我用脚夹笔写的文章,都能顶得上好几个这样的大人!’如果要让他入朝为官,只怕各位同僚在他眼里都是秕糠了。”大家一听,都不愿成为别人眼中的废物,自然也就再没人建议提拔这个恃才傲物的家伙。罗隐听说后怏怏不乐,写了一首《送灶诗》自嘲:
一盏清茶一望烟,灶君皇帝上青天。
玉皇若问凡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
落叶归根
黄巢之乱使得朝廷对全国的控制力进一步被削弱,乱世英雄钱镠(读音同“留”)在浙江稳步崛起,从讨平董昌叛乱占据一方直至最终被封吴越王,成为独立王国的国君。年过半百的罗隐考场情场双失意,铩羽而归至老家浙江,又不知此地的掌权者气量如何,便托人将自己的诗集送与钱镠,故意将怀古诗《过夏口》放在卷首,内有“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漫英雄”一句,想看看对方的反应。
祢衡是汉末三国时人,和让梨的孔融关系很好,孔融便向丞相曹操推荐祢衡做官。士族文人祢衡对已明显有代汉之意的曹操十分不满,两人互相羞辱,但没有对等实力的弱者去羞辱强者基本等同于自杀。曹操看出这个眼高于顶的家伙到哪里都会得罪人,就用借刀杀人之计派他出使至荆州牧刘表处。祢衡到了荆州果然很轻慢,引得刘表大怒,而这个聪明人也和曹操一样不愿意背负杀士的恶名,就用了同一招把祢衡打发去见自己手下的江夏太守黄祖。祢衡到了江夏后正常发挥,继续和黄祖言语冲突。黄祖是个粗人,没有曹操和刘表那么多的厚黑肠子,直接把这位作死的祢衡干掉了。罗隐就用黄祖容不得祢衡的故事,来试探钱镠是否容得下性情刚直的自己。
钱镠收到罗隐的诗集,明白这位名满天下的才子有回归家乡依附自己之意,大喜过望当即回信:“仲宣远托刘荆州,盖因乱世;夫子乐为鲁司寇,只为故乡。”仲宣是汉末名士王粲(读音同“灿”)的字。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与孔融、陈琳齐名。本来家住关中,因乱世动荡而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当年他曾去拜访蔡邕,就是蔡文姬之父、创造出中国最早字谜被杨修秒杀却让曹操猜了三十里地的那位。蔡邕正躺着休息,听到家丁报告王粲来访,高兴得从床上跳起身来,连鞋子都顾不上穿好,倒穿着就跑出去迎接,留下一个成语叫作“倒屐相迎”。孔夫子曾在父母之邦鲁国担任司寇之职。罗隐见钱镠将自己与王粲、孔子相提并论,颇为爱惜敬重,而且以乡土之情相招,不由捻须点头叹道:“这样我就不必离开故乡了。”从此投靠钱镠,担任了他的掌书记。
此时正好钱镠被朝廷授予镇海节度使之职,刚刚志得意满地让人起草了一份谢表,其中为了炫耀自己的政绩,将浙江的繁荣昌盛好一顿吹嘘。罗隐一边看草稿一边摇头:“浙江在大人治下的确是富甲天下,但如果将这样措辞的谢表送到长安,朝廷定会要求多多进贡。目前我们正要大搞基础民生建设,自己的财政也很紧张。不如对经济情况避而不谈,多来一点儿美丽的风景虚词,比如‘天寒而麋鹿常游,日暮而牛羊不下’之类的就好。”钱镠一听很有道理,便委托罗隐按此原则修改。等谢表送到长安,识货的朝廷大臣们看了就说:“这是罗昭谏的文辞。”
唐昭宗李杰改名为李晔时,罗隐代钱镠写了贺表,内有一句“左则姬昌之半字,右则虞舜之全文”。姬昌是为周朝开创八百年基业的周文王;虞舜名重华,也就是上古贤君尧舜禹中的舜。京师收到各藩镇的贺表以后,都称赞来自吴越的这份为诸镇文采第一,尤其是将“晔”字拆得妙绝天下。钱镠大有面子,因此对罗隐更加喜爱,公事宴饮均不离左右。罗隐依旧性情不改,喜欢高谈阔论,言辞诙谐满座生风。钱镠若有不当之处,他也照样直言进谏。
—–都看到这里了,不顺手转发一下会过意不去吧——
《唐诗为镜照汗青》《宋词一阕话古今》已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官方旗舰店、当当、京东、亚马逊、新华文轩等网站发售。需要签名版的话,请在公众号发消息给我。
外封:
内封:
《凤求凰还是见光死》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4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