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的李子到底摘不摘?
《世说新语》里面记载过一个“王戎识李”的故事,是这么说的。王戎7岁的时候,和一群小朋友出去玩,看到路边有个李子树,树上的结满了李子,已经把树枝都压弯了。小朋友们看到都风一样的跑去摘李子,唯独王戎不动。别人就问王戎了,别的孩子都去摘李子了,你怎么不去呀?王戎说:长在路边还能剩下这么多李子,这个李子一定是苦的。结果摘下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这个故事你可能小时候就听过了,里面的小孩王戎很聪明,能比别人多想一步。看到了李子立刻就要去摘,这可以看做是一阶思维。而比他再多想一步,想到了路边的李子,肯定好多人都去摘了,但它上面还有这么多果实,就说明这个李子一定不好吃,要么造就没了。那这种思维可以称之为二阶思维。
而王戎的这种思维是典型的经济学家思维,经济学家看问题就不会说是看到了好处就立刻行动,他们一定都会再想一层,这个市场是不是有效的呀?市场是不是已经实现了平衡,各种套利空间应该已经被率先发现的人填补了,所以这个好处背后肯定有一个我没有发现的成本。
经济学中的市场有效假说其实就和路边的李子的故事一样。如果认为市场是有效的,那么任何新的机会,一定都会被距离它更近的人率先发现,然后迅速的套利,而随着进入的人越来越多,机会带来的利益也会越来越小,最终达到一个平衡。所以当你再看到机会的时候,它应该已经不算是一个机会了。
但有效市场假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悖论,就是如果所有人都相信有效市场假说,那么每个人都不会去主动的进行机会套利,那么新出现的机会就不会很快的消失达到一个平衡,这样市场就是无效的。而如果所有人都不相信有效市场,都认为有很多很多的套利机会,都想尽办法去寻找套利,那因为一个新的机会出现会迅速的有大量的人涌入套利,很快机会就会达到一个平衡,这样市场又有效了。
所以说,市场是不是有效,路边的李子是不是苦的,其实取决于一阶思维和二阶思维人的比例。如果别人都是一阶思维,而只有你有二阶思维,你就更能洞悉现实,减少很多无为尝试的成本,就像王戎就剩下了爬上树摘李子的力气。而如果所有人都是二阶思维,而只有你是一阶思维,那你就能抓住很多别人忽略的机会。就比如,所有人都觉着路边的李子肯定是被很多人都尝过的,一定是苦的,那王戎就是要去试试,没准就真的摘到了很甜的李子。
这就发现,那真正要紧的其实是能够识别出来,你所在的环境中一阶思维的人和二阶思维人的比例到底是什么样的,整个圈子的氛围是什么样的。那有意去观察这一点的,我们就称之三阶思维,是比一二阶更高一个维度的思维。三阶思维不是一二阶思维,而是根据情况去选择采取一二阶思维的行动。
其实对于日常面对大众的情况下,我们其实可以直接选择二阶思维,因为大众的思维我们可以认为就是简单的一阶思维。采用二阶思维,可以避免很多盲从,避免很多浪费时间的事情,就像王戎面对的其他路人,就是可以默认他们都是一阶,所以采用二阶思维不要去摘李子就好了。
而在有一些聪明人扎堆的地方,策略可能就要变一变了。就比如,在一些研究领域,所有人都是聪明人,他们可能就都有二阶思维,可能那些看起来比较“街边”的问题就没有那么多人在意,用心的去研究了。而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拥有转换成为一阶思维和的人,很可能就在这样不被人重视的“街边”领域内,获得很不错的成果。
如果你已经是个聪明人了,不妨就再向前走一步,从二阶思维提升到三阶思维,这样可能可以更灵活的面对所处的局面,把问题看的更清楚一些。
END
作者:锅哥不姓郭
《路边的李子到底摘不摘?》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