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 2022 SDWAN:当新欢笑着旧爱

一年一度的SDWAN魔力象限又发布, 还记得两年前留一下过一句话么?

Gartner 2022 SDWAN:当新欢笑着旧爱

一个Leader和Niche Players象限挤满了的行业出了什么问题?是技术对了而市场没有成熟?如果是这样,应该看到大量的visionaries。但偏偏不是,那就是市场对了,而技术本身错了?

两年之后,逐渐有人掉队,Leader和Niche Players越来越稀疏

Gartner 2022 SDWAN:当新欢笑着旧爱

回忆过去这十年见证了SDWAN从无到有的过程,从2010年接手IPSec VPN测试,然后作为TME又卖了很多VPN方案,当然也经历了IWAN,卖了一两单就发现有问题需要改的更简单一些,后来就研发了一个基于OpenWRT的IPSec+VXLAN的轻量级VPN网关,控制面走MQTT+EMQ的项目,然后一位老板和一位朋友就分别成立了中国最早的两家SDWAN公司,而我自己还是觉得做的不够优雅,降低客户心智才是关键,有一段时间蛮欣赏Velocloud的东西,但是后来思科收购Viptela,你才会发现性能、容量和功能以及原有网络的融合和平滑迁移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当然简单的东西也有另一块Meraki来补。

但总是觉得还有一些不方便,一方面是自动化运维选路方面,于是在2018年开始了基于分布式AI的Nimble Network的研发,到现在思科基于SDWAN+AI的predictive routing也发布了,而今年早些时候把ClickHouse这样的OLAP数据库引入SDWAN也会进一步增加它的可运维能力。

另一方面是在和云VPC和本地园区网融合的时候,用户部署还是很累,园区以用户为中心,云和DC以应用为中心,中间扯着蛋疼,有没有更简单的做法呢?

慢慢探索了一些时间后开始了Ruta的研发,本质上是以Host为中心把网络和主机耦合,给主机选择权这个问题就很轻松的解决掉了。

云原生路由架构探索

第一次实现了不用任何专线,云化部署全球零丢包200ms可达

Ruta的研发背后以网络逐渐主机化为背景,兼顾容器网络、HPC和云VPC-Transparency以及园区网策略一致性等问题,当然还有自身完全云原生的架构,从根本上解决通信的若干问题。例如我几年前就在说Spine-Leaf的架构可能会逐渐的被2D/3D Torus Ring或者DragonFly取消掉,您也可以看到如今Google的DC拓扑变更到BRCM最近发布的Tomhawk 5也开始支持这样的拓扑。

很巧的是2020年8月刚好做完Ruta的Prototype,Graphiant也成立了,而如今Graphiant也发布了:

很不错的一个工程实践,VPP来构建的Stateless Core,然后终端软件为了避免一些安全漏洞用Rust写了,整个Scale应该蛮大的,或许国内又有一些人可以抄作业了…

但是这一路下来,浪费的是十年的青春,走了很多弯路,突然想起Jim Keller的一段话:

自勉之,常做常新.

Gartner 2022 SDWAN:当新欢笑着旧爱》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