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庆堵车看“精益”

今天特邀范宏婷老师做本期主讲嘉宾,范宏婷老师通过国庆出行特色-——永远在路上的现象,展开了对新一代精益几个核心理念的阐述:变异管理应追求的目标及手段,流动效率和资源效率的关系。把我的滞销书“知行合一”里提到的观点生动化、具体化了,建议对新一代精益有兴趣的朋友认真阅读一下。


一提到节日安排,基本分为两派,在家宅的和出门浪的。

每逢节日各大景点和高速拥堵,承包了微博热搜,各处都是堵堵堵,今年国庆也不例外。稻城亚丁国庆首日荣登热搜冠军,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让稻城亚丁成为文青网红景点,长长的公路上,汽车从白天堵到了黑。看到这里,死宅文艺女青年开始构思一个故事,来自陌生的城市的两个人,摆脱世俗杂务,冲破重重羁绊,踏上寻梦之旅,在这时空变换的24小时,相同的际遇,美丽的邂逅,浪漫故事是否能就此开始?


对,我是在家宅的。自然醒后,看看书,追个剧,散步到吃饭的餐厅,吃太多再散步回来,顺便买杯奶茶,回家开空调再睡个自然醒,敷个面膜,打开手机,刷刷微博,看看节日里死宅党们最爱的娱乐节目:“全国各地高速公路大型车展”,颇有世外高人之感。等8号上班后,听出去浪的回来讲堵车的浩浩荡荡,并适时地在节日后又圆了一圈的脸上表示出羡慕之色。

不吹了,容易招人恨,而且更像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哈哈。

说点正经的,用堵车这个例子来理解精益的一些概念最好不过

我小时候曾经幻想过发明这样一辆车,这辆车有很多节车厢组成,很长很长跟道路一样长,在公路上只有这一辆车,而且首尾相连,循环绕圈一直在开,永远不会撞车,永远不会堵车,后来发现,登山的缆车大概就是这样的。现实中事故和拥堵的发生总是跟变异性有关,不论是车辆自身故障、路面有障碍物、车速不同、高峰期车辆突然剧增这些客观因素,还是驾驶员疲劳驾驶、旁边车突然违章变道这些人为造成的突发事故,都可能发生拥堵。这些变异对高速公路流动性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保证安全快速通行,需要采用多种方式限制变异性,归结起来有三类:公路资源变异性、通过车辆的变异性、外部因素的变异性。

公路定期养护、事故快速处理是为了减少资源的变异性。

在减少通过车辆的变异性方面,上路前车辆检查减少车的变异性(半路坏车)、新手司机要拿到驾驶证一年后才能独立上高速是减少驾驶车辆司机变异性。公路上画有各种交通标线,用于管制和引导交通,规范和减少车辆行进路线的变异性。高速路不仅有最高限速还有最低限速,减少整体速度上的变异性。进一步,高速路各条车道的限速不同,如四车道从左到右通行速度分班是:第一条车道100-120,第二条车道80-100,第三条车道60-100,第四条是应急通道。但通过不同车道限速,快车与慢车分流,尽量减少在一条车道上车速的差异。


车辆进入高速的时间不均匀分布是造成高峰期节假日拥堵最重要的外部因素,节假日车辆一下子涌入高速公路,数倍数十倍与平日车辆,尽管都在提倡错峰出游、错峰休假,但一年难得的几个长假都是掰着手指头数着盼着,回家团聚的,自驾出游的,都宅在家里是不可能的。当前,天气变化也是重要的外部因素。

我们可以部分消除、减小和管理变异,但是,消灭变异是不可能的!

变异性带来速度降低,车祸风险加大、甚至拥堵,为减少变异性带来的影响,不得不牺牲一部分资源效率。

高速路行车车距要求保持100米以上,意味着100米内只应有一辆车,通过限制单位距离内的车辆数(限制在制品数量),让后车有足够的时间应对紧急情况,降低事故风险。

应急车道恐怕是使用率最低的一条车道,专供工程救险、消防救援、医疗救护、民警执行公务等处理应急事务的车辆使用,这是以低的资源使用率来保证流动效率的最大化。

我们都知道,高速公路重点在于“高速”,追求的是流动效率,而不是资源效率或者资源利用率。堵车大军一到,高速变停车场。高速公路的利用率有多高?100%,车头挨着车尾,应急车道都站着不少下车透气的人。流动效率是多少?0%,汽车在路上缓慢的爬行,越来越慢,直到完全停止。

软件研发过程与高速公路通行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是变异性无法完全消除,同样是完成交付到达终点才能实现价值。路上有多少辆车,在途有多少个项目,与创造收益没有必然的联系。

这些道理在高速公路管理上是普遍被认同的,而在软件研发过程中却没有被认可。我们不会追求高速公路资源的100%利用率,甚至超过一定值都会预警,但这软件研发管理中,管理者们通常很关心一个指标:资源利用率。通过最大化的利用资源,降低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有无限多的经济学参考资料,指出有效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点可以理解,在人力资源上投入成本,自然希望把这些人力资源用到最大化。就像我们买了一台车,当然不会只是把车停在那里等折旧。

于是,各种各样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办法就上场了,最终,员工一个人身兼数职,忙得团团转,甚至没日没夜加班,可是情况似乎没有好转的迹象,甚至越来越糟糕:新的需求没有人手跟进,长期排队,客户满意度不断降低;员工在多个项目里来回切换,疲于奔命;项目遇到困难找不到专家帮忙,因为专家也在忙,任何一项意外,对项目交付都是致命的打击;交付周期没有降低,反而项目经理要处理的客户问题更多了。

哪里出了问题呢?我们的关注点出错了。

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流动效率而不是资源效率,过分关注并提高资源效率会影响流动效率,还有可能造成很多问题和额外的工作,这也可能会是组织的全部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因此,“让资源保持繁忙”的工作实际上并没有增加价值。这就是“效率悖论”。         

解决效率悖论的一个策略是一个叫做“精益”的概念,它从全局视角出发审视整个流程,消除浪费和多余的工作,在流动效率和资源效率之间的选择上,第一优先考虑的是流动效率。


Donald Reinertsen的观察

    精益不能简单的看成是一种方法或者一个工具,实施了看板远远不是做了“精益”。但它它既不神秘也不遥远,在许多行业有成功的实践案例。在软件研发这个特定场景中,也有很多跟我们现有的日常处理不谋而合的地方,只是我们还没能把它当成一种策略指导整个过程设计和决策

从国庆堵车看“精益”》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