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传统习俗的由来与典故
1. 引子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磨黏谷;二十六,割肥肉;二十七,杀小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2. 二十三,糖瓜粘
朗朗上口的民谣中,又迎来了农历年末的小年,北方地区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而南方地区的小年则是腊月二十四这一天。
相传,小年这一天,灶王爷完成了一年保佑家中平安兴旺的使命,要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了,为了让灶王爷不要乱说坏话,于是有了在这一天吃麻糖的传统习俗,粘住灶王爷的口,让他: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宋代著名诗人范成大有诗云: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可见这一传统节日的庆典之隆重。
3. 二十四,写大字
所谓的“写大字”,指的就是写春联的活动了。
说到写春联,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有趣故事:相传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二十四这一天挥毫泼墨,写好了一副对联贴了出去,可是刚刚贴出去没多久,就被人偷偷揭走收藏了,王羲之也没有办法,于是再写一副,结果没多久又被人偷偷揭走,王羲之总不能守在门口看着对联呀,于是灵机一动,写下了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邻里乡亲一看,如此晦气的春联,自然不会再偷偷拿回家了,唯恐避之而不及,到了新年这天,王羲之拿起笔来,在下面继续题写了几个字,补成了春联:
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故事中王羲之的文才不禁令人拍案叫绝,巧妙的将晦气联变成了喜气联,真是妙啊。
4. 贴门神
4.1. 神荼郁垒
上面王羲之写春联的这个故事显然是后人杜撰的,这是因为在晋代的时候并没有写春联的风俗,取而代之的,人们会在门上悬挂桃木板或是干脆用桃木制门,这也就是“桃符”的由来,桃符上要画上两个威严神武的神仙 — 神荼和郁垒。
《山海经》中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 ,一曰郁垒 ,主阅领万鬼。善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也就是说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两个神仙生活于此,他们专业抓鬼喂老虎,人们用桃木制门、悬挂桃符,就是为了趋吉避凶,乞求平安。
门上绘制门神的传统可是从周代就有记载了,只是那时是画威严的老虎。
4.2. 秦琼与尉迟恭
从唐代开始,门神的形象五花八门起来,不过其中最为流行的,要数秦琼秦叔宝与尉迟恭两人了。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扫十八路反王,戎马一生杀人无数才终于平定天下登上帝位,可是成为皇帝的唐太宗总是夜听有抛砖掷瓦之声,噩梦连连,常见到冤魂索命,于是命秦琼尉迟恭两名猛将守住宫门,从此不再有邪祟之事出现,于是秦琼尉迟恭能辟邪的传说就在民间家喻户晓了。
在传统年画上,手持两柄熟铜点金锏的就是人称“脚踩黄河两岸,锏打九州六府一百单八县,交朋友赛孟尝,孝母赛专诸”的秦琼秦叔宝,而拿着一对水磨竹节鞭的就是历史上首个被记载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棒矛槊柺,镗流星锤”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的尉迟恭尉迟敬德,这一对形象可谓是深入人心,至今在民间仍然被广泛张贴,他们的故事更是千百年来传唱不衰。
4.3. 钟馗
最为知名的门神形象要数钟馗了,年画上铁面虬须,相貌凛然的形象就是他了。
钟馗虽然生得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却是一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读书人,相传唐玄宗生病,夜梦小鬼作祟,一彪形大汉与小鬼搏斗,自称钟馗,是终南山进士,因为太丑在殿试时被淘汰,所以触柱而亡,死后成为赐福镇宅圣君,专事捉鬼,唐玄宗醒来,发现病已经痊愈,于是口述钟馗形象,命吴道子画成肖像祭拜,传到民间,钟馗打鬼的形象从此成为了民间的镇宅之神,也成为了历代画家笔下的常见形象。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考证称“《尔雅》云:‘钟馗,菌名也。’《考工记》注云:‘终葵,椎名也。’菌以椎形,椎以菌形,故得同称。俗画神执一椎击鬼,故亦名钟馗。好事者因作钟馗传,言是未第进士,能啖鬼。遂成故事,不知其讹矣”,其后杨慎、顾炎武、赵翼等都对史料进行考证,佐证了李时珍的这一说法。
5. 春联的由来
写春联、贴春联已经成为了春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辞旧迎新之际,在家门口端端正正的贴上一副用红纸加上吉祥话写成的春联,更加增添了节日气氛。
那么,春联是如何诞生的呢?
前文我们说到,中国传统上有着挂桃符贴门神的传统,《宋史》记载,五代十国的后蜀国主孟昶喜欢在桃符上题字,这一年春节,孟昶在桃符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成为了有记载最早的春联,而这一年,后蜀被“一条杆棒打下四百座军州”的宋太祖赵匡胤剿灭,而这幅对联也一语成谶,因为后蜀被灭后,在此上任的首个益州知州就是吕余庆,而统一天下后,赵匡胤以自己的生日作为国庆节 — 长春节。
《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曾在除夕前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民间也纷纷效仿,从此在红纸上写春联的习俗进入了千家万户,也掀起了文人吟诗作对的热潮,至今也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对联的佳话,文人对联的佳话,我们有时间再写一篇文章来细细品味。
6. 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以技术为主,涉及历史、人文等多领域的学习与感悟,每周三到七篇推文,全部原创,只有干货没有鸡汤。
阅读原文
《春节传统习俗的由来与典故》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808.html